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一、重复构成
形态构成中,重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骨格的重复,指将骨格线(包括不可见的骨格线)做等间隔的排列;二是基本形的重复,指将形状、大小一样的基本形按某种形式排列。重复构成是指在一个画面中使用一个形象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形进行平均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重复构成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军队队列,步伐整齐,装束统一,给人以气势、壮观之美;中式窗格,典雅美观,耐人寻味;室内的墙壁、天花板的装饰,地面的瓷砖,纺织品、地毯的花色等,都有一种重复之美。
(一)重复构成的骨格
重复构成的骨格属于规律性骨格,多以方格的形式出现,直线、斜线、曲线均可组成骨格,每一个骨格单位面积大小和形状都相同,如图2-76所示。
图2-76 重复构成的骨格
(二)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重复基本形的构成,不仅可以像四方连续式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还可以有多种存在的方式,这也是标志、符号等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重复基本形与单位形的群化构成意义相同,如图2-77所示。
图2-77 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三)重复构成的基本要求
(1)要求构成简练、醒目。设计基本形时,数量不宜太多,不宜太复杂。
(2)基本形的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或透叠,避免松散。
(3)图形结构要完整、美观,应注重外形的整体效果。
(4)注意构图中的平衡和稳定。
(5)基本形要简练、概括、粗壮而有力,避免纤细和琐碎。
(四)重复构成的形式
重复构成是将重复的基本形放置在重复的骨格内,可任意变换基本形的方向、位置、色彩等要素,基本形在骨格中上、下、左、右要相互连接,形成新的形,而且同一基本形不同的排列可形成不同的形,同一基本形黑白关系(正负形交替)不同,则形成的形也不同。重复构成的基本形式如图2-78所示。
图2-78 重复构成的基本形式
二、近似构成
近似是平面造型中取得秩序与变化的一种构成方法。近似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骨格的近似,另一种情况是指形状的近似。
近似构成是指有相似之处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严格来说,绝对重复的事物并不存在,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细微区别。但近似现象比比皆是,如飘落的树叶、畅游的鱼儿、飞行的小鸟、盛开的花朵、随风而动的树木等,相似却不相同,自有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一)近似构成的形式
1.骨格的近似
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完全相同,但有相似之处,如图2-79所示。
图2-79 骨格的近似
2.形状的近似
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形状的近似,也可以说,近似是不尽相同而差别不大的形象,如图2-80所示。
图2-80 形状的近似
(二)近似程度的把握
近似程度要适宜,近似程度太大,则统一感太强,接近重复构成;近似程度太小,则变化太大,会失去近似感,使整体显得杂乱,如图2-81所示。
图2-81 近似构成
三、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的、规律的、循序的无限变化。渐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近大远小、火车铁轨由近宽变远窄等。渐变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透视感与空间的延伸感。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或骨格线变化的节奏与韵律感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若变化太快,就会失去连贯性,循序感就会消失;变化太慢,则会产生重复感,缺少空间透视效果。因此,利用具象图形、渐变骨格、几何图形来表现渐变要注意节奏的连续性、循序感,也可利用图底转换。每一个形象都可以由完整至残缺、由简单至复杂、由具象至抽象,进而渐变成其他形象。
(一)基本形的渐变
基本形的渐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方向渐变
方向渐变是指改变有方向感的形态在空间中的朝向,如图2-82所示。
图2-82 方向渐变
2.位置渐变
位置渐变是指逐渐改变形态在空间中的位置,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效果,如图2-83所示。
图2-83 位置渐变
3.大小渐变
大小渐变是指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如图2-84所示。
图2-84 大小渐变
4.形状渐变
形状渐变是指由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由简单渐变到复杂。形状渐变也可以通过形状排列的疏密、黑白的转换来达到,如图2-85所示。
图2-85 形状渐变
5.增减渐变
增减渐变是指两个形状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数量逐渐相加或相减的过程。渐变后形成的形象具有一种较强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如图2-86所示。
图2-86 增减渐变
(二)骨格的渐变
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单位的形状或大小不是重复,而是逐渐地、规律性地循序变动。其形式主要有单元渐变和双元渐变。
1.单元渐变
单元渐变是指构成骨格的一组线仍是等距排列,而另一组骨格线产生宽窄的逐渐变化。由于骨格线的宽窄逐渐变化,使排列的基本形的空间产生疏密感,骨格线的疏密程度与比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渐变效果,如图2-87所示。
图2-87 单元渐变骨格
2.双元渐变
双元渐变是指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时产生宽窄的逐渐变动,即形成双元渐变骨格。这种渐变骨格的构成图形与单元渐变骨格构成效果相比,具有更好的立体感和运动感,如图2-88所示。
图2-88 双元渐变骨格
(三)渐变构成的表现形式
渐变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本形渐变,骨格不变,如图2-89所示。
图2-89 渐变构成(基本形渐变,骨格不变)
(2)基本形不变,骨格渐变,如图2-90所示。
图2-90 渐变构成(基本形不变,骨格渐变)
(3)基本形渐变,骨格渐变,如图2-91所示。
图2-91 渐变构成(基本形渐变,骨格渐变)
(4)单一骨格线变化,即分条渐变、分条的宽窄变动,如图2-92所示。
图2-92 渐变构成(单一骨格线变化)
四、特异构成
特异是一种在较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特异构成中,基本形和骨格都可做特异处理。
(一)基本形特异
基本形特异是指基本形形状、大小、方向等出现特异。基本形特异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形状特异
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如图2-93所示。
图2-93 形状特异
2.大小特异
在相同的基本形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但是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对比太过于悬殊或相似,如图2-94所示。
图2-94 大小特异
3.方向特异
大多数基本形有次序地排列,在方向上一致,而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异效果,如图2-95所示。
图2-95 方向特异
4.肌理特异
肌理特异是指局部质感与整体质感产生差异,形成肌理感觉特别的视觉效果,如图2-96所示。
图2-96 肌理特异
5.其他
除以上几种特异形式之外,还有明暗特异(如图2-97所示)等其他形式。在特异构成中,往往几种特异同时出现在一张画面中,形成综合的强对比视觉效果,如图2-98~图2-104所示。
图2-97 明暗特异
图2-98 形状、大小、明暗特异
图2-99 形状、方向特异
图2-100 形状、明暗特异
图2-101 大小、方向特异
图2-102 形状、大小、方向特异
图2-103 方向、明暗特异
图2-104 形象、明暗特异
(二)骨格特异
骨格特异是指部分骨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或位置方面发生局部变化,如图2-105所示。
图2-105 骨格特异
1.规律转移
规律性的骨格一小部分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规律,并与原规律保持有机联系,这部分骨格即产生了规律转移。
2.规律破坏
整体规律在某一局部受到破坏干扰,这就是规律破坏。规律破坏处可能出现骨格线的相互纠缠、交错、断碎甚至消失,但仍应保持与原规律的有机联系,以保持构图的完整性。
五、发射构成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也是一种渐变的造型。发射是指重复的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发射所构成的图形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除此之外,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眩目,具有动态的表现特征。
根据发射线点的不同、发射线方向的不同以及在构成形式上的不同表现,发射构成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离心式发射
离心式发射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心部位,其发射线向外发射的构成形式。它是发射骨格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离心式发射根据发射骨格线的不同,又可分为直线形发射和曲线形发射。直线形发射呈现出直线具有的情感特性,其图形给人的感觉是强而有力,如闪电般的效果,曲线形发射,由于发射方向的渐变等变化,能表现出曲线所具有的特征,线的变化使人感到柔和且变化多样,并可感知旋转的效果,如图2-106所示。
图2-106 离心式发射
(二)同心式发射
同心式发射的发射点是从一点开始逐渐扩展的同心圆或类似方形的渐变扩散所形成的重复形,也是发射构成的一种形式,如图2-107所示。
图2-107 同心式发射
(三)向心式发射
向心式发射的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使画面产生变幻莫测的发射式视觉效果,空间感极强,如图2-108所示。
图2-108 向心式发射
(四)移心式发射
移心式发射的发射点可根据图形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则的变化。这种发射构成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感并有曲线的效果,曲线变化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如图2-109所示。
图2-109 移心式发射
(五)多心式发射
多心式发射是以数个点进行发射,其中有的发射线是互相衔接的,它们组成了单纯性的发射构成。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感,空间感也很强,使作品具有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图2-110所示。
图2-110 多心式发射
六、对比构成
所谓对比,就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对比构成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不以骨格线为限制,而是根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对比因素而构成。
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自然界中充满着对比,如天地、陆海、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乐曲中的强弱、快慢等也都是对比。在平面构成中,对比构成的形式主要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位置对比、空间对比、曲直对比等几种。
(一)形状对比
形状对比是指因不同元素在形状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对比。形状对比要注意整体的统一感,应了解不同形象的形状之间产生的对比关系所形成的效果及其在不同性质、不同构图的画面中的适应性,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形状对比
解析对比构成
(二)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指整幅构图中,基本形大小排列的对比关系。其构图特点是主体突出,一般将主体内部处理得大些,形成主次关系明确、对比鲜明的画图效果,如图2-112所示。
图2-112 大小对比
(三)方向对比
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排列的对比。在有方向性的形象中,必须处理好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对比中,方向的变动不宜太多,把握住主导方向,避免凌乱、松散,才能营造出有意味的节奏感和运动感,如图2-113所示。
图2-113 方向对比
(四)位置对比
位置对比需通过框架或骨格线才能显示出上与下或左与右的对比关系。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出多种疏密对比,如图2-114所示。
图2-114 位置对比
(五)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指构成时形与形的前与后、虚与实、有与无的对比关系。它主要是从空间的疏密、大小、明暗等方面进行处理。通过空间对比能使主体更加突出,增加画面的深度感和美感,如图2-115所示。
图2-115 空间对比
(六)曲直对比
曲直对比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清晰、明确的心理感受,如图2-116所示。
图2-116 曲直对比
七、变异构成
变异是构成要素在有序的关系里有些违反规律,使个别要素突出,以打破规律性的单调感。变异构成主要是指具象形态通过夸张、扭曲、切割、变形等手段使原形象产生较大变化,但不改变该形象本质特征的一种构成方法。
(一)形象变异
形象变异是指把一组形象通过切割后重新拼贴组合的构成方法,如图2-117所示。
图2-117 形象变异
(二)骨格变异
骨格变异是指在规律性的骨格中,部分骨架单位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产生了变动。通过骨格变异而构成的图形,具有一定的动感和空间感,如图2-118所示。
图2-118 骨骼变异
八、密集构成
密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如磁场般,具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一)点的密集
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这个点密集,越接近这些点则越密,越远离这些点则越疏,如图2-119所示。
图2-119 点的密集
(二)线的密集
线可以有形状,也可以无形状。在构图中有一条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越远,则基本形越疏,如图2-120所示。
图2-120 线的密集
(三)自由密集
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如图2-121所示。
图2-121 自由密集
九、肌理构成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与质地特征,又称质感。“肌”可理解为皮肤、表面;“理”可理解为纹理、质感、质地。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等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光滑、软硬等感觉。
(一)肌理的表现方法
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部分。肌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表现出来,常用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绘写法
绘写法是指用多种笔和不同的颜料,以有规律和无规律两种方法直接绘在画面上构成肌理效果的方法。
2.浮色拓印法
浮色拓印法是指将墨或颜料滴在水面上,在颜料还没有完全和水混合在一起时,将具有吸水性能的纸铺在上面,使浮色粘在纸上,从而获得肌理效果的方法。这是一种多变的偶然形,可制作仿大理石的效果。
3.喷洒法
喷洒法是指将墨或颜料调和成适当浓度的液体,用喷笔或其他工具直接将液体喷洒在画面上,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的方法。
4.自流法
自流法是指将水分饱和的不同颜色涂在较光滑的纸面上,使其自然流淌,或用气吹动,使之构成不同的偶然线条的方法。该方法形成的形象自然、活泼、生动。
5.渲染法
渲染法也是国画或色彩湿画法中常用的技法,即将纸(一般用宣纸、水彩纸等吸水性较强的纸)先用清水打湿,在接近晾干时再涂上一层薄颜料,使其自润成偶然形的效果。这种方法适合多种颜色的过渡渲染,具有自然、柔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6.熏烤法
熏烤法是指利用烟在纸上熏炙留下的痕迹或是利用烟火熏烤画纸边缘的方法,追求随意多变或外形缺损的肌理效果。熏烤时,注意烟火不可过大,以免将纸烧掉或引燃周围其他物品。
7.拼贴法
拼贴法是指利用各种材料,如各类纸张、毛线、布料、树叶、木屑、花瓣、绳子等,通过设计组合、编排粘贴,在有色或无色的画面上形成一种肌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8.揉纸法
揉纸法是指将质地稍厚的纸张进行搓揉后展开,再用较干涩的笔在凹凸不平的纸面上轻轻刷上颜色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制作作品的底纹,能获得较强的立体空间感。
9.刻刮法
刻刮法是指先在硬纸板或较厚的纸上涂墨或颜色,然后用利器刻或刮出肌理效果的方法。
10.拓印法
拓印法是指将较干的颜料或是油墨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再用画纸将其拓印下来,形成具有物体本身纹理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画面呈现出细腻、深入的视觉效果。
(二)肌理在装饰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在现代装饰造型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室内墙体不同材质的肌理效果、地面的不同肌理都会给人带来多样化、艺术化的视觉效果,如图2-122~图2-131所示。
图2-122 肌理构成(一)
图2-123 肌理构成(二)
图2-124 肌理构成(三)
图2-125 肌理构成(四)
图2-126 肌理构成(五)
图2-127 肌理构成(六)
图2-128 肌理构成(七)
图2-129 肌理构成(八)
图2-130 肌理构成(九)
图2-131 肌理构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