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一创作歌曲精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歌对于我来说一直算不上是主业,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对写歌是不屑一顾的。可生活却偏偏“捉弄”人,朋友们介绍我时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这位是《青藏高原》的作者”,很少提及让我引以为傲的器乐作品或其他体裁门类的作品。记得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博士的那几年,尽管我们潜心研究的对象主要与现代技法和交响思维有关,但北大楼四层研究生宿舍的夜晚还是经常传出《相逢是首歌》的旋律,有人在唱,有人在听,令身在其中的我无限感慨。记得2004年,我在格尔木青藏兵站部礼堂听到一千二百多名战士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吼唱《青藏高原》时,除了热泪盈眶的感动,还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心灵撞击,碰撞出发自灵魂深处的叩问:一首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力量?二十年来,我曾在祖国各地听到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瑶族、傣族、布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布朗族、纳西族、普米族、摩梭人等不同民族同胞演唱我的作品。今年4月我到贵州采风,有幸在榕江县三宝侗寨的一个侗族琵琶歌传人家里拍录了这个家族共同演唱的《青藏高原》,伴奏乐器是侗族牛腿琴和侗族琵琶。身为词曲作者的我,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充实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和形容的。生活其实没有捉弄我,反而很眷顾我,让我通过歌曲的媒介搭建了一个更加朴实,更加平和,更加宽泛的与时代、与社会、与自然、与民族、与地域、与人的情感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并把歌曲作为连接的纽带,使我有意识地努力达到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思维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作境界。

歌曲的体裁形式虽小,却承载着亿万听众群。写歌难,写好歌更难,写一首广为传唱的歌难上加难!为了写一首“好”歌,我有时很注重技法,比如:《嫂子颂》的动机发展和拱形结构;《马头琴》《阿拉里哟》的调性布局;《道不空空》的横向阴阳调式—角调式设计及纵向阴阳和弦的并置运用思维等等。但是,好歌的终极标准对于我来说莫过于“情”,我的歌曲创作(甚至包括全部音乐创作)之灵魂始终离不开这个“情”字,有人归纳为“军人情怀,高原情结,民族情感”。对此,我一是认同,二是欣慰。2005年5月我到云南丽江宁蒗采风,之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颇有感触地创作了一首彝族题材歌曲《Ga You La》(彝语“走错路”的意思),歌词的最后一句是:“只要是心向往的地方,就一定不会走错路”。

每一位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创作之路,都有自己心中向往的净土;每一个人的作品又都像是自己的人生履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的歌有深刻思考之作,也有简单应景之作,有感而发有之,命题委约也有之,但我一直崇尚和追求用心写作,用真情创作。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我的歌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片热土,属于这里的人民。当然,我也很希望有些歌能属于未来,属于人类。

figure_0005_0002

2015年5月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