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医案医论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眩晕

病案1.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患者,男,60岁。
【初诊】
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主诉:头晕耳鸣阵作1年。
病史:患者近1年发现血压升高,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调节血压。血压控制不理想,时感头晕头胀,耳鸣如蝉,症状时轻时重,双目干涩,腰膝酸软无力,纳食、二便正常,失眠,多梦。
检查:血压180/90mmHg,舌红,少苔,脉弦细。
诊断:眩晕。
辨证: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处方:生地15g,白芍15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菊花10g,钩藤15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夏枯草15g,夜交藤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1年10月18日。患者坚持服药,头晕、头胀明显改善,双目干涩、耳鸣减轻,腰膝酸软无力,纳食正常,二便调,夜寐安。
检查:血压150/80mmHg,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生地15g,白芍15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菊花10g,钩藤15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夏枯草15g,杜仲15g,桑寄生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本案为阴虚阳亢型眩晕。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范畴,王老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肾阴阳失调,阴虚是其本,阳亢是其标。肝肾阴虚于下,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本虚之症;阳亢于上,则出现头痛、目眩、口苦、心烦、口燥咽干、目赤干涩等标实之症。方中重用生龙骨、生牡蛎育阴潜阳;生地、白芍、枸杞子滋养肝肾、益阴柔肝;怀牛膝补肝肾、引热下行;夏枯草、菊花清热平肝、泻火除烦;加钩藤息风清热,夜交藤安神助眠。诸药相合,共奏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之功,辨治准确,疗效满意。
病案2.清阳不升,风火上扰
患者,女,61岁。
【初诊】
日期:2014年3月10日。
主诉:头晕阵作1年。
病史:患者近1年头晕阵作,视物模糊,纳食正常,小便调,大便干涩无力,眠安。头颅CT示:脑动脉硬化,老年性脑改变。
检查:血压130/80mmHg,舌黯,苔白,脉细弦。
诊断:眩晕。
辨证:清阳不升,风火上扰。
治法:升举清阳,散风降火。
处方:葛根20g,白芷20g,蔓荆子20g,炒蒺藜20g,白芍20g,丹参20g,决明子20g,酒苁蓉30g。7剂,免煎颗粒剂,每天1剂,开水冲服。
【二诊】
2014年3月17日。患者诉头晕、视物模糊明显改善,便秘好转。
检查:血压120/70mmHg,舌黯,苔白,脉弦细。
处方:葛根20g,白芍20g,炒蒺藜20g,白芷15g,决明子20g,丹参20g,菟丝子20g,酒苁蓉30g。14剂,免煎颗粒剂,每天1剂,开水冲服。
【按语】
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上会于头部,主神明以统全身。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之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本案属清阳不升、厥阴风火上扰清窍所致眩晕。方中重用葛根、白芷升举清阳;蔓荆子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止晕。白蒺藜平降肝阳、祛风明目。蔓荆子、白蒺藜两药相伍,辛苦相合,升降相因,散风降火效果显著。白芍敛阴柔肝,丹参养血活血。决明子清肝明目通便,苁蓉补肾润肠通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切中病机,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