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技术测定法

1.技术测定法的概念

技术测定法是指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生产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条件和各种工时消耗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后,拟定合理的施工条件、操作方法、劳动组织,在考虑挖掘工作潜力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工、料、机消耗量的方法。

2.技术测定法的作用

(1)技术测定法是科学制定工程定额的基本方法。采用技术测定法可以查明工作时间消耗的性质和数量,分析各种施工因素对工作时间消耗数量的影响,找出工作损失的原因,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取得技术测定资料,为编制工程定额及标准工时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测定法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技术测定法要实地观察记录施工中各类活动的情况,并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拟定改善措施,不断促进生产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技术测定法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有效方式。通过技术测定,可以对先进班组、先进个人、新技术或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等,从操作技术、劳动组织、工时利用、机具效能等方面加以系统总结,从而推动工人学习新技术和先进经验。

3.对技术测定工作的要求

(1)认真测定,保证技术测定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测定是一项具体、细致及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测定人员在测定过程中,必须坚守工作岗位,集中精力,详细地观察测定对象的全部活动,并认真记录各类时间消耗和有关影响因素,保证原始记录资料的客观真实性。

(2)保证测定资料完整、准确。每次测定的工时记录、完成产品数量、因素反映、汇总整理等有关数字、图示、文字说明必须齐全、准确。影响因素的说明要清楚,取舍数字要有技术依据,结论意见和改进措施应符合实际。

(3)必须依靠群众来进行工作。技术测定的资料来自一线生产过程,测定时必须取得工人的支持与合作,以便于测定的顺利进行;测定结束,应将测定结果告诉他们,征求意见,使测定资料更加完善准确。

4.技术测定的准备工作

(1)确定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计时观察之前的第一个准备工作,是研究并确定有哪些施工过程需要进行计时观察。对于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要编写详细的目录,拟订工作进度计划,制定组织技术措施,并组织编制定额的专业技术队伍,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2)对施工过程进行预研究。对已确定的施工过程的性质应进行充分研究,目的是正确地安排计时观察和收集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的方法是全面地对各个施工过程及其技术组织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以便设计正常的(标准的)施工条件和分析研究测时数据。

熟悉与该施工过程有关的现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文件和资料。

了解新采用的工作方法的先进程度,了解已经得到推广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操作,还应了解施工过程存在的技术组织方面的缺点和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混乱现象。

注意系统地收集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和经验资料,以便与计时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把施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一般划分到工序)。例如,砌砖墙的施工过程可以划分为拉线、铺灰、砌砖、勾缝和检查砌体质量等工序。施工过程划分的目的是便于计时观察。如果计时观察的目的是研究先进工作法,或是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因素,则必须将施工过程划分到操作乃至动作。

确定定时点和施工过程产品的计量单位。定时点是上、下两个相衔接的组成部分之间时间上的分界点。确定定时点,对于保证计时观察的精确性是不容忽略的因素。例如,砌砖过程中,取砖和将砖放在墙上这个组成部分,它的开始是工人手接触砖的那一瞬间,结束是将砖放在墙上手离开砖的那一瞬间。确定产品计量单位,要能具体地反映产品的数量,并具有最大限度的稳定性。

(3)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绝大多数企业和施工队、组,在合理组织施工的条件下所处的施工条件,称为施工的正常条件。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是技术测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定定额的依据。

施工条件一般包括工人的技术等级是否与工作等级相符、工具与设备的种类和质量、工程机械化程度、材料实际需要量、劳动的组织形式、工资和报酬形式、工作地点的组织和其准备工作是否及时、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气候条件、劳动竞赛开展情况等。所有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影响产品生产中的工时消耗。

(4)选择观察对象。所谓观察对象,就是对其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和完成该施工过程的工人。选择计时观察对象,必须注意所选择的施工过程要完全符合正常施工条件;所选择的建筑安装工人,应具有与技术等级相符的工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所承担的工作与其技术等级相符,同时,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现行的施工劳动定额。

观察对象应根据测定的目的来选择:制定人工定额,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班组或个人,包括各类先进的或比较后进的班组或个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应选择先进的班组或个人;帮助后进班组提高工效,应选择长期不能完成定额的班组或个人。

(5)调查所测定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组织及自然因素。例如,产品和材料的特征(规格、质量、性能等);工具和机械性能、型号;劳动组织和分工;施工技术说明(工作内容、要求等),并附施工简图和工作地点平面布置图。

(6)其他准备工作。进行计时观察还必须准备好必要的用具和表格。如测时用的秒表或电子计时器,测量产品数量的工、器具,记录和整理测时资料用的各种表格等。如果条件允许或有必要时,还可配备摄像和电子记录设备。

5.技术测定的主要方法

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测时,计算实物和劳务量,记录施工过程所处的施工条件和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是技术测定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技术测定法通常有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和简易测定法。

(1)测时法。测时法是一种精确度比较高的测定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以循环形式不断重复进行的作业。它用于观察施工过程组成部分的工作时间消耗,不研究工作休息、准备与结束以及其他非循环的工作时间。

根据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测时法分为选择测时法和接续测时法两种。

1)选择测时法。选择测时法又称间隔计时法,它是间隔选择施工过程中非紧连接的组成部分(工序或操作)测定工作时间。精确度达0.5s。

采用选择测时法,当测定开始时,观察者立即开动秒表,当该工序或操作结束,则立即停止秒表。然后,把秒表上指示的延续时间记录到选择测时法记录表上。当下一工序或操作开始时,再开动秒表,如此依次观察,并连续记录下延续时间,见表2-1。

表2-1 选择测时法记录表的表格形式

选择测时法比较容易掌握,使用比较广泛,它的缺点是测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时,容易发生读数的偏差。

在测时中,如有某些工序遇到特殊技术上或组织上的问题而导致工时消耗骤增时,在记录表上应加以注明(如表2-1中的①、②),供整理时参考。记录的数字如有笔误,应划去重写,不得在原数字上涂改,使其辨认不清。

2)接续测时法。接续测时法又称连续测时法,它是对施工过程循环的组成部分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测定,不遗漏任何工序或动作的终止时间,并计算出本工序的延续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本工序的延续时间=本工序的终止时间-紧前工序的终止时间

表2-2为连续法测时记录示例。接续测时法比选择测时法准确、完善,因为接续测时法包括了施工过程的全部循环时间,且在各组成部分延续时间之间的误差可以互相抵销,但对其观察技术要求较高。它的特点是在工作进行中和非循环组成部分出现之前一直不停止秒表,秒针走动过程中,观察者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记录它的终止时间。因此,在测定时间时应使用具有辅助秒针的计时表(即人工秒表),以便使其辅助针停止在某一组成部分的结束时间上。

表2-2 接续测时法记录表的表格形式

3)测时法的观察次数。测时法的观测次数将直接影响测时资料的准确度。实践证明,使用测时法时,即使选择工作条件比较正常的测时对象,并且是同一工人操作,但每次所测得的延续时间都不会是完全相等的,这里也包括测定人员的误差或错误。一般来说,观测的次数越多,资料的准确性就越高,但花费的时间和人力也越多。确定观测次数应依据误差理论和经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表2-3提供了测时法所必需的观察次数的确定方法,可供测定时选用。

表2-3 测时法所必需的观察次数

①表中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tmax——最大观测值;

tmin——最小观测值。

②算数平均值精确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E——算术平均值精度;

——算数平均值;

n——观察次数;

Δ——每次观察值与算数平均值之差。

【例2-1】某一施工工序共观察12次,所测得观测值分别为40、35、30、28、31、36、29、30、50、32、33、34。试检查观察次数是否满足需要。

解:①首先计算算术平均值

②计算各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Δ)。

偏差(Δ)分别为:+6、+1、-4、-6、-3、+2、-5、-4、+16、-2、-1、0。

③计算算术平均值精确度。

④计算稳定系数。

根据以上所得稳定系数和算术平均值精确度,即可查表2-3测时所必需的观察次数表。表中规定算术平均值精确度在7%以内,稳定系数在2以内时,应测定11次。显然,本工序的观察次数已满足要求。

4)测时数据的整理。观测所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所求延续时间。为了使算术平均值更接近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正确值,在整理测时数据时可进行必要的清理,删去那些明显的错误以及偏差极大的数值。通过清理后所得出的算术平均值,通常称为平均修正值。

①清理测时数据时,首先应删掉完全是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偏差,如工作时间闲聊天、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的等候,以及测定人员记录时间的疏忽而造成的错误等所测得的数据,删掉的数据应在测时记录表上作“×”记号。

②删去由于施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极大的延续时间,如挖土机在挖土作业时碰到孤石等。此类偏差大的数不能认为完全无用,可作为该项施工因素影响的资料进行专门研究。对此类删去的数据应在测时记录表中作“O”记号,以示区别。

③清理偏差大的数据可参照表和偏差极限算式进行。

偏差极限算式如下

limmax=X+Ktmax-tmin

limmax=X-Ktmax-tmin

式中 limmax——最大极限值;

limmin——最小极限值;

tmax——最大值;

tmin——最小值;

X——算术平均值;

K——调整系数(表2-4)。

表2-4 误差调整系数K值表

清理的方法:首先从测得的数据中删去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极大的数据;然后再从留下来的测时数据中删去偏差极大的可疑数据,利用表2-4和偏差极限算式求出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最后再从数据中删去最大或最小极限之外偏差极大的可疑数据。

【例2-2】试对例2-1中测时数据进行整理。

解:例2-1数据中误差大的可疑数值为50,根据上述清理方法抽去这一数值。然后,根据误差极限算式计算其最大极限。

综上所述,该工序数据中必须抽去可以数值50,其算术平均修正值为32.55。

(2)写实记录法。写实记录法是一种研究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消耗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分析工作时间消耗的全部资料,并且精确程度能达到0.5~1mm。

写实记录法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一个工人,也可以是一个工人小组。测时用普通表进行。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方法的不同,分为数示法、图示法和混合法三种。

1)数示法。数示法写实记录,是三种写实记录法中精确度较高的一种,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人进行观察,观察的工时消耗记录在专门的数示法写实记录表中。数示法可用来对整个工作班或半个工作班进行长时间观察,因此,能反映工人或机器工作日全部的情况。

表2-5为数示法写实记录表示例。该施工过程为双轮车运土方,运距200m。施工过程由六个部分组成,即序号1~6。表中第(4)栏所列的序号即该6个组成部分,第(5)栏即相应序号的组成部分结束时间,第(9)栏开始连续对工人测定。

表2-5 数示法写实记录表示例

2)图示法。图示法是在规定格式的图表上用时间进度线条表示工时消耗量的一种记录方式,精确度可达30s,可同时对3个以内的工人进行观察。观察资料记入图示法写实记录表中,见表2-6。观察所得时间消耗资料记录在表的中间部分。表的中间部分是由60个小纵行组成的格网,每一小纵行等于1min。观察开始后,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用横线画出。这段横线必须和该组成部分的开始与结束时间相符合。为便于区分两个以上工人的工作时间消耗,又设一辅助直线,将属于同一工人的横线段连接起来。观察结束后,再分别计算出每一工人在各个组成部分上的时间消耗,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时总消耗。观察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记入产品数量栏。

3)混合法。混合法汲取数示法和图示法两种方法的优点,以时间进度线条表示工序的延续时间,在进度线的上部加写数字表示各时间区段的工人数。混合法适用于3个以上工人小组工时消耗的测定与分析。记录观察资料的表格仍采用图示法写实记录表。填写表格时,各组成部分延续时间用图示法填写,完成每一组成部分的工人人数,则用数字填写在该组成部分时间线段的上面,见表2-7。

表2-6 图示法写实记录表示例

表2-7 混合法写实记录表示例

对于写实记录的各项观察资料,要在事后加以整理。在整理时,先将施工过程各组成部分按施工工艺顺序从写实记录表上抄录下来,并摘录相应的工时消耗;然后按工时消耗的性质,分为基本工作与辅助工作时间、休息和不可避免中断时间、违反劳动纪律时间等,按各类时间消耗进行统计,并计算整个观察时间即总工时消耗;再计算各组成部分时间消耗占总工时消耗的百分比。产品数量从写实记录表内抄录。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由总工时消耗除以产品数量得到。

(3)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研究整个工作班内的各种工时消耗的方法。

采用工作日写实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编制定额的基础资料;二是检查定额的执行情况,找出缺点,改进工作。当它被用来达到第一个目的时,工作日写实的结果要获得观察对象在工作班内工时消耗的全部情况,以及产品数量和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其中工时消耗应该按其性质进行分类记录。当它被用来达到第二个目的时,通过工作日写实应该做到:查明工时损失量和引起工时损失的原因,制定消除工时损失、改善劳动组织和工作地点组织的措施,查明熟练工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确定合理的小组编制和合理的小组分工;确定机器在时间利用和生产率方面的情况,找出机器使用不当的原因,制定改善机器使用情况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工人或机器完成定额的实际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

工作日写实法和测时法、写实记录法比较,工作日写实法具有技术简便、费力不多、应用面广和资料全面的优点,在我国其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编制定额的方法。

表2-8为工作日写实法结果示例。

表2-8 工作日写实结果表(正面)

观察第一瓦工小组砌筑2砖厚混水砖墙、8h工作日写实记录,总共砌筑6660块砖。

其中:

必需消耗的定额工时为:A=1363工分。

总共消耗的工时为:B=1920工分。

总共消耗的工时即总共观察时间为:8×4×60=1920(工分)。

该小组完成定额的情况计算见表2-9。表2-9是表2-8的续表,一般是印刷在表2-9的背面。

表2-9 工作日写实结果表(背面)

表2-10为对12个瓦工小组的工作日写实法观察结果的汇总表。表中“加权平均值”栏是根据各小组的工人数和相应的各类工时消耗百分率加权平均所得的,可按下式计算:

表2-10 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表

式中 X——加权平均值;

Wi——所测定各小组的工人数;

Bi——所测定各小组各类工时消耗的百分比。

(4)简易测定法。简易测定法是对上述三种测定方法予以简化,但仍然保持了现场实地观察记录的基本原则。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于掌握,花费人力较少,但是精确度较低。简易测定法在为了掌握某工种的定额完成情况,制定企业补充定额时经常采用。

1)时间记录。简易测定法采用混合法表格的格式记录时间消耗(表2-11),该表中,每一小格为15min,每一横行可记录10h。每张表可以对同一施工过程测3~4次。表中因素说明栏的主要内容是:工作内容、操作方法、使用机具、使用材料、产品特征、质量情况、劳动态度以及造成损失时间的原因等。

表2-11 简易测定记录表

2)简易测定结果汇总。简易测定结果汇总表(表2-12)的填写方法为:

表2-12 简易测定结果汇总表

①表中施工日期、劳动组织、完成产品数量、工时消耗等栏,均按简易测定记录表中的内容填写。

②工时消耗栏中,包括损失的消耗是指2个工人消耗的全部时间;不包括损失的消耗是指简易测定记录表中总计工时消耗。

③单位产品所需时间栏中,实际时间根据“包括损失时间”除以产品数量求得,可能时间根据“不包括损失时间”除以产品数量求得,“现行定额”根据查当地定额§16-3-54定额取得。

④单位产品内所需时间栏内,“实际”时间0.668=(0.624+0.671+0.709)÷3,“可能”时间0.534=(0.500+0.536+0.565)÷3。

⑤完成定额情况栏中,“实际”百分比115.12%=0.769 ÷0.668,“可能”百分比144.01%=0.769÷0.534。

⑥工人讨论意见栏是根据工人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与现行定额比较后确定的数值。

⑦表下的汇总说明,主要是完成定额情况对比、有关工作内容及附加说明、工人讨论提高或降低定额水平的原因、测定人员对本资料的评价等。

(5)技术测定的资料整理。每次计时观察之后,要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观察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整理。计时观察的结果会获得大量的数据和文字记载,而无论数据还是文字记载,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料,两者相互补充,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