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艺术天堂

开封——洛阳——伊川——安阳——沁阳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

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tì)谁相送。

——欧阳修·《夜行船》


宋词故事·STORY

夜行船

月色皎洁,微风拂过,一白发白衣老翁站在船上,凝望着老友,细细回忆着当年与他一起在西京的快乐时光。别离总是令人伤感,与挚友的相别尤其如此。他抬首望天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相别之后,还有谁能如你一样深知我心?

这几年来,老翁早已游遍了伊川的山水,看遍了洛阳的牡丹,细细寻思起来,旧日里也曾与挚友游览过这些地方,那些日子回想起来就像做了一场梦。

现如今,突然与老友重逢,老翁的心情无比激动,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与年轻时的挚友重逢,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但此时此刻,我们都已垂垂老矣,也只能和挚友把盏畅谈,而无法做更多的事情了。


历史·HISTORY

史上那些年

伊川县紧邻洛阳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以及“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都长眠于此。传说,在神农氏时期,伊川这一代便有一国之称,尧帝时期,这里被称为伊侯国,而到了舜帝时,才被称为伊川。

不过,在伊川,最著名的地方还是龙门。

龙门在洛阳市南边的伊水河畔,这个位置两山对峙,伊水从中间流过,地形宛若门阙一般,所以古时也称这里为“伊阙”。而此处又恰恰处在“龙庭”洛阳的正南方向,就像守护都城的门户一般,龙门因此而得名。

龙门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最好的风景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这里:“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历史上,龙门附近的山体石质坚硬,非常适合精雕细刻,又因临近魏、隋、唐的国都洛阳,因此,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帝王们,非常热衷在此建造石窟,雕刻佛像。

龙门石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它开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时,历经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及北宋诸朝,整个开凿时间长达400余年。龙门石窟,是整个北魏拓跋王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的经典产物,它从开创以来,就具有世俗化、中原化的趋势,因此与我国西部、北部的石窟艺术大为不同。

在龙门石窟的所有洞窟中,北魏的洞窟约占30%,唐代的占60%,其他朝代的仅占10%。石窟中最大的那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而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堪称微雕。


趣味故事·INTERESTING STORY

龙门石窟的传说

龙门石窟一景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阳城的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湖。大湖被群山围绕,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芳草一望无际。山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许多勤劳又善良的人,他们在湖里捉鱼,在山上放牧,一直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

村里有个孩子叫小宝,他每天一大清早就到山上放羊,从不偷懒。不知从何时起,他放羊的时候,突然听见从地下传来一些奇怪的声音。小宝十分好奇,便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只听有个人用沙哑的嗓音问:“开不开?”这令他感到惊奇又害怕。

回到家中,小宝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想了想,对他说:“下次你再听见这样的问题,就回答‘开’。”谁知,妈妈的话还没说完,突然从山上传来一声巨响,村民们往上一看,龙门山居然从中间裂开了,汹涌的湖水从裂口中奔涌而出,咆哮着往洛阳城的方向流去,可到了洛阳城门口,湖水却又忽然绕道而行,向着东海的方向奔去。

接着,无数的清泉从山崖中迸发出来,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飞瀑,而两岸的悬崖之上,则出现了无数好似蜂窝一般的石窟,远远望去,石窟内密密麻麻,全部都是石像。待山体平静下来之后,有村民走近一看,原来这些石像全部都是佛的形象。他们形象各异,有的眉清目秀,有的魁梧强壮,每个佛像都有着不同的动作和造型,可谓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从此,山清水秀的龙门便出了名,而雕有佛像的石窟,便被人称为龙门石窟。


风景·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伊川县隶属于古都洛阳,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川的边上。伊川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址多达33处,其中还包括著名的香山寺及白园。

开车从河南省的省会郑州上郑少洛高速,只需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伊川。但也正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内,便能令人恍若穿越一般,从现代的繁华世界,走进一个成就近乎跨越千年的“艺术王国”。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国家AAAAA级景区,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及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的伊阙峡谷,峡谷两岸的崖壁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这里是中国石刻的艺术宝库之一,南北长达1千米,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因其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在书法艺术中,“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精华,而唐代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是初唐楷书的艺术典范。我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不但可以让他们领略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还可以通过实地讲解,让孩子了解隋唐五代的艺术变化。

龙门石窟

香山寺

龙门石窟有个邻居,名叫香山寺。香山寺与龙门石窟一衣带水,虽然名气没有其邻居大,但身世也十分不凡。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唐朝时期,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在此圆寂,为了安置其遗身而建造此寺。1000多年以来,香山寺历经了无数沧桑,亦与无数历史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香山寺最初的名字已不得而知,只知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时,赐名为“香山”。而白居易也曾花费巨资重修此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此后,这里几度废建,直到1936年,为庆祝蒋介石五十寿辰,当时的地方政府再次对香山寺进行了修建,并在寺内建造了一幢两层小楼,称作“蒋宋别墅”。

香山寺

现如今,经过了第五次修复,整个香山寺再度拥有了磅礴的气势,它与龙门石窟交相辉映,就像两个相依多年的老友,一起传承着河洛地区的千年文化。


白园

带着孩子来到龙门,不去白园,实在可惜。白园位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为纪念白居易而建的。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他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叮嘱家人死后将他葬在此处。白园不仅是白居易长眠之处,更是一处纪念性园林,孩子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到白居易的生平诸事。

白园

白园内有一处凉亭,名为“听伊”,这是白居易晚年与好友元稹和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而在琵琶峰顶,有一座砖砌的矮墙,墙内的墓丘之下,正是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眠之地。登高处眺,可见墓顶形似琵琶,而墓丘好似“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为琵琶的“曲颈”所在。这大概是因为白居易精通音律,又曾撰写过著名的《琵琶行》,所以后人才将他的墓地修成这个样子,以表纪念。

■诗词延伸

狂踪怪迹。

谁料年老,天涯为客。

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

洛浦莺花,伊川云水,何时归得。

——朱敦儒·《柳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