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梦”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就进入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也就是要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中国梦完全变为现实。
(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进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发展为了什么的回答是,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又要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科学理念。这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成了人们普遍的共识,从而确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回答是,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庞大经济体的运行来说,资源能源的供给和生态环境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发展的要素性制约不但带来的自身压力很大,而且在中国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条件下,对世界经济也产生重要和深刻的影响,资源、能源、生态等方面对今后发展形成了重要掣肘。因此,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中也会存在结构性矛盾,有历史原因造成的,有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也有政绩冲动、恶性竞争导致的。比如城乡差距、先富与后富的矛盾,东部与西部的不平衡、产业布局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影响到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成为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和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内在诱因和重要推手。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基本取向。
科学发展观明确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做了部署,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党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迈上一个大台阶。200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0.2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世界排名跃升到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增长了1.4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0多元增加到21800多元;农民收入连续8年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这10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坚定地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确保它的实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008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胡锦涛讲话指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并宣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更加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这么鲜明,也没有提到这样高度来表达的情怀,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宣示,为“中国梦”思想的呼之欲出做好了一切准备。
(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战略思想的系统阐释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中国梦是伟大复兴的民族梦、强国梦、人民梦。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做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赢得世界认同,并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人民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013年3月17日在全国两会闭幕式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既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也是21世纪中国的突出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已不单纯是中国的梦,而是世界的梦。中国梦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相一致,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美好梦想相通的。民族复兴,以独立开始,以经济奠基,以思想为先导,以制度为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硬实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软实力保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同时以民族复兴和惠及世界为目标,其“家国天下”情怀,不仅体现在我们推进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行动之中,而且体现在我们以坚定意志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之中。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圆梦过程中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推动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中国梦的价值在于为世界发展提供“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器物、制度与精神公共产品”,打通不同社会制度间文化隔膜,促进价值理念的交融;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赋予世界可选择性;为国际社会注入新的方法论价值,鼓励其他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实现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梦。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世界梦休戚相关,中国梦与其他国家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梦想相映生辉,中国好就是世界好,只有将中国梦融合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方能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尽早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共赢的目标。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了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了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了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汇聚磅礴力量,共襄复兴伟业。2013年3月17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此,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曲折逐梦的历史,不难看出,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尽管历经苦难与辉煌,但始终坚守着同一个伟大无比的梦想。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高耸世界顶峰般的文明和辉煌,自近代以来也曾饱受世所罕见之屈辱。正因为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近代一个多世纪历史发展的突出主题和鲜明主线。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起了关键作用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它们是: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一个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四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为我们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画卷的基本轮廓。展开这幅画卷,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是怎样从历史的谷底崛起、接续奋斗、走向辉煌,看到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写下的光辉篇章。
傅彩霞(空军军医大学军队政工教研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