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新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由支气管长期感染和阻塞,使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产生慢性炎症,管壁破坏,管腔扩张和变形所致。临床表现:长期咳嗽,咳吐大量脓性痰,有腥臭味,反复发作性咳血,量不等,痰中带血或大咯血;急性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胸痛;慢性患者常有消瘦、贫血、杵状指(趾)等。此病属中医“咳嗽”、“咳血”范畴。
分型辨治,一般分风热犯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等。以上所列各型病理因素,在此病中的确常见,这样分型对认识疾病的个性也有一定意义;肝火、阴虚等概念,提示除肺外,还应重视其他因素,有一定的整体意识。但各种病理因素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存在,把它们绝对划分,并不符合疾病的实际,也增加了辨析难度。此病涉及整体各部位、各层次,肝火、阴虚只是部分病理因素,故分型辨治虽有整体意识,但对局部与整体的认识仍有局限性。
整体观认为,此病以支气管扩张为重点,但与整体功能关系密切。除咳嗽、痰多、咳血等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恶寒、畏风、发热、自觉烦热、自汗、盗汗、心烦、胸闷、胸痛、心悸、多梦、口干、口苦、恶心、纳差、乏力、便干、痛泻、尿黄等。这些症状,不是每位患者全部出现,但多数都有一些表现,病程长者表现比较明显。故应予系统治疗,并根据症状及其病理因素调理处方。
此病多有咳嗽,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6g,口苦、苔黄、尿黄者加当归、栀子各6g,恶寒、畏风、痛泻者加防风6g,恶心、痰多、苔厚者加半夏、苏叶各6g;口干、口渴、咽干、舌裂、苔燥、无苔、少苔者,加元参、麦冬、贝母、薄荷各6g;胸痛者合苇茎汤(苇根、薏苡仁各8g,冬瓜仁、桃仁各6g),脓痰者加金银花、鱼腥草各8g,痰中带血者合柏叶汤(柏叶、干姜、艾各6g);大量咯血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各6g)、十灰散(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栀子、大黄、棕榈皮各6g,烧灰存性),烧灰存性不易操作,笔者多生用,效果也很好;心悸、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8~12g;自汗者,再加黄芪8~10g。现“四联证”者,加味全息汤加减。
用以上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良好,可较快改善症状,且可改善体质。此病是慢性病,易复发,应坚持治疗。
病例:
徐某,女,56岁,农民。初诊时间:2010年6月7日。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受凉、生气、劳累常为复发诱因。近因过度劳累,突现咯血,出血量较大,曾服各种止血药效果不佳。咳嗽不重,胸闷、多梦、口干、口苦、自觉喉中有痰,食欲尚可,但疲乏无力,小便多黄,大便正常,脉弦,舌少苔、上有黏液。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咳血。此整体功能紊乱,郁热、阴虚、痰湿偏重,致血气上逆,应系统治疗,兼顾各侧面。
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桑白皮、地骨皮、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茜根、栀子、棕榈炭、当归、半夏、苏叶、元参、麦冬、贝母、薄荷各8g,龙骨、牡蛎各10g。服药2剂,咯血停止。又服1剂巩固。后复发服之仍效。
按:
本例用药品种较多,达36味。用药是否太复杂了?药物之间是否互相干扰?从医生的主观愿望讲,只要疗效好,药物越简单越好。因为简单的方法不能很好解决问题,才不得不探索用复杂的方法,这是系统疗法形成和这几年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复杂的,为了应对其复杂性,医学必然趋向复杂。中医以前就很复杂,有各种辨证方法,每种分成若干类,每类分成若干型,各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方剂和药物。中医究竟有多少分型,使用多少方法方剂?很难统计。由于以前多用分门别类的方剂方法处理,落实到每一病例,药物多不太复杂。系统疗法的结构虽比分型辨治复杂,但比以前数不清的分型、方剂还是简单了。药物品种多了会不会互相干扰?因为有基础方这个坚实的基础,只要加减得当,品种多些也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