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县区概况
第一节 宝塔区
一、基本区情
宝塔区位于延安市中部,原名延安市,县级建置,1996年11月撤市,1997年1月成立宝塔区,因境内宝塔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4′11″~110°05′29″,北纬36° 10′35″~37°02′21″。东临延长县,西靠安塞县,南与甘泉县、富县、宜川县毗邻,北与子长县、延川县接壤。东西长度77.1千米,南北长度95.3千米,总面积3537.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525米,最低海拔860米,平均海拔1166米。地貌以黄土塬、梁、峁、沟、壑、川道为主。境内有延河、汾川河两条干流,杜甫川、蟠龙川、牡丹川、丰富川、马寺川、五羊川、松树林川、固贤川、南川、西川十大支流,地下水为黄土层潜水、河流冲积层潜水和覆盖层下伏基岩裂隙水。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9.9℃,极端最低气温-25.4℃(1956年1月23日);极端最高气温39.7℃(1952年7月29日)。无霜期年平均182.2天,最长达186天,最短为134天。年平均降水量507.7毫米,降雨集中在6~8月。
1997年,宝塔区辖1区(南泥湾区公所)、3个街道、7镇、17乡,558个行政村。2010年,辖3个街道、11个镇、9个乡,611个行政村、33个社区。
1997年,总人口3293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9.9%,另有回、满、土家、蒙古族等18个少数民族,占0.1%。2010年,总人口4752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各民族人口比例未变。
区内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矿等。其中,含煤面积1956平方千米,煤炭储量10.83亿吨;石油储存面积2000平方千米,总储量16297万吨,油页岩总储量51170万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以上;紫砂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川口乡田崂村、桥沟罗家坪村。
二、经济发展状况
1997年,辖区内国内生产总值133056万元,区属国内生产总值544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0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0万元。
农业生产总产值24355万元。完成林业产值2230万元,当年造林面积1.4万公顷。全年完成牧业产值10171万元,肉类总产量7771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494吨,奶类产量239吨,禽蛋产量2306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9699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929万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008.1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85%,实现利税总额12262.9万元。辖区内建筑业单位20个,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8088.3万元,增加值5904.5万元。全区完成公路货运量6.6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完成128.13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完成121.33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完成4876.87万人千米。全社会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536万元,其中,市话4071万元,农话465万元。总电话机数22965部,公用电话875部,无线寻呼用户12441户,移动电话用户2470户。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87757.9万元,消费品零售总额30441.3万元,其中区属25025.1万元。财政收入765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58万元,财政支出1003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793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026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48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030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0.67元。1997年,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168张,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1.1万人次,收养55人。
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46.4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45.3%,49.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实现13.60亿元,其中农业10.8亿元,林业0.2亿元,畜牧业2.1亿元,渔业0.1亿元。完成国家确认退耕还林面积96.21万亩,兑现国家钱粮补助8.16亿元。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3亿元,实现增加值57.9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其中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占5.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亿元。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62.5万吨千米,旅客周转量108055万人千米。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0.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5416户。全区财政收入1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2.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3.3亿元。
三、社会事业
1997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598所,其中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445人;普通中学32所,在校生18506人;小学503所,在校生634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15665人。文化馆(站)9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1万册。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30个(含诊所、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48个,病床114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47人,其中医生977人。
2010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228所,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785人,专任教师27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650人,专任教师103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42127人,专任教师2789人;小学74所,在校学生40760人,专任教师2888人;幼儿园在校学生9966人,专任教师1145人。全区有剧院、影院6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7.4万册。卫生机构1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病床355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293张;专业卫生人员401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335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62.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3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051元。城镇参加医疗保险95835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94237人。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达78.2%。开发就业岗位4985个,同比增长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落实城市低保6265户、16553人,城乡“两个低保”参保1.44万户、3.2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135人,参保率达93.85%,养老金发放17061人,发放金额1279.78万元,发放率100%。
宝塔区居延安旅游业的中心地位。有国家4A级景区3处(宝塔山、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3A级4处(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万花山)、国家森林公园1处(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2010年,宝塔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5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枣园、万花和井家湾3个,旅游专业村4个,休闲山庄有田野生态、枣园怡心园和万花乡老地方等5个。旅行社42家,导游员500多名;星级宾馆涉旅饭店22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级星13家,二星级6家,其他宾馆、旅社、招待所327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接待能力2000多万人次。全区有乡村旅游接待村30余个,“农家乐”经营户300余户。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4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27亿元。全区创建各类文明单位251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29个、市级65个、区级144个。
2009年,陕北窑洞建筑技艺、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省级保护名录2项(陕北窑洞建筑技艺、花木兰的传说故事),市级保护名录2项,区级保护名录45项。2010年6月,公布宝塔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
1997年12月,宝塔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区”称号。2000年2月,被授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区”称号。同年,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区)”;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00年度省级文明机关”;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文化先进县(区)”。2002年,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区)”称号。2004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2005年4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区)”;同年,通过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验收;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县(区)。2006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10月,经省验收通过,成为教育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