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就管理而言,在战略要素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很重要,但就战略评估而言,己方是否在某一战略要素上具有优势,只有与对手进行对标、放到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才能真正清楚地显现出来。

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企业竞争也是如此,读过管理学的都应该知道SWOT分析。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相对于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找出自己所处环境的威胁和机会,才能进行正确的战略评估,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所以孙子讲完“五事”,接下来讲“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张预解释这句话为“考校彼我之得失,探索胜负之情状”。也就是通过双方在“五事”方面的优劣得失的比较,来评估出战争胜负的可能。

这就是孙子的SWOT分析。

怎么进行具体分析呢?孙子认为,应该围绕“五事”,从七个维度对双方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战争胜负的结果:“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哪一方君主有政治高度?哪一方将帅有军事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

这七个维度,也被人称为“七计”。事实上,“七计”就是“五事”的细化与延伸。


双方比较的第一个维度是“主孰有道”。

“主”,就是君主,就是领导者。

孙子上来就强调组织领导者的作用,确实独具慧眼。领导者的眼光、境界与高度,往往是决定组织命运的关键因素。

你肯定知道成吉思汗铁木真,但你未必知道札木合。札木合是铁木真早期统一漠北时最大的对手。两人幼年时曾结拜为俺答,札木合的军事实力一度远远超出铁木真。然而在争夺蒙古汗位的过程中,最后的胜出者,却是铁木真。为什么?

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双方不同的眼光与境界。

在铁木真势力还相对弱小的时候,札木合就曾经联合同样与铁木真争夺蒙古汗位的塔里忽台,向铁木真发动过突然进攻。

相对弱小的铁木真为了保存实力,主动退入肯特山,也就是不儿罕山中的峡谷里。札木合掠夺了部分百姓和财物后放弃了追击,但在回军的途中,将俘获的曾离他而去归附铁木真的旧属全部杀死。

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策。许多贵族由此认为札木合过于残暴,战后反而有更多的贵族带着自己的部众离开札木合,投奔了铁木真。铁木真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实力反而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与札木合相比,铁木真最大的优势,是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在草原上,谁能争得蒙古部落的最高领导权,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谁能争得更多的部众。当那些徘徊于铁木真、札木合和塔里忽台之间的部落,因为饥饿要求参加铁木真发起的围猎时,铁木真不但允许他们参加,而且分给他们的猎物远远超过他们应得的份额。

札木合则缺乏铁木真的政治头脑。有一次札木合与他的盟友约定共同袭击铁木真的营地。结果当札木合赶到战场的时候,他的盟友已经被铁木真击败。札木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对他的盟友发动了攻击,抢劫了盟友之后扬长而去。

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所以各部落辗转相告,将铁木真的慷慨正直、宽宏大量与札木合的反复无常、专横跋扈相比较:“札木合抢去我们最好的马和最漂亮的毛皮。可是铁木真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给我们穿,跳下自己的马让给我们骑,他真是一个懂得如何享有国家、供养战士的人。”

这已经成了草原上的公论。铁木真的过人之处,在于知道应该如何感动他的部众和盟友,赢得他们的忠诚。札木合并不明白,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要想成就大业,不但要有强者的实力,还要有王者的胸怀;即使是在草原上,道德也有存在的价值。

铁木真所有的部属都可以为他出生入死,而札木合的军队却始终是乌合之众。铁木真最终成了一位世界的征服者,而札木合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位悲剧式的草莽英雄。


西汉初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曾经担任过楚国令尹的薛公为刘邦分析,英布造反,有上中下三种战略选择:

上策是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并吞齐国,夺取鲁国,并传一纸檄文,让燕国和赵国坚守它们的本土。这样一来,崤函以东,就不再是汉朝所有了。

中策是向东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并吞韩国,夺取魏国,并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这样谁胜谁负,就难见分晓了。

下策是向东取吴国,向西攻取下蔡,将贵重财物运到越国,自己跑到长沙。这样陛下就可安枕无忧、汉朝也就平安无事了。

薛公判断,英布必然采取下策。因为英布出身于骊山亡命刑徒,格局有限,目光短浅,虽然拼死做到了万乘之主,但只是为了自身的富贵,根本不会顾及当今百姓,也不会为子孙后代着想,因此也就不会选择上策和中策。

正如薛公所料,英布果然选择了下策。英布之乱也很快就被平定了。

英布这个例子,你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我的体悟是:选择决定命运,眼光决定选择,层次决定眼光,追求决定层次。

追求富贵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孔夫子都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没有人不喜欢富贵。

但是,眼中只有自身富贵的领导者,注定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

刘邦当年打下咸阳,进了秦宫,看到那些富丽堂皇的宫室、帐幕,各种名贵的狗马和贵重的宝物,以及数以千计的美女,一下子就动了心。大丈夫如此,夫复何求?住进去就不想动了。

樊哙一看,要坏事儿,赶紧劝刘邦搬出去,怎么说刘邦也不听。樊哙只好去找张良。

张良跟刘邦说了一段苦口婆心的话:“正是由于秦朝的暴虐无道,您才能这么顺利地打进咸阳。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该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天下苍生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朝的首都,就贪图享受,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怎么可能成就大业呢?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进樊哙的意见啊。”

刘邦顿时醒悟过来,搬出秦宫,回到霸上的军队驻地,然后召集咸阳一带的父老、豪杰,宣布了汉军为天下人除害的宗旨,并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人大喜,争先恐后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刘邦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秦人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留在关中做秦王。

刘邦因此而开创了400多年的两汉基业。

刘邦也是人,跟英布一样,他也看重人生的富贵,所以他也差一点儿成了英布。

但是刘邦跟英布不一样的是,他很快就超越了这个层次。他没有把自身的富贵当作唯一的目标。他很快就明白,他还有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天下,那才是他真正的自身价值所在。

从见自己,到见众生,到见天下,刘邦突破了自我,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管理学有一个研究结论,领导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怀以及价值观,对于组织的未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决定组织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组织的领导者本身。组织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对领导者个人的挑战。

研究企业的创业历程,你会发现,创业初期,有些企业是从生意切入的,有些企业是从产品切入的,有些企业是从客户需求切入的,但有些企业是从使命切入的。

那些从使命切入的创业者,才会吸引有同样梦想的一批人,才会有这样一个有特别气质的团队,有这样一个团队的共同愿景,有这样的战略布局,有这样的业务,有这样的执行,最终才能干出这样的业绩和成就。企业管理中的所有环节,也因此而有了灵魂,企业也就因此有了不同的基因。

而这一切,都源于企业初创时的使命。

企业天生就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家天生就是追求财富的。大部分企业家都是从追求财富开始的,所以这个社会上从来不缺乏“英布”型的企业家。

但是,财富只能满足人基础性的需求,人还有获得社会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追求个人财富的企业家只能是低层次的企业家。

优秀的企业家,不会把追求自身的财富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相反,他会一步步地发展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并在此过程中,一步步地超越自己,从而发展出更高的自我追求。

也正因如此,“刘邦”型的领导者从来不乏其人。无非有些“刘邦”是先天的,从一开始就具有清晰的使命感;更多“刘邦”是后天的,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成长中,逐步意识到了使命的价值。

企业家的成长,就是从单纯关注个人财富,到同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是企业家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正如英布和刘邦的不同追求,决定了两人有不同的战略选择一样,在商业世界中,单纯关注自我财富的企业家,和同时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企业家,其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方式,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并最终拥有不同的命运。

尤其在短期与长远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利润与使命之间,在这些纠结出现的关键时刻,你究竟如何去抉择,最能暴露你的深层次追求究竟是什么,也最能决定你和组织的最终命运,最能表明你到底是刘邦还是英布。

企业家的层次,决定了企业的层次;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企业家的境界,决定了企业的境界;企业家的导向,决定了企业的导向;企业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企业家的局限,也因此就决定了企业的局限。


双方比较的第二个维度是“将孰有能”,即哪方的将领有更强的军事才能。

如果说“主”的追求与境界,在文化与价值的层面决定了组织不同的导向与层次,那么“将”的指挥与管理,就在作战的层面上影响着战争的直接结果。

主将无能,累死三军。特拉法尔加海战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是英法之间的海上决战。

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是:维尔纳夫指挥下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拥有战列舰33艘,火炮2 626门,官兵21 580人;纳尔逊指挥下的英国舰队拥有战列舰27艘,火炮2 148门,官兵16 820人。

优势在法西联合舰队一方,是吧?

那么,结局呢?

法国方面17艘战舰被俘、1艘战舰被击沉,法西联合舰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法兰西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征服世界的梦想由此破灭。

而英国舰队的战舰却无一损失。英国百年的海上霸权也从此确立。

是什么因素左右了这场海战的结局?

是双方统帅在指挥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表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得知纳尔逊战死的消息,拿破仑特意下令,在法国每一条战舰上都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以表达对这位对手的崇高敬意。

而法国统帅维尔纳夫却极为平庸无能。据说拿破仑得知维尔纳夫的战场表现后愤怒地咆哮道:“维尔纳夫连当一名舰长都不配!”

刘邦曾经说:“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将领的带兵打仗能力,从来都对作战的胜负有着巨大的影响。

有经验的高手,往往通过比较双方将领的综合能力,就基本上可以推断出战争的胜负结果了。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命韩信为左丞相,率领骑将灌婴、步将曹参进攻魏王豹。郦食其出使魏国回来,刘邦问郦食其:“魏军主将是谁?”

郦食其回答说:“柏直。”

刘邦评价说:“柏直乳臭未干,没有经验,不是韩信的对手。”又问:“骑兵将领是谁?”

郦食其回答说:“冯敬。”

刘邦评价说:“冯敬虽然贤能,但也比不上灌婴。”又问:“步兵将领是谁?”

郦食其回答说:“项它。”

刘邦高兴地说:“无法与曹参相比。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果然,韩信木罂渡军,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很快就平定了魏地。

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之后,蒋介石以顾祝同代替薛岳、刘峙,统一指挥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

粟裕得知蒋介石临阵换将,曾经有一个评价:薛岳用兵尚称机敏果断,而顾祝同历来是我军手下败将。以顾祝同代替薛岳,是典型的“以庸才代替干才”,国民党军队一定会出问题。

果然,在顾祝同的指挥下,很快就有了孟良崮战役整编七十四师的全军覆没。

胡林翼有一句名言:“营官不得人,一营皆成废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废物。什长不得人,十人皆成废物。”

企业管理也是这样,分公司的总经理选错了,这个分公司业绩就不可能好;部门负责人选错了,这个部门一定会出问题。

投资同样如此。顶级风投在识别投资机会和寻找潜在独角兽的时候,首先看的往往不是项目创意或商业模式可不可行,而是考察创业团队尤其是创始人靠不靠谱。

为什么团队比项目创意更重要?再好的创意,执行团队不行,也无法实现;而那些牛的团队,早晚都能够找到好的项目。

人对了,事才能成。

在整个团队之中,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又最为重要。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将孰有能”,创始人的能力高低,会直接决定团队可以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