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手段
一、心理和行为治疗
按人的行为方式,即人的言行和情感的表现方式可分为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许多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冠心病,而精神紧张则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均存在一定的联系。过度兴奋、焦虑、惊吓、过度紧张均容易诱发心绞痛、脑卒中、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而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识则容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如部分原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由于过分担心而使得原有症状加重。因此,积极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善不良行为模式,消除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主要靠药物治疗,在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药物治疗必须注重个体化,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导致个体对于药物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例如,应用β受体阻断药时,要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不同的患者所需的剂量可以相差几倍甚至10倍。其次,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例如选择抗心律失常药时,要结合患者的基础病及心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单纯的因控制心律失常而控制心律失常却忽略其他因素可能会造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再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需要联合用药,这就需要注意联合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胺碘酮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使得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最后,某些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比如洋地黄类药物。
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虽然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但在近十年发展迅速。当无创性检查无法作出正确评价时,应建议患者行心导管检查。与心导管术结合施行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介入治疗为救治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比外科手术创伤性小且效果好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已经广泛应用。包括用心导管经股静脉送入补片以闭合房间隔缺损、未闭的动脉导管、部分室间隔缺损;用经皮穿刺球囊导管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和肺动脉瓣狭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PAVR)。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ultrasound,IVUS)及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斑块旋切或旋磨术等技术的基础上,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使冠心病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疗效显著。而射频消融术和起搏器植入术为部分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提供了可治愈的方法。对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自动除颤器预防心源性猝死,同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也在治疗心功能不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
四、电治疗
除颤器可用于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紧急电除颤,还可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快速转复,使其转为窦性心律。
五、外科手术治疗
随着心脏直视手术和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可以施行手术救治;各种心瓣膜病可以施行瓣膜修复术或人造瓣膜替换,且目前换瓣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越来越微创化。对于主动脉夹层可行主动脉移植术。冠心病可行动脉内膜剥脱,病变部位切除,同种血管、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植入或旁路等手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心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亦可考虑用手术治疗。病变严重不能修复的心脏,可施行心脏移植术。
(高萱 温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