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宋词诗词去旅行(2册套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慈恩寺 唐玄奘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明宫→慈恩寺→骊山→华清池→终南山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故事·STORY

唐三藏的归属之地

这一天,天气晴好,诗人岑参和好友一起来到慈恩寺游玩。岑参望着寺内的大雁塔,内心忽然变得很不平静。他看见大雁塔宛如从平地中涌出一般,孤傲地耸立着,好像一直连到天宫。而登上塔顶,就仿佛离开了尘世一般,他忽然伸出了双手,试图触摸天空。

岑参站在塔顶俯瞰大地,阵阵怒吼的狂风从他耳边呼啸而过。而远处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就好像百川归海一样。塔下天子所行的道路被两行青槐夹着,慈恩寺内的宫阙楼台看起来也是那么精巧玲珑。站在塔顶,岑参感受着悲凉的秋色,感悟着清静的佛理,忽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当年的长安,是全国的佛教中心,而慈恩寺,是长安佛教中心的圣地。岑参的这首《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虽然颇有名气,但在无数描绘慈恩寺的诗歌之中,犹如沧海一粟。因为描写慈恩寺的诗歌太多了,毫不夸张地说,大唐王朝最著名的诗人,大多都与慈恩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圣杜甫为它留下了“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的佳句。而元稹也曾在诗里回忆了与朋友们“闲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的往事。就连唐高宗驾临慈恩寺,也曾亲自作诗,留下《谒大慈恩寺》的妙句。诗中曰:“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将大慈恩寺的美景一一道来。

慈恩寺为何如此有名?为何有这么多诗人来到这里?又为何引得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都为它作诗,为它歌颂?它究竟有何来历?又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呢?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可以问问身边的孩子:“你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唐僧吗?”“还记得他历经千辛万苦,从西天如来佛那里取回的经卷吗?”“这些经卷后来去了哪儿呢?”

这些经卷的最后归宿,正是慈恩寺。

慈恩寺遗址公园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得真经,他的原型就是唐玄奘。《西游记》是吴承恩虚构的小说,但唐僧唐玄奘,的的确确是大唐帝国赫赫有名的高僧。而他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的经历,也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是孤身一人西行求法,身边除了尸骨亡灵、风沙黄土,陪伴他的只有一匹识途老马,根本没有团队。

慈恩寺,正是和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僧,有着极深的渊源。

起初,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的。那时候,寺里没有大雁塔,也没有唐僧。那时,唐僧还在去往拜佛求经的路上,慈恩寺也不像后来那么有名。那么,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慈恩寺声名鹊起,让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闻名而至呢?

答案当然是唐玄奘。除了他,大唐不会再有第二个僧人有如此声望。

在西安大慈恩寺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尊青铜玄奘塑像,他手持锡杖,端严若神。慈恩寺,是他回国之后的第一站。《旧唐书·玄奘传》记载:“高宗在东宫,为文德皇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经院,内出大幡,敕《九部乐》及京城诸寺幡盖众伎,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

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之后,大唐皇帝非常高兴。因为在从前,都是西域诸国为大唐翻译佛经,这些国家的高僧对汉语一知半解,翻译过来的经文晦涩难懂,阅读和交流都十分困难。唐玄奘回来之后,立即被封为慈恩寺的上座住持,皇帝还让人为他带回的佛经修建了一座塔。塔的修建仿照了印度雁塔样式,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

玄奘法师在慈恩寺的十余年里,翻译了佛经1335卷,共计130余万字,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并与弟子窥基法师创立了法相宗。慈恩寺也因此成为唐代长安的四大佛经译场之一。

如今,在慈恩寺的法堂里,还珍藏着一幅《玄奘负笈图》,图中的玄奘肩负取经背篓,足蹬麻鞋,一盏佛灯照亮了他的征程。梁启超先生曾说:“一千多年前,中华学子西行求法的留学运动中,以一人孤征者为最多,而玄奘之独往独来,最足为此精神之代表,是千古之一人。”

一位印度学者也说:“如果说征服者通过战争征服,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的话,那么,和平的使者则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不远千山万水,传播和平的声音。中国著名佛教徒玄奘就是这样一位和平的使者,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


教养关键词·KEY WORD

1.让孩子感受玄奘法师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千百年来,取经一事唯有玄奘一人完成,至今也没有人超越他的壮举。我们未必要孩子学习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奔赴万里取经,但至少要让孩子知道,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唐代,古人尚且能够完成这种壮举,孩子生活在各种条件这么便利的现代,只要付出些许努力,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

2.为孩子讲述《西游记》的来历,试着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

告诉孩子,任何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比如《西游记》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唐玄奘的故事。孩子只要多读书,多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事,日积月累,创作灵感自然会涌现出来。

3.告诉孩子成功不会从天而降,依靠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在历史上,唐玄奘取经,身边并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也没有神仙帮助他,最终完成取经任务,靠的只是他自己。所以,当孩子遇到任何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家长。家长可以帮忙一时,却不能帮忙一世,学会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提示·TIPS:

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它位于今西安市城南和平门外约4千米处。

风景·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千年之前,大唐盛世,一个名叫玄奘的僧人在大慈恩寺内缓缓坐定。他成就了慈恩寺的千载盛名,没有唐玄奘,慈恩寺或许只会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没有唐玄奘,诗人们便不会视慈恩寺如创作之源泉。慈恩寺因玄奘而永存,他的灵魂,赋予了它史诗般的生命。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物质富足、出行便利的时代。他们或许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即便是在当年全世界最强盛的大唐,一个僧人,单枪匹马,用自己的双脚,攀过高山,跨越戈壁,历经17年,走过行程将近三万千米的艰难与困苦。

大雁塔远景

那一年,他没有同伴,没有车马,甚至没有携带足够的干粮和盘缠。那一年,大唐西北边陲烽烟不断,朝廷命令百姓不准出关。那一年,唐玄奘只能偷偷地离开家乡,昼伏夜出。他曾经五天五夜滴水未进,曾经遭遇过强盗、雪崩、追捕……

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佛法坚贞不渝的信仰,唐玄奘一共游历了138个国家,终于将佛经和佛国文化的精髓带回大唐。这样一个人,他的精神、他的经历、他的信仰、他的智慧,怎能不吸引万千诗人景仰和赞颂。

今天,我们带着孩子,跟随着唐诗的脚步来到慈恩寺。大唐已逝,但玄奘精神永存。在慈恩寺及其周边,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到玄奘留下的宝贵财富,感悟岑参登临大雁塔的诗境。


大雁塔

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佛塔,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其价值远远超越了历史。应该说,没有玄奘,就没有大雁塔,当大师远去之后,大雁塔作为一个凝固的精神符号留存下来,传世千年,这是一种心灵的语言。


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并不在慈恩寺里,它位于西安市城南的荐福寺内,因一口悬挂于钟楼内的古钟而闻名,与它齐名天下的,则是矗立于一旁的小雁塔。

每日清晨,荐福寺里的僧人们都会定时敲钟,洪亮的钟声回响在西安古城的上空。钟声空灵,小雁塔的倩影亦伴随左右,此二景在清新的早晨,为古城平添了一番独特的韵味。因而,小雁塔及雁塔晨钟均被列入“关中八景”。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殿上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玄奘三藏院为铜刻、木雕和石雕,堂内全部存放着佛教典籍,四周墙面用紫铜雕成佛教故事——唐玄奘求法图。

1.大雁塔

2.雁塔晨钟

3.玄奘三藏院

■诗词延伸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