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知行录:格物致知篇](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7/32857147/b_32857147.jpg)
序言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切实肩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倡导学生在读书学习的同时走出课堂、服务社会的举措。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就是无字之书,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也可以把课堂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砥砺心性的重要教育手段,社会实践已然成了当前促进大学生群体思想成长和素质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社会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响亮的品牌,十余年来它见证过祖国的大河湿地、西北戈壁、沙漠绿洲和热带雨林,也曾远赴大洋彼岸感受过北美生态,这就是生命学院在全校各部门支持下,凝聚十余年心血全力打造的“探索自然、服务社会、感受文化、孕育创新”的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生态科考”。自2004年起,生态科考伴随着以生命学院为主的无数科考团员一起走过十余个春秋,足迹遍布国内外,不仅使一批又一批生态科考队员得到锻炼,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诸多贡献。
2015年,生态科考队凝练十余年成果,打造出“中国典型湿地发展影响因素探究之旅——基于对山东、宁夏、云南三省十年生态科考的思考”这一作品,获得“挑战杯”国家级特等奖的辉煌成就,期间无数人为之挥洒过辛勤的汗水。生态科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必将继续传承,激励无数后来人参与其中,从而让更多人能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态科考队的目的地设在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科考队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出访莫斯科的最高学府——国立莫斯科罗曼诺索夫大学。这是继2010年赴加拿大生态科考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生态科考,此次科考开启了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大学交流的大门,是生态科考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生态科考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2017年,生态科考队再次出发,聚焦“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红色精神”等主题,分赴江西赣州、山西方山、陕西延安等地开展生态考察,分别围绕地区水质状况、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植、黄龙病治理等自科类课题以及“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红色精神”“三农问题”等多个国内热点社科类课题进行考察,通过实地采样、问卷调访、部门座谈等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撰写成文,对当地的生态发展及与生态相关的产业发展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本书集中展示了科考队员们的调研成果,通过每篇课题论文的展示以期对科考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