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 这里的风水真奇妙
武陵——衡阳——耒阳——郴州——永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宋词故事·STORY
秋思
塞下秋天的风景与中原全然不同,一群大雁向着衡阳方向匆匆飞去,看起来对此地毫无留恋。四面八方传来边塞悲壮的号角声,而在那重重叠叠的群嶂中,烽火直冲云天,落日的余晖斜照在紧紧关闭的孤城门上。
在这一天又一天悲怆的日子里,驻守在此的将军,只能喝上一杯浊酒,以怀念远隔万里的故乡,可战争还未结束,回归的时间也无法预计。羌笛悠扬,这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凉,渐渐地,寒霜洒满了大地。夜未央,凝望帐外片片霜地,征人无法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们的脸庞也流下了一行男儿泪。
历史·HISTORY
史上那些年
宋仁宗时期,西夏是中原西北方向的强敌。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敌军皆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只是不知,范仲淹在感怀塞下时,他的心绪会不会也跟着大雁一起飞向那美丽又富饶的衡阳。传说,北方的大雁因惧怕塞外凛冽的寒风,每年一到秋天,便会成群结队向着南方迁徙,而它们最后的驻扎地,就是著名的古城衡阳。
据闻,衡阳城的建造,与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有关。相传,衡山为祝融氏的居所,有一次,祝融来到衡阳的时候,发现此地天有吉光,地有灵气,遂大喜。他赶紧派人来此勘山测水,并在衡阳选择吉地营造聚落。此后,各代均在这里建有较大规模的城池。
衡阳万寿大鼎
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将衡阳地域划为长沙郡内,而到了公元220年,因为此地位于衡山之阳面,孙吴又在长沙郡的西部设置了衡阳郡,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衡阳”二字命名的郡。
衡阳及南岳衡山命名的来历,也和风水有着一定关系。古人将天上的星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称之为星宿。据史料记载,在道家的天宫二十八星宿中,“南岳宿当翼轸,度应玑衡,光辅紫辰,称物平施”,此又有“丈量衡地”的意思,因此南岳被称为“衡山”,而它南面的那片地域,也被称为衡阳。
据闻,衡阳城的建制方式,也与风水有关。在衡阳城内,有三座宝塔分别锁住了其内的三个河眼,而这些河眼,便是衡阳城的龙脉穴眼,因此,这里也成了中国最著名的风水城市之一。
趣味故事·INTERESTING STORY
雁城的故事
回雁峰
衡阳历来被称为“雁城”,因此城内与大雁有关的传说比比皆是。据闻,这里的大雁最爱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对岸,而这一绝景,便是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在衡阳城内,曾流传着一个不准射杀大雁的故事。
据回雁峰公园内的一座石刻记载,有一年冬天,一只雄雁被猎人给射死了,而与它相随的雌雁,竟然一头撞死在山头之上,群雁见状,纷纷盘旋于衡阳城上空,不断鸣叫,即便过了寒冬,也不肯飞走,无论人们如何驱赶,也徒劳无功。
县令发现,大雁的叫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内百姓的生活,只好贴出一张榜,招募能够驱逐大雁的人。一天,住在回雁峰的一位长者听出大雁的叫声十分悲伤,断定有人曾经射杀过它们,于是,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位射杀过大雁的猎人。于是,长者去揭了榜。
县令得知情况之后,惩罚了那个射杀大雁的猎人,并颁布了一条法令:从今以后,衡阳城内不准再有射杀大雁的行为。接着,他又命人在山上雕刻大雁的塑像,立下石碑,又去雁峰寺焚香三日,那群大雁这才飞走,不再终日哀鸣。
从此之后,每年大雁南飞的时候,飞至雁峰山就不再南去,都栖息在雁峰山上过冬。人们都说,那群大雁是在哀思它们的同伴。此后,不少文人墨客都纷纷来到雁峰寺内题写挽雁诗。
风景·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有此名。其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雁城”。这里山高水美,文化气息也极为厚重,带领孩子来到此处,爬爬名山,逛逛书院,接受一下古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实在是一件惬意至极的事。
衡山
五岳之中,四岳居长江以北,唯有衡山地处江南,气候更优于其余四岳,这也使得山上的植被长势比其余四岳更胜。这里的七十二群峰之上,处处长有茂密的修竹,终年翠绿,竹香沁人心脾。奇花异草在这里更是随处可见,四时飘香,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而祝融峰、藏经殿、水帘洞、方广寺更是被称作“衡山四绝”。
衡山
不仅如此,南岳衡山还是长江以南著名的道教圣地,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著称于世。这里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也有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因此,孩子来到这里就会发现,其实神仙的形象都有其历史依据,而非古人凭空杜撰,而小说中的“洞天福地”,也是真正存在于世间的所在。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这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千年学府,曾屡经扩建修葺,文脉绵延了千年之久。这里地势峻峭,风景奇异,苏轼、朱熹等文豪大家都曾在此执教,此地也培养了曾国藩、彭玉麟及齐白石等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
石鼓书院
因为书院名气非凡,学风甚好,加之又在名山衡山脚下,除了在此长驻的执教文豪之外,还吸引了郦道元、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辛弃疾以及徐霞客等人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览胜,这使得石鼓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时至今日,当我们带领孩子前去瞻仰古人留下的这一文化胜境时,说不定孩子还能在书院的角角落落里,发现古代文豪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踏访了衡山的名山古迹,我们不妨前往衡阳保卫战纪念馆,缅怀一下抗战时的国家英雄,给孩子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以增强孩子的使命感,激发孩子的爱国情。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处虽是抗战纪念馆,但馆内主要建筑却是清代振威将军陆成祖于1881年至1887年建造的,距今有百余年历史,是典型的湘南民居。
整座纪念馆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房屋为砖木结构。最有艺术性的是,这里的山墙墀(chí)头、檐下、窗额等都分别施雕刻、彩绘、堆塑,内容有丹凤朝阳、玉兔望月、福禄寿喜、博古八宝、及珍禽瑞兽、人物花卉、如意云纹等祥瑞图案,有的堪称艺术精品。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展出的是1944年衡阳保卫战的抗战史料和实物,重现了当年衡阳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壮举。
■诗词延伸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
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苏轼·《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