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志:1987-200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后,全县农村开始实行改革。至1982年底,全县各生产队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4月,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明确规定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对生产周期较长的树木、果园、茶园、桑园、荒山荒坡造林及幼林管护等实行承包期50年不变,由县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使用证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涌现出一批重点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专业户。至1987年底,全县有各类专业户4545户,占总农户的20%。部分专业户采取自愿结合、联合经营的办法,组成经济联合体,共同购置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或按股分红。1987年底,全县有经济联合体131个。

1987年秋,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着重解决1981年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后,因农村人口和生产条件变化引起的土地承包不够合理、承包合同不够完善及集体经济薄弱、统一服务较差等实际问题。

1991~1995年,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期完善、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股份合作制等工作。1995年,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共汉中地委、汉中行署《深入贯彻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意见》,延长土地承包期。农村土地在原定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不变,丘陵、山区再延长50年不变,山地、林地、水面及“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按地等可将承包期延长50~70年。承包期内,承包权可以继承;承包户土地,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不再随意调整土地;人地矛盾特别突出的,采取“增人减承包费,减人增承包费”的办法解决。对于“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的开发治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护受益权”为基本思路,拍卖使用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

勉县1988~2007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

备注:(1)“费用”指生产成本;(2)“可分配净收入总额”指农村经济总收入减去费用总计之后的余额;(3)“农民所得总额”指可分配净收入总额减去国家和集体的有关税费之后的余额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平川每亩农田年农业税约为60~100元,丘陵山区每亩耕地年农业税约为20~60元。所收税金多投入农业基础建设,农民负担主要是给村集体及乡镇统筹的“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款), “三提五统”提取比例一般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2002年,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抽调101名干部,组成25个驻乡镇工作组,开展以“三个取消”(取消乡统筹、屠宰税、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个逐步取消”(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项调整”(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一项改革”(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主要改革内容是:(1)取消现行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的乡(镇)统筹费;(2)取消所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3)取消屠宰税;(4)用3年时间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5)调整农业税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价格,统一农业税税率,全省农业税税率统一为7%,不搞差别税率;(6)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税应税产品,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征收农业税。合并同时在生产和收购两个环节征税的农业特产税品目,统一到一个环节征税,进一步降低生产环节税负水平,适当调整部分农业特产税税率。开征蔬菜特产税,保留蚕茧、果品瓜类农业特产税应税品目,农业特产税坚持据实征收;(7)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采取新的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征收。

农村税费改革后,按照“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的政策,依法按规定减免农业税,并及时落实到受灾农户,实行先征后减。按新的农业税征收提取5%,专项列支,用于农业税减免。全县农民人均负担由改革前的114.4元减为51元,人均减负63.4元,减负额56.2%。2003年,全县取消水产品、蔬菜等农业特产税38.9万元,食用菌特产税72万元,合计减少农业特产税110.9万元。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全县农民负担的农业两税由1760万元下降为1362.7万元,比2001年减负2612.3万元,人均75.9元。

2005年,全县免征1362.7万元农业税及其附加。中省财政用于全县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每年3284万元,比2001年以前的“农业四税”1813万元,每年净增1471万元。全县各乡镇、部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2002~2006年累计发放兑现粮食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补贴资金60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