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颈项部肌筋膜炎

颈项部肌筋膜炎又称颈项部肌纤维炎,或肌肉风湿病,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和软弱无力等症状。
【诊断要点】
1.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女性。
2.颈项部疼痛、僵硬,常连及背部和肩部。
3.晨起和气候变凉或受凉时疼痛加重,活动后或遇暖时疼痛减轻。
4.颈项部可触及压痛点,颈后部可摸到皮下结节、条索肿块,颈项部活动受限。
5.本病与颈项部扭挫伤症状相似,但颈项部扭挫伤有明显的外伤史,病程较短,颈项部检查无结节。
【病因病机】
本病常累及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等,一般认为颈项部筋膜炎的发生与轻微外伤、劳累、受凉等因素有关。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肌筋膜组织纤维化、瘢痕及局限性小结节形成。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引起本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风寒湿邪阻滞:
久卧湿地,贪凉受冷或劳累过度,卫外乏力,风寒湿邪入侵经筋,气血痹阻发为痹证。
2.瘀血阻滞:
慢性劳损积累,或轻伤络脉,瘀血停滞,久而成结,气血阻滞发为疼痛。
【辨证与治疗】
1.风寒湿邪阻滞
主症:项背疼痛、僵硬,痛引肩臂,遇寒则痛重,得热则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则:散风祛湿,温经通脉。
处方:天柱、风池、肩井、肩外俞、阿是穴、三间、后溪。
操作法:诸穴均用捻转泻法,并在肩井、肩外俞、阿是穴拔火罐,起火罐后再加用灸法,每穴艾灸3分钟左右。
方义:天柱、风池、三间、后溪散风祛邪,三间、后溪为五输穴中的“输穴”,“俞主体重节痛”,且配五行属于“木”,木主风,所以二穴是治疗外邪引起肌肉、关节疼痛的重要穴位,正如《针灸甲乙经》所说“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席弘赋》“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
2.瘀血阻滞
主症:项背疼痛、僵硬,呈刺痛性质,晨起明显,痛有定处,活动后好转。舌质黯,苔薄,脉涩。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止痛。
处方:风池、阿是穴、肩外俞、膈俞、合谷、后溪。
操作法:阿是穴、肩外俞、膈俞刺络拔罐,术后加用灸法。其余诸穴用捻转泻法。
方义:本病主要位于胸锁乳突肌和肩胛提肌,手阳明经循行于胸锁乳突肌,其经筋“绕肩胛,夹脊”;手太阳经循行于肩胛提肌部位,其经筋“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所以治取合谷、后溪为主穴,且二穴对治疗颈项部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合谷又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阿是穴、肩外俞、膈俞刺络拔罐出血,乃破血祛瘀法,加用灸法,血得热则行,可加强祛瘀通经的效果。
【验案举例】
Lucia,女,58岁,意大利罗马人。
主诉:项背痛数年,经久治疗不愈,晨起项背僵硬、疼痛,活动略受限,疼痛连及肩臂和肩胛内侧,受寒后疼痛加重。
检查:项部肌肉僵硬,肩井穴处有僵硬的条索,压痛,肩胛骨内侧缘有压痛,曲垣穴处有结节及压痛。舌质淡,脉弦细。
辨证:体虚卫外不固,邪气痹阻。治疗拟温阳祛邪,通经止痛。
治法:选取天柱、大椎、肩外俞、曲垣、肩井、巨骨、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足三里等穴,浅刺手法,肩井用齐刺法,并在天柱、大椎、肩井、肩外俞施以艾条灸,每穴3分钟,留针30分钟。治疗1次后明显好转,3次后疼痛消失。
【经验与体会】
1.针刺结节效果好,本病在项背部有结节、压痛点和条索,治疗时在结节、压痛点可针刺1针,在条索部位可针刺数针,针刺的深度为0.2~0.5寸,行捻转泻法。
2.应用灸法可加快病变的痊愈,在结节部位、条索部位、阿是穴处以及完骨、天柱、大椎穴位处施以灸法,可获得显著效果。因于风寒者,艾灸可祛风温经散寒;因于瘀血者,艾灸可行气活血,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