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篇
永立潮头 走在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97年前,南湖红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我们党一路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一路劈波斩浪,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新时代的气象更加恢弘,新时代的征程更加壮阔,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红船孕育的伟大精神,永立潮头,走在前列,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性品格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永立潮头,走在前列,必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性品格。
必须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指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纵观近代以来的中国,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进入新时代,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始终有先进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为指引。近代以来,我们为“站起来”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富起来”而进行的改革建设,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强起来”而奋斗,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新时代,我们党又一次站在了理论和思想的制高点。
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革命者因为相信而看见。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新时代,唯有不断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才能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要切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筑牢信念根基、校正思想准星、砥砺意志品质、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拥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才能在时代潮流面前坚定前行、永立潮头。
必须始终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我们党建党管党治党的基本原则。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永恒的主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与生机活力的一项根本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与方向;必须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不断铸牢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建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堡垒;必须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彰显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纪律建设,不断强化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障。
二、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回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历史自觉意识,思考和关切不同时代的不同问题,不断推进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只有始终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肩负历史使命,必须从苦难辉煌的历程中汲取力量。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同样,党的历史上也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凝结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从红船上扬帆起航,孕育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远航,我们必须从党和民族的苦难辉煌历程中,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肩负历史使命,必须居安思危,重整行装再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人民愿望和实践要求,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唯有居安思危,坚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始终保持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重整行装再出发。
肩负历史使命,必须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按照十九大规划的新任务、绘就的“路线图”、列出的“时间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肩扛使命从历史深处走来,牢记使命未曾有半点懈怠。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足疾步稳地投身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
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日益强大,中国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是阅卷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始终从人民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展现出无穷的智慧和强大力量,我们党只有始终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获得前进动力,才能交好人民给出的答卷。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空前增强。新时代,我们党要进一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斗,就要更加坚定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代,中国面向未来开始了一次新的出发,我们要勇于自我革新,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立潮头,走在前列。
新时代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开始,到成为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历史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踏实的作风,在新时代意气风发、奋笔书写新的画卷。
新时代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虽有千难万险,但我们党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跨越崇山峻岭、飞渡激流险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我们更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要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与“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辉煌的昨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只能靠实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出知与行的统一、精神与行动的一致,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到落实中,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新时代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自我革命的积极心态。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刮骨疗毒,勇于壮士断腕、自我革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不断革新,方能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任务十分繁巨,党的建设任务也十分艰巨,党面临的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决定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新时代我们党必将永立潮头,走在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7月27日)
作者简介:
蔡钊利,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研究生学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副教授。十三届省委委员,兼任省社科联副主席,受聘为省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中组部重大课题1项;先后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党建研究》《理论导刊》《陕西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