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网建设
1.7.1 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及规划
2009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标志着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1年,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规划分以下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1)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项目试点和示范工程。
2)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完善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安全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
3)2016—2020年为完善提升阶段。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运行控制、清洁能源利用、互动服务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技术特征,智能电网建设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
1.7.2 基于配电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智能配电是指以灵活、可靠、高效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和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为基础,支持灵活自适应的故障处理和自愈,利用信息通信、高级传感和测控等技术,满足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元件接入的要求,满足用户提高电能质量的要求。
基于配电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是研究如何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全面监测、灵活控制、优化运行及运行维护管理集约化等功能,满足大幅度提升配电网整体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目标要求。研究的内容还包括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如GIS、95598等)的互联,以及配电网自愈、优化运行、负荷预测、状态估计等高级应用。
未来的智能配电网自愈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配电网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抵御外力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将提供更优质的电能,而且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也会得到实时监控,设备资产的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这些智能配电网带来的美好前景将很快得到实现。
1.7.3 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在200个地市级单位、42个县级单位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2011年完成北京、上海等23个重点城市主城区或核心区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启动济南等6个重点城市及泉州市城市核心区的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共计开展30个工程)。2012年开工建设乌鲁木齐1个重点城市及临沂、扬州、井冈山、赤峰等69个地级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工程(2012年开工建设70个,累计开展100个)。2013年及以后开工建设拉萨1个重点城市及北京市石景山区、芜湖市、许昌市、吉林市、喀什市等99个地级单位的配电自动化工程 (2013~2015年开工建设100个,累计开展200个)。
国家电网公司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用以协调和指导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建设系列标准、运行控制系列标准、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系列标准、验收和运行维护方面的标准。其具体标准包括Q/GDW 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625—2011《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 技术规定》、Q/GDW 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2010《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Q/GDW 639—2011《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配电自动化验收细则(第二版)》《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细则(试行)》、Q/GDW 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