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不寐
病案1.阴虚阳亢,气血不和
患者,女,23岁。
【初诊】
日期:2011年9月20日。
主诉:入睡困难1个月。
病史:患者近1个月工作劳累,入睡困难、多梦,脱发,经行腹痛。
检查:舌黯,苔白,脉细弦。
诊断:不寐。
辨证:阴虚阳亢,气血不和。
治疗:滋阴潜阳,调和气血。
处方: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夜交藤20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白芍20g,白芷20g,茯苓30g,远志10g,菟丝子20g,桑寄生20g,土茯苓30g。7剂,免煎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
【二诊】
2011年9月27日。患者坚持服药,失眠改善,诸症好转。舌黯红,苔白,脉细弦。
处方: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夜交藤20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白芍20g,白芷20g,茯苓30g,远志10g,菟丝子20g,桑寄生20g,土茯苓30g。12剂,免煎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
【按语】
患者青年女性,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血亏虚,复因烦劳过度,致肾水不济,心之阴血乏源,心神失养,阳不入阴,故入睡困难,阴虚阳亢,症状尤重。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总统魂魄,心之阴血不足,魂魄失养则见多梦。发为血之余,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藏不足,血亏发失滋养则见脱发。行经则血失,精血更亏,不荣则痛,表现为腹痛隐隐。舌黯为阴血运行不畅,脉细主精血亏虚,弦为肝阳为用。
方中当归动养肝血助发之源;地黄生熟两用,补肝肾之精,养肝肾阴血;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络续发;白芷、白芍调和气血,柔肝止痛;茯苓健脾助运,宁心安神;煅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敛神助眠,治病之标;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助眠;菟丝子滋补肝肾治病之根,桑寄生补肾壮体,调养肝肾不足之本;土茯苓行胃助阴化而防水湿生,行肝助肝体生而关节利。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体用并调。
病案2.肝肾阴虚,肝胃不和
患者,女,55岁。
【初诊】
日期:2012年3月30日。
主诉:入睡困难4年。
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眠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每晚睡眠时不足5小时,严重时彻夜不眠,伴五心烦热、盗汗,日间头昏头沉,曾于多家医院就诊,间断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纳可,二便调。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时有胃胀反酸。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检查:面色无华,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不寐。
辨证:肝肾阴虚,肝胃不和。
治法:滋补肝肾,疏肝和胃。
处方:首乌藤20g,煅牡蛎(先煎)30g,炒白芍20g,当归20g,生地2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益智仁20g,珍珠母(先煎)30g,远志1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炒白术15g,枸杞子20g,川楝子20g,大腹皮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2年4月13日。患者坚持服药,自觉睡眠好转,五心烦热、盗汗、胃胀、反酸等症状均减轻,守方继进7剂。
【三诊】
2012年4月20日。患者诉失眠明显好转,每晚入睡6小时以上,中间醒的次数减少,醒后较易再入睡,因近日饮食不节,胃胀、反酸较前加重。舌质红,苔白微腻,脉滑。
治法:疏肝和胃,养血安神。
处方:川楝子20g,海螵蛸20g,大腹皮20g,木香15g,当归20g,生地15g,酸枣仁15g,煅牡蛎(先煎)30g,首乌藤20g,甘草6g,砂仁(后下)6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四诊】
2012年5月4日。患者诉失眠已愈,每晚入睡7小时,中间不醒,腹胀、反酸基本消除,诸症缓解,改予舒肝和胃丸巩固疗效。
【按语】
王老强调,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病症时,要抓主症,以解决最痛苦的症状为主。本患者首诊时以失眠为主诉,同时伴有腹胀、反酸,但患者未强调后者,故治疗时以解决失眠为主,辅以疏肝和胃。失眠在临床上多见,病因多以阴虚为主,五心烦热、盗汗亦为阴虚症状,故首诊方药在首乌藤、煅牡蛎、炒酸枣仁、珍珠母、远志等镇心安神药的基础上,加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养血滋阴、滋补肝肾的药物,辅以川楝子、大腹皮疏肝理气、消胀。待失眠缓解后,患者因饮食不节导致胃胀反酸明显时,将用药重点转移至治疗胃病,胃胀满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有关,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为主,方中川楝子、海螵蛸、大腹皮、木香、砂仁共奏其效,并继用首乌藤、煅牡蛎、酸枣仁等巩固失眠疗效,以免顾此失彼。
王老师强调,多种病共存,一定要抓主症,一方多治,往往收效不佳。本案是由肝肾阴虚,肝热上扰心神而不得寐,此外,不寐的病因还有情志不遂、气血两亏、心脉瘀阻等,临床应辨证用药。
病案3.肝郁血虚,痰热内扰,心神失养
患者,女,68岁。
【初诊】
日期:2013年3月20日。
主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1个月。
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因配偶生病住院陪床,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出现入睡困难,需借助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入睡,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头昏头沉,口干口苦,善太息,心烦易怒,呃逆阵作。纳食正常,小便黄,大便调。
检查:血压110/70mmHg,舌黯红,苔黄腻,脉细弦。
诊断:不寐。
辨证:肝郁血虚,痰热内扰,心神失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养血安神。
处方: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5g,生甘草6g,法半夏6g,陈皮10g,茯苓15g,生地15g,百合15g,知母10g,石菖蒲10g,远志10g,炒酸枣仁15g,莲子心6g,夜交藤15g,川芎10g。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3年3月23日。患者服药3剂后入睡困难明显改善,每晚能睡7个小时,无早醒,已停服艾司唑仑,头昏头沉大减,口干好转,无口苦,呃逆未作,纳食、二便正常。舌黯,苔白腻,脉细弦。
处方: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5g,生甘草6g,法半夏6g,陈皮10g,茯苓15g,生地15g,百合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炒酸枣仁15g,莲子心6g,夜交藤15g,川芎10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肝为心之母脏,母病可及子,不寐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相火妄动,阳不入阴,则失眠多梦;肝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头昏头沉、失眠健忘;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故烦躁易怒。胆为中正之官,属阳木,主决断,肝胆相照,表里相合,肝胆郁热,故口苦口干;善太息、呃逆阵作为肝郁气滞之表征。本案以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以清邪气之扰;以二陈汤合菖蒲、远志健脾助运,化痰清心安神;合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补营气之虚;百合、地黄滋阴清热安神,佐以夜交藤养心安神,莲子心清心除烦。诸药合用,疏肝理气,柔肝解郁,泻其有余之痰热邪热,补其不足之肝阴肝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神安则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