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痛风性关节炎
【概述】
痛风(gout)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等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盐沉积形成痛风石,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形成骨关节畸形。若未及时治疗可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
西医对本病多采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激素等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其副作用大,易损伤肝肾,使人望而生畏。在中医学医籍中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病的范畴。近年来本病的发作有增多的趋势,采用针灸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
【诊断要点】
1.约30%~50%的患者有家族史,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男性,肥胖或饮食条件优良者发病率高。
2.跖趾关节、踝和膝关节剧烈疼痛是最常见的的临床症状。首次发作常始于凌晨,多起病急骤,患者常在夜间无缘无故的关节肿胀剧痛,皮色潮红。局部症状迅速加重,数小时内可达高峰,常伴有全身不适,甚至恶寒、颤抖,发烧,多尿等症状。初次发作后,轻者在数小时或1~2日内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消退。本病常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先受累,逐渐累及腕、肘、踝、膝关节。
痛风反复发作可见痛风结节:突出皮肤呈淡黄色或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大小和数目不等,质地硬韧或较柔软。
3.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关节液检查可见尿酸盐针状结晶,皮下痛风石穿刺抽吸物亦可见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尿酸盐实验可呈阳性反应。
4.X线片表现 痛风早期多无阳性表现,晚期可出现软骨和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面不规则,继发骨赘,痛风结节钙化等。
【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起于下肢足部,中医认为下肢疼痛性疾病多为湿邪所致;本病发作时局部肿胀、红肿、痛如虎噬,肿痛、红肿乃湿邪或湿热所致;本病多见于足第一跖趾关节或第2、3跖跗关节,这些部位隶属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本病多见于嗜食膏粱厚味或贪欲酒浆者,此人群极易形成痰湿内蕴,痰湿流注关节形成本病,正如《张氏医通》中说“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痰湿痹阻经络气血,痹久则有瘀血,痰瘀互结,反复发作,终成痼疾。
【辨证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多由风湿热邪痹阻经络;慢性期多为寒湿之邪内侵,病久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甚至有瘀血形成。
1.湿热痹阻
主症状:关节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难忍,关节红肿,皮色发亮,局部发热,得凉则舒,全身不适或寒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经止痛。
处方: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第1跖趾关节痛加:隐白、太白、太冲;
第2跖趾关节痛加:陷谷、内庭、厉兑;
跖跗关节痛加:陷谷、厉兑、商丘;
踝关节痛加:商丘、解溪、丘墟、太溪;
膝关节痛加:鹤顶、阳陵泉、阴陵泉;
腕关节痛加:外关、阳池、阳溪、合谷。
操作法:诸穴均用捻转泻法;隐白、厉兑等井穴用点刺出血法;针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拔火罐,或点刺后用手挤压出如白色颗粒状物,然后再与局部行围刺法,即在局部的周边向中心斜刺4~5针。
方义:本病的内在原因是湿热内蕴,湿邪源于脾胃,故以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调理脾胃,化湿除浊;加曲池以清热;加隐白、厉兑点刺出血清除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之邪热;加太白、陷谷乃五输穴中的“输穴”,“俞主体重节痛”,可除湿止痛;阿是穴点刺出血,并挤出痰浊之物,可清除局部的邪热和痰浊,有利于局部气血通畅,是止痛的有效方法;其余穴位均属局部配穴法。本处方是全身调节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2.寒湿阻滞
主症:关节疼痛,活动不便,遇寒发作或加重,得热则减,局部皮色不红不热。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则:散寒利湿,除邪通痹。
处方: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随症加减参见湿热痹阻。
操作法:脾俞、肾俞针刺补法并灸法,足三里、三阴交、病变局部穴位针刺用龙虎交战手法,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挤出乳白色颗粒状物,之后施以围刺法,并在阿是穴的中心用艾条灸之,或用艾柱隔姜灸之。
方义:本证是由寒湿痹阻所致,故针补脾俞健脾利湿、补肾俞温肾阳化湿浊。足三里、三阴交补泻兼施,补益脾胃化湿降浊,通经止痛。点刺阿是穴挤出白浊,排除污浊疏通经脉,增以灸法,温经祛寒,通经止痛。其余诸穴均属于局部取穴。本法也属于全身调节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
3.瘀血闭阻
主症:病变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压痛明显,皮色紫黯,关节附近可触及结节,甚至关节畸形、僵硬,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除痹。
处方: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阿是穴。
操作法:针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用捻转泻法,针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寻找随病情显现的较大的静脉,出血应在5~10ml。阿是穴先用三棱针点刺,挤出乳白色颗粒状物,再施以扬刺法。
方义:《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今有瘀血闭阻,故应用放血的方法,祛除恶血。经验证明,刺血疗法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而且疗效与出血量有密切关系(出血量在10ml组止痛效果最好),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尿酸的合成和促进尿酸的排泄。
【验案举例】
患者Marco,男,51岁,2005年3月7日初诊。
主诉:今晨5点右脚突然剧痛难忍。
病史:有痛风病史,这是第3次发作,此次发作可能是近日吃肉和饮酒较多所致。前2次疼痛发作时经检查血尿酸明显增高,医生诊断为“痛风”,经服西药病痛得到控制。因恐惧西药的副作用,故希望用针灸治疗。
检查:病人体格肥胖,腹部肥大,右跖跗部红肿疼痛,局部发热拒按,中心有硬结,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处方: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厉兑、陷谷、阿是穴。
操作法:先用三棱针在阿是穴的中心点刺血,并拔火罐,因出血量较少,又在阿是穴处寻找怒张的静脉点刺出血,约有5ml,然后再用三棱针点刺厉兑出血。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陷谷针刺泻法。针足三里使针感直达足趾,针三阴交使针感直达足底。留针30分钟。
治疗经过:起针后疼痛明显好转,第2天再按上述方法治疗后疼痛消失。为了疗效避免痛风再次发作,治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每周2次。治疗10次后,血检尿酸基本正常。5年后因腰痛就诊,述说痛风病未复发。
【经验与体会】
1.刺血法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能较快的控制疼痛的发作。近年来研究表明,放血疗法可直接把富有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同时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痛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障碍状态,动物实验证明,阿是穴刺血能有效抑制疼痛介质K +、DA、5-HT,从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刺血的方法有3种:①在疼痛的中心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用梅花针在疼痛部位叩刺,然后拔火罐。②在疼痛的部位寻找怒张的静脉,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较大。③选择疼痛部位所属经络的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后用手挤压出血,直至出血的颜色变为鲜红为止。
2.针刺足三里时,使针感传到足趾;针三阴交,使针感传到足心,对缓解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3.疼痛缓解后,为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针刺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有很好的效果。马小平研究证明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是通过调整机体尿酸的代谢等途径实现的。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48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血清尿酸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86.7%,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尿酸均有明显下降,但针刺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是通过调整机体尿酸的代谢等途径实现的。
4.控制饮食,对于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者应控制肉类等食品的食入量,严格控制啤酒、红葡萄酒等酒类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