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语文知识
学习打卡:________:________,本课建议学习时长:1.5小时
考点一 修辞手法
上海公务员考试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生首先应弄清楚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能辨析明喻和暗喻、借喻和借代、设问和反问的区别;其次,要准确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应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
考点二 句子及语法结构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一个句子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组成。
一、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
【示例】(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结构分析
二、句子的分类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①单句
单句指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A.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
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B.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
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
C.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a.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b.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字句表被动。主语是受动者,接受动作。如: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c.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
他上街买书去了。
d.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包括: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有时还用“有”。如: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②复句
复句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A.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B.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C.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E.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F.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G.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是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H.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I.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J.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③多重复句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如:
a.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b.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c.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d.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e.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a.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b.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c.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首先,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其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最后,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考点三 词语运用
从近几年上海真题来看,这类题主要涉及成语、实词、文言虚词的运用。这类题有几个共通的解答方法。
一、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
比如常见的要求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句子的题,一般弄清了成语的基本含义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备考做题时随时总结,遇到模棱两可的成语时最好勤翻词典。另外,语感也有助于答题,一般成语有褒贬的感情色彩,相应地,就有适用范围,句意是积极倾向的就不宜用含贬义的成语,句意是消极倾向的就不宜用含褒义的成语。
二、考查句子的语法结构
比如需要选出“与题干中文言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选项的题。文言虚词一般有多重含义,多种词性,根据这个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前后所接词的词性,一般就能明确其含义和词性。运用这种方法解答虚词运用的题,即便不能明确其含义和词性,只要从选项中找出句式一致的,正确答案就八九不离十了。
比如上海2013年B卷第10题,考查“以”字的含义、用法,题干给出的例句是“以君之力……”,“以”后接的是“君之力”,是名词,选项中A是“劳师以袭远……”,“袭”是动词,语法结构不一致;B是“樊哙侧其盾以撞……”,“撞”也是动词,语法结构不一致;C是“从是以后……”,是“从……以……”的固定结构,与例句的语法结构也不一致;D是“……以头抢地”,“头”是名词。这样扫一眼,大概就能确定选D了。如果求谨慎,就对D项进行验证,这样解答,根本不用看全句,既快又准。
三、删减对照法
比如需要选出“四个选项中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选项的题。题干给出的词语一般是有多重含义,词性随句式可以变化的词。这种题,我们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即考查句子的语法结构,看前后所接词的词性;如果这种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用删减对照法。所谓删减对照法,即将该词从句中删掉,或者将它前面的动词删掉;然后将其与原句对照,看句意有没有改变。删减对照法,分两个步骤,一是删减,二是对照。删减这一步不用多说,对照却往往为大家所忽略。
考点四 文体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一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上海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文体主要是说明文和散文。一般而言,说明文包括科普文,散文包括杂文,但具体考试中往往将它们设为并列选项,所以我们也分开介绍。另外,以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出现其他文体,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其他比较重要的文体加以介绍,以防万一。
一、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平实、简洁。
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先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②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③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为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二、科普文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一般用通俗、轻松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正确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科普文的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判断科普文的诀窍有三点。
①介绍说明的性质。科普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有很明确的说明对象,即一般的读者,所以行文方式是介绍某事物的口吻,这是科普文必须具备的条件。
②科学技术的内容。科学技术是科普文的内容,这是科普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地方,其他说明文可能介绍建筑、人物、历史等,但不会涉及专业的科学技术内容。这也是科普文的一个比较显著的标志。
③通俗易懂的笔调。科普文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专业科学知识,这是有相当难度的事情,相当于内行向外行介绍行情。普通读者的科技知识肯定不高,甚至可能不具备一些常识,那么,要使他们看懂,明白其中原理,自然就要用清楚明白、简单晓畅的行文来介绍。在科普文里,专业术语、艰深概念以及晦涩的公式、定律会尽量避免,即使出现,也会给予准确详尽的解释。当然这里的“通俗”是相对而言的,科普文毕竟是说明文的一种,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三、散文
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有句话说,“我们每天说的话就是散文”,其实不然。散文虽然是最自由的文体,但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它最大、最重要的特点。“形散”当然指的是取材自由、写法自由,而“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其中都有一根坚韧的主题线贯穿始终,联系全篇。
四、杂文
杂文一般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杂文家,公务员考试中常用他的作品选段设置题目。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有四大特点:①兼具批判性与愉悦性。②融会论辩性与形象性。③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④短小精悍。其中批判性和讽刺幽默是我们辨识杂文最方便的法门,还要注意的是,杂文中的讽刺常常使用反讽的手法来体现。反讽是杂文最有批判性和力量的表达方式,是杂文的一大标志。抓住反讽,就基本抓住了杂文的精髓。
五、议论文
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③议论文常见的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六、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②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③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或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⑤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