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要过到二月二
过大年,精彩不断、活动不断,人们吃喝玩乐尽情享受。陕北大地上浓浓的年味儿,描绘出一幅幅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民俗风情画面,鞭炮、锣鼓、唢呐、秧歌、舞龙、耍狮、高跷、放焰火……平时渴盼又不容易满足的娱乐活动,在过大年都能去参加。经过正月十五的狂欢后,年味儿达到高潮,然而好多地方过完十五也意味着过大年的结束,但陕北榆林的大年,要过到二月二呢。
许是因为陕北气温低,春暖花开的日子来得晚一些,所以,每年正月十五后,人们依然沉浸在过大年的氛围中,觉得没有玩到足兴,家家户户依然张灯结彩,一年一度的秧歌会演多数结束了,但在县市区、城郊的广场上,秧歌、腰鼓、跑旱船、唱道情、吹唢呐的班子仍然屡见不鲜,爱看红火的老乡对这样的表演如痴如醉,红火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跳火李强摄影
正月十六的大秧歌、观灯、转九曲和正月十五的安排依然一样,却多了一项“燎烟火”,据说可以祛除百病。其实在这天白天,勤劳的主妇已经将全家老少的衣物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据说这样是洗去百病。大概春生万物,各种微生物在这种乍暖还寒的日子蠢蠢欲动,陕北老乡就智慧地创造出了这样的民俗,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
“燎烟火”一般都在自家院中举行,大人总要给孩子们一再安顿小心别烧着衣服,但孩儿们早沉浸在欢乐中无暇顾及了。“燎烟火”一般不打火塔塔了,而是取一些能烧火做饭的干柴火,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晒干的黑豆蔓子,因为它燃烧时还能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呢。火点得旺旺的,大家一起在火焰上方跳来跳去,嘴里念念有词,不外乎是“燎百病、燎利身”“燎一燎、腿不疼”“燎一燎、变聪明”之类的祈愿。黑豆蔓子烧得快,便有人总不忘添柴,孩子们一会儿就跳得热起来,有人会索性敞开棉袄或羽绒服,跳到汗流浃背,小脸红扑扑的。
正月二十三,过大年的又一次小高潮来了。在榆林绥德等地,人们开始迎灶。灶马爷上天是悠闲地休假去了,陕北人心疼自家的灶马爷一年辛苦太累,索性将“送灶早、迎灶迟”发挥到极致,等到正月二十三再把他迎请回家。当地老人们还流传一种说法,说这一天凑巧也是太上老君的生日。老君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喜欢吃点疙瘩汤一类的。所以这天人们会吃擀杂面、拌疙瘩,有“牙痛疙瘩腿疼面”之说,据说这样吃,这家人一年内牙不痛、腿不痛。在绥德郭家沟,村民会举办隆重的迎灶仪式,给诸神点香、奉供品,奉上“枣山山”,祭神、祭天、祭地后,晚上人们会用酸枣圪针枝打野火,等到火苗渐低时,众人开始跳野火,不光人跳,还会从炕上抱出被褥和枕头在头上燎三燎,还是为了“消灾祛病”。随后人们会将供奉给诸神的“枣山山”拿出来在圪针火堆上烘烤,这是神仙吃罢的食物,众人再分吃寓意消灾免难,福寿双全。
祈丰年
全村福
古老的陕北天气太冷,所以年俗中有大量火的运用,从垒火塔塔到燎百病到打野火,人们用红红火火来呈现生活本身,表达对以后美好日子的渴盼。
在榆林佳县县城周边的农村,除了打焰火,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习俗——耍火龙驹。在这里有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人间有九头怪鸟肆虐,所到之处民不聊生、灾难连连。玉帝听闻此事,便派火龙诛杀此鸟。火龙领命后,与九头怪鸟大战,射掉了它的八颗头,把怪鸟逼进深山老林,再没有能力作怪。人们因此在每年正月二十三,舞耍火龙驹,纪念火龙,也消灾驱邪、祈祷平安。
耍火龙驹的材料是陕北漫山二洼的柠条枝,但要进行编制,巧手的村民将柠条编成小箩筐状,边缘用麻绳固定,里面装上柴火。到了晚上,耍火龙驹的人一头拉着绳子,一头拴丝笼。丝笼内柴火点燃,耍火龙驹的人会两手握绳、丝笼飞旋,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如一条火龙飞蹿,场面甚是壮观。在佳县刘山乡高家下坬村,村里的男人们不分老少都会耍,大家还常要比试谁耍出的图案更美,谁的动作更漂亮更有难度。比赛时,村中人齐聚喝彩,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摄影爱好者赶来一观风采。
就这样,嬉笑着、乐呵着,正月过完,二月二来到,人们纷纷理发,谓之“龙抬头”,每家每户还要再用丰盛的年茶饭打一顿牙祭,过大年此时才年味儿渐散,新的日月开始了。
火龙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