沈英森临证经验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沈英森病案经验总结具体思路

跟师学习三年多来,我由以前的了解学习岭南地区常用中草药—“南药”临证运用的最初想法,逐渐发生了转变。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日益加深,在沈教授指导下重读经典理论,自己越来越感觉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其中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和发扬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医的教育向何处去,这些专家的临床医案总结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最好方式和方法,也是中医教育要思考的问题,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具体方法去进行医案总结,我个人现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临证体会,也是我们这些学生们写这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想法,现总结如下:

重读经典,联系临床实践

从每个经方的临证运用出发,仔细体会,密切随访,总结经验,同时“不耻下问”,虚心学习老师的临证经验,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时间验证理论的循环往复。定期反复精读四大经典,有些条文必须背诵下来,反复运用,促进记忆;同时在跟师学习和自己临证过程中疗效好的病案,及时总结,马上查阅经典,思考总结,分析经方的配伍特点,包括理法方药、煎服法、调护法等,注意每个环节再临证治疗中的作用。除了四大经典之外,沈教授从家里带来李东垣的《脾胃论》和自己撰写的《岭南中医》《中医美容》等著作赠送给我阅读学习,嘱咐我治病要重视脾胃,不论男女老幼对疾病的康复和转归都很重要。比如沈教授经常劝病人自己回家煎煮药物,不要在医院里面代煎,往往影响疗效,并且广东地区常规煎煮方法为“翻煲”,即一起煎煮两次,同时注意先煎和后下,仔细耐心的对待每位病人,反复告之,注意温服,还有病在上者,饭后服,并在下者,饭前服等等。

学习老师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人生哲学

认识沈教授到现在,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沈教授从临证到生活细节都非常认真严谨,说到做到,诚实守信,仔细体会沈教授的为人做事的具体细节,无处不体现广东人的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我想这和沈教授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年青一代这方面比较薄弱,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每次出诊,我都会有很多收获,尤其是沈教授给我坚定严谨求实的中医临证态度,同时必须不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中医。

重点方药,重点病种应用研究

对于沈教授的一些常用方、常用药,逐条总结,并通过查阅文献,和其他中医药专家进行对照研究,体会临证思想,并且马上应用于自己的独立临床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反复体会,由主要配伍之君、臣、佐、使,到具体的某个特殊药物的加减,反复查证经典和现代文献,不断总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充实;比如沈教授的金水六君煎的现代药理作用、临床个案和适应证报道、配伍研究等等方面的文献,到每个药物组成的量效关系等,一一加以研究完善。比如针对脾胃病,沈教授根据岭南地区的特点和病人的具体证候,经常运用香连丸、痛泻要方、三物香薷散临证加减等;还有,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后的调理,重点病种为鼻咽癌术后、肺癌术后、食管癌术后或放化疗后的经典方剂的运用,千金苇茎汤、益胃汤加龟板等,好多病人术后几年都跟随着沈教授门诊,叫人很是惊讶;妇科月经病和带下病沈教授常用完带汤、丹栀逍遥散加减,尤其丹栀逍遥散在沈教授笔下就是妙笔生花,月经病疗效如神,非常值得我们重点研究和总结。

“一源三岐”,兼收并蓄,突出特色

通过上面对沈教授的临证经验的总结,再查找参考文献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医案,把各个不同学派,不同地域的中医药专家的临证经验,在重点病种、疑难病症、重点证候的辨证用药上进行对比研究,从证候、治法、方药等不同角度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体会,才可能在某些疑难病症的辨证治疗上有所突破。还应注意中医临证的优势病种的选择,重点研究导师们在这些病种的诊治经验,突出导师的独到之处。同时研究一些常见的经验用药和地方药物特点,如配伍规律、药性地域差异和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中医药需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医学“三因学说”的指导思想,总结岭南地区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对其他地区中医师也起到借鉴和临证参考作用。
总之,通过以上思路进行中医药学术继承研究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以后还要在临证中不断思考和反复比较研究,同时把它变成自己的临床指导思想,与自己的具体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由于个人临床经验限制,书中难免有些偏颇不足之处,在这里恳请沈教授和同行批评指正。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