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敬鬼神而远之”与“畏天命”
孔子对于天道谈得不多,他同子产一样,抱有“天道远,人道迩”的态度。在鬼神问题上,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把“敬鬼神而远之”作为智者的一个特征,表现了孔子的理性主义思想。《论语》上还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这些同当时的无神论思想有联系,具有启蒙作用。
不过,孔子并未由此引导到无神论和唯物论,他是把宗教迷信搞得更精致,建立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他所说的“天”已不同于宗教的上帝;而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即人的理性和主观精神的绝对化。孔子宣称“天命”是不可抗拒的。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他不仅把“天命”放在“三畏”之首,还把历史说成是圣人根据“天命”创造的,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尧效法天,创造了一套制度,以后的舜、禹、汤、文、武、周公代代相传。这套制度虽能损益,但不会根本改变。这种天命论的历史观是形而上学的。
总之,孔子尊重理性,有见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他提出一些合理见解;但也正因为他把理性原则和主观精神力量绝对化了,因而就构造了一个唯心主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