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志:1987-200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质

勉县处于扬子准地台北缘、松潘甘孜褶皱系东端及昆仑秦岭褶皱系南缘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在地史发展过程中,经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等多次地壳变动,形成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其地质构造由南而北分为:

扬子准地台宁(强)—镇(巴)下古凹陷带

位于阳平关—勉县大断层及汉中新生界断凹盆地以南,属此带西北边缘。自上元古界震旦纪至中生代三叠纪,除中、晚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上升为陆地外,其余每一纪海侵都广泛淹没该区,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气候温暖,生物繁多,系长期稳定下降的凹陷地带。因此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不太强烈,南部宽缓,北部紧密。断裂构造多顺走向发育,主要为北东东向,次为北西向及北东向等,性质多为高角度逆断层,少为正断层和平推断层,而且向北逐渐加剧和增多,其中具有划分构造单元的大断层为北界阳平关至勉县逆冲断层;呈北东东向沿汉江延至武侯镇没入盆地,破碎带最宽百余米,断面北倾,倾角较陡,具有形成早及长期活动等性质。

武侯—褒城一带分布的新生界第四纪汉中盆地,属地台北缘边部,系在构造断凹和汉江河谷发展基地上,逐步形成的一个山间盆地。

松潘甘孜褶皱系摩天岭元古褶皱带

位于阳平关—勉县断层以上和略阳—小砭河—褒城两大断层之间,呈西宽东窄之楔形,属此带东端。自中元古代长城纪、上元古代震旦纪,海相火山岩及沉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之后,一直处于上升凸起之中,次级构造十分发育。主要褶皱有茶店东端复式向斜和走马岭复背斜及铜锣沟、望天坪复式向斜一部分等。主要断裂有北西、北东和北东东向几组,以走向和斜切逆断层较多,其中较大断层有北西西向茶店至方家坝断层;断面向北陡倾,向南东斜冲,破碎带宽50~300米,具有多期活动和派生及次断裂较多等特点。

秦岭褶皱系南秦岭海西~加里东褶皱带

位于略阳—小砭河—褒城大断层以北。南部属此带南缘海西褶皱带,上古生代泥盆纪时期,不断下降为海相沉积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北部属加里东褶皱带,下古生代志留纪阶段,持续下沉为浅海相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相互沉积。以上两带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比较发育。主要褶皱南部为复向斜,北部为复背斜,均有一系列平行次级背、向斜组成,形态复杂,排列紧密,倒转普遍。主要断裂大多发育在南部,以北西西走向断层为主,北东和北西向斜断层次之,其中具有划分构造单元的大断层为南界略阳—小砭河—褒城逆断层,呈北西至北东东略向南凸出弧形,破碎带东宽西窄,向东斜冲,常有派生及次级断裂和超基性酸性小岩体产生。具有形成早及长期持续活动等性质。

南缘侏罗纪地层,呈东西延伸,向南倾斜的复向斜及单斜构造,此内陆断陷盆地,就是该断层在燕山运动中再次发生强烈断凹后形成的。

第二节 地貌

中东部平川区

包括境内东部汉江两岸盆地和养家河北部平川区,由汉江、养家河漫滩及两岸一、二级阶地构成,汉江由西而东穿过。西起武侯镇,东至长林镇,南至阜川镇。西狭,中宽,东稍窄,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升高。河床两边依次为漫滩地一级、二级阶地。地表系冲积沙覆盖层,下部为沙砾石构造。主要分布在勉阳、周家山、同沟寺、老道寺、褒城、黄沙、金泉、定军山、温泉、元墩、阜川等乡镇的部分村,土地面积36.1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57.34万亩的10.1%(其中盆地占8.8%)。该区是勉县粮食、油料作物、蔬菜、蚕桑主产地,稻麦两熟,经济地位居全县之首。

南北丘陵区

主要分布在沿江河流平坝两侧的秦岭南部山麓和巴山北部山麓,土地面积约53.9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在阜川、元墩、新铺、茶店、同沟寺、老道寺、金泉、镇川、武侯、周家山、褒城等乡镇的部分村。

南部丘陵区 由残存的三级阶地和巴山残垣的浅、中、深丘构成。浅丘为第四纪沉积物黏土、亚黏土覆盖。中、深丘为石灰岩侵蚀的丘帽,表层主要系红胶泥盖层,泉水多出此区。泉水较大者有高家泉、温泉等。该区除主产粮食外,还是茶叶、烤烟、水果的主产区。

北部丘陵区 为第四纪沉积物经长期侵蚀切割后残存的三级阶地。北沿由褒—勉大断层将其与北部山地明显分开,丘谷向南开口,梁峁自东向西呈不连续起伏渐升状态。该区主产粮食外,还出产药材、水果等。

北部山地区

由昆仑秦岭褶皱系摩天岭和松潘甘孜褶皱系略勉小区两部分组成。山高坡陡,群峰纵横,山峰林立、万仞险峻,悬崖绝壁,水流湍急,山谷多呈v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洪积锥等形成多样型地貌。山地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包括张家河乡、小砭河乡、茶店镇、长沟河乡、二道河乡、周家山镇、同沟寺镇、老道寺镇和褒城镇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山地是勉县林业、药材及土特产的主要产地。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沮水、咸河、堰河、外坝河、二道河诸水源出于此或流经于此,是勉县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地。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0余座。著名的有:

天荡山 位于县城北4公里,属秦岭支脉,西至关山梁的银洞岭、雷公山,北连米仓山,南隔汉江与定军山对峙,其主峰为天灯寺岭。天荡山与定军山、古阳平关成犄角之势,为三国时汉中西部门户,西控川陕要径,北扼陈仓古道南口,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曹魏在此驻兵、屯粮,山上旧有淮阴侯(韩信)庙,山坳处有天灯寺,寺旁有一泉,常年流水,可灌溉农田。寺前有一石,传说为当年黄忠回营下马的踏脚石。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

云雾山 位于县城东北,在二道河乡石门子村,因终年云雾迷漫而得名。距县城55公里,东起挂耳崖,西至芹菜沟,南自海蚌口,北经书院梁,海拔1400~2464米。南北宽约20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山峰争秀,风景旖旎,山间有平地约百亩,青树翠蔓。著名的云雾寺坐落山中,是生态旅游观光的胜地。

云雾山瀑布

连城山 位于县城东北褒城镇北连峰村。距县城约30公里,海拔1368米,东西长约5公里。相传汉高祖刘邦曾练兵于此。山峰有雷公祠(已毁)、石虎刻石。山东北有鸡头关,为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著名险关。十二峰相连如城,故名连城山,亦称连峰山。

牛头山 位于老道寺镇新立村北,距县城约26公里,海拔1657.2米,东西走向,长20公里,宽15公里。将雨山顶则云,又名戴笠山。山顶有风洞,吼声甚厉,望之巍峨,常有云雾环绕。峡中有巨石如牛,口吐泉水可灌田地。山下有古牛头寺,《唐书•地理志》有载。寺旁佛窟,旧称千佛洞。

葱滩梁 位于长沟河乡庙坪村,为全县海拔最高处,距县城约70公里。海拔2621米,东西长约5公里。

三交界 位于张家河乡冷峪河村,距县城85.2公里。海拔2289米,东西走向,长4公里,宽0.5公里。地处勉县与略阳县、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故称之。

西部山地区

由浅山和丘陵相间构成,包括新铺镇和青羊驿镇部分山区,属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山不高却沟深,地不平而坡缓,汉江自西而东横穿于此。中有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路——金牛道。汉江支流玉带河自南而北、沮水河自北而南在此汇入汉江,此两河将西部山地切割成四个部分,而各部分又溪流密布汇入两河。岩型主要为变质岩,部分山头分布有少量花岗岩。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面积占本地区面积54.5%,海拔800~1200米的浅山面积占本区面积41.6%,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头面积占3.9%。境内新铺镇蜂子岭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陕南战役遗址,青羊驿镇红岩沟自然风光秀丽。西部山区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等杂粮,部分地方产梨、蜜桃、樱桃、李、杏等水果。山林零星,多为杂灌林,用材林较少。经济林木主产核桃、油桐、柿子。

走马岭 位于武侯镇西部,《水经注》载:“浕水又南迳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走马岭张鲁城在三国时为军事要塞。张鲁在汉中建五斗米教,张天师总堂设于走马岭上,天师堂是中国道教的祖庭遗址之一。曹魏占据汉中时,以走马岭镇守汉中西缘门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三月,公(曹操)西征张鲁……秋七月,公至阳平。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载:“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众将拒之,相守连年”。夏侯渊利用张鲁城阻击刘备,与刘备军僵持连年……219年夏5月,曹军撤出汉中,刘备据汉中称王。走马岭上有古沔阳八景之一“古洞谈兵”。

南部山地区

该区山头多呈浑圆状,山谷多呈U形,并间有较多山间坎地,属扬子准地台区米仓山北部余脉。岩型主要系碳酸盐岩,局部山头分布有变质岩、花岗岩。区域包括小河庙乡、漆树坝乡和阜川镇、元墩镇、金泉镇的部分村。土壤主要为黄棕壤,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气候温润,水草丰茂,还是勉县茶叶生产基地和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山虽不高大,但峰峦一望无际,形秀险峻。山峰约10余座,有名之山有:

定军山 位于于县城南6公里处的定军山镇诸葛村南。海拔833米,东西走向,长约6公里,西起旗杆山,东至元山,十二座山峰蜿蜒起伏,古称“十二连峰”。元山东,平地中突起有一山包,曰当口寺,旧有“十二连峰一颗珠”之称。汉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刘备率军与曹魏守将夏侯渊战于此,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山下,刘备遂有汉中。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墓在山西北脚下。

定军山

观子山 又名灌子山,位于温泉镇光明村,距县城东南12公里处。树木蔚然,郦道元《水经注》中称此山为女郎山,相传三国时张鲁之女常在山下河边洗衣,一日遇龙忽感身孕,数月后生下两龙子。之后,雷鸣电闪,龙子飞向天外。女时常在山上向河边观望龙子,后有观子山之名。山上有张鲁女墓和娘娘庙,山下有浣衣石,古代文人多有凭吊之诗。

卓笔山 位于县城西南土关铺乡卓笔村,距县城20公里。峰高150米,状如笔锋,卓然刺空。山下有泉,久旱不涸,可灌田数百亩。该泉水在宋、元时曾封为灵济龙王,故此地又名龙王沟。

打龙池 又名老龙池,在县城南38公里的漆树坝乡(唐家坝)蒋家沟村。海拔1770米,四面环山,中有一池,约10亩,常年积水。

南、西、北部山地多有溶洞,或长或短,或大或小。较大的有:

蟠龙洞 在县城南阜川镇蒲家院村,洞坐北朝南,洞口狭,仅通人。入洞,乱石犬牙交错,须俯首侧身,摩崖踩水徐进。洞内漆黑,手电筒、火炬均显光微。行入洞中,如雨夜行山谷中,唯闻隆隆回声。脚下有潭水,深不过膝,暖如温室,清澈透亮,洁净无泥。入洞三四百米,渐次开阔。宽阔处,高七八米,宽约三四米,可容纳三五十人。两侧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立者如剑戟刺空,如禽兽奔驰;垂者如瀑布飞流,万笋倒立;坐者如钟蹲地,如乳头垂腹者。其色或黑或白或红,以黑黄者居多。左侧崖上一石,形如几,大如床,上悬钟乳,似垂珠帘,下支玉柱,美胜雕刻,古谓神仙所卧之石床。前行数步,别有洞天,洞顶浑圆如穹庐,顶端一圆石,径约1.5米,图案类藻井,其底淡黄,如涂粉垩,其周碧绿,如镶翡翠。黛石一红,环绕其中,忽隐忽现,宛如蟠龙横卧云中,洞名因此而来。过此数米,悬崖横陈,高3米余,缒绳上登,再行约1公里,愈进愈狭,难以通人。洞通何处,已不可测。洞体斗折蛇行,计程1公里多。

干龙洞 县内有两处,一在县城南34公里,小河庙乡夏家营村,洞长2公里,无水,可容二三千人;一在县城南55公里,漆树坝乡三元坝村,洞高5米,宽8米,长25米,无水。

朝山洞 在县城东南17公里的镇川乡陈家山村。洞口直径4米,洞内6米,长500余米,通往南郑县马家岭。

黑风洞 在县城南28公里的小河庙乡阴坝村,洞口高2.7米,宽1.4米,有水及各种乳石,洞内风大,疑在远处与外界相通,人不能终其端。

黄风洞 在小河庙乡阴坝村,幸福渠首,洞口宽0.8米,高2.5米,有风,冬暖夏凉。所谓勉县“丙穴嘉鱼”就产于此洞中。1977年修阜川至大河坝公路时,洞被填。

大龙洞 在县城南44公里的漆树坝乡蒋家沟村,洞口宽16米,高13米。内分两小洞:“天洞”长200余米,山后有出口;“地洞”宽4米,长约5公里,洞内常年有水,愈进愈狭,难探其终。

瓜岩洞 在县城西28公里的新铺镇漩水坪村,洞高1.7米,宽3米,洞内怪石林立,深不可测,洞外山势险峻、瓜蔓盘绕。

白岩洞 在新铺镇蒋家沟村,洞口宽4米,长29米,内多岔洞,旧时曾是百姓躲避战乱兵祸的藏身之处。

玉皇洞 在长沟河乡庙坪村,洞口直径3米,深45米。

银洞子 在长沟乡庙坪村,为昔年银矿所遗,洞口高10米,长40米,深处有渗水。

虎头山洞 在县城南10公里的温泉镇刘家山虎头山腰,洞口宽30米,高7米,全长约50米。

红岩沟万寿洞 原名李家沟龙洞,在县城西41公里的青羊驿镇红岩沟村山上。洞口宽7米,长约3000余米,洞内有钟乳石、石炕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