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过大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秧歌一舞动四方

鞭炮声中,新的一年来了,伴着锣鼓声,踩高跷、跑旱船、耍狮子……陕北榆林过大年的重头戏——大秧歌火红热烈地登场了,铿锵有力地舞出了春之热烈……

秧歌在全国各地都有,但论起豪爽、红火、热闹,陕北秧歌最为精彩。

黄土高原山大沟深,曾经的这里,土地贫瘠、天干少雨。苦日子,一年又一年。经过饥寒交迫的日月,反倒锻造出陕北人的达观与豪爽,人们大声用信天游宣泄自己内心的苦焦,心情陡然爽朗开来,人心也刚硬豁达起来。陕北秧歌是陕北节庆活动中一切民间文艺庆典的总称,农耕文化的所有精髓在这样盛大的集会中一一展现。

秧歌一舞动四方。且歌且舞里呈现的是最好的陕北,只看见一个沸腾的黄土地,响遏行云的歌声在大山大川间回荡,狂舞的陕北汉子、婆姨女子的风姿是内心最为淋漓尽致奔放的表达,天和地是最广阔的舞台。

锣鼓响秧歌起

秧歌的历史有多悠久,在战火中缺录少志的陕北肯定遗失了最早的记录。在陕北大地,无秧可插,“言时较阳,春歌以乐”,秧歌也叫阳歌,还有姎哥、央哥、扬高、羊高、迎阁、英歌、莺歌、因歌等多种称谓。有的地方也叫“热闹”或“闹红火”。秧歌源于社日祭祀活动,也有人提出秧歌应为禓歌,源于上古人类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在陕北各县地方志中有关秧歌的记载不少。《佳县县志·风俗》中说:“元宵夜……乡民扮杂剧唱春词曰唱阳歌。”《米脂县志·风俗》中曰:“春闹社俗名闹秧歌(又名阳歌)。”《绥德州志·风俗》中曰:“十五日元宵……是夜金吾不禁,乡民装男扮女群游街市,以阳歌为乐。”

黄土高歌

黄土地上的人儿不会去探寻秧歌的源头在哪里,锣鼓一响,喉咙发痒,有秧歌可闹,人们便开始筹办娱乐活动。过去,陕北老农会自豪地唱道:“吃饭端个黑老碗,粗布衣衫身上穿,锣鼓唢呐一哇声,扭起秧歌拧烂脚。”在大地回春、三阳开泰之时,忙碌一年的人们终于得闲,辛苦了太久的陕北农人们总是特别盼望过年,过年使劳作一年的他们得以放松和轻闲,使他们能够回望一年辛苦所获。过年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一切都有盼头了。

在乡间,从大年初一开始,排门子秧歌就开始闹红火了,排门子秧歌又叫拜年秧歌、沿门子秧歌。铆足一年的劲头,最火热的陕北大秧歌其实就是这沿门子的秧歌队了。没有什么专业演员,村里老少爷们、姑娘媳妇一起扭,凭的就是似火热情和实实在在的祝福。黄土地的颜色因为秧歌改变,天朗地黄的颜色看得太久,陕北秧歌多崇尚大红大绿,色彩明艳。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穿着红红绿绿的男男女女走家入户扭秧歌拜年,这是陕北年俗中非常独特的风情,送福送红火,图的是乡民一年的顺顺当当。

在伞头的带领下,秧歌队伍在大年初一早上必须先去谒庙,伞头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热情,新的一年里第一段唱腔开始了:

我等草民请诸神

各位神仙显神灵

风调雨顺五谷丰

一年四季保平稳

……

秧歌队沿庙敬神,需要敬什么神唱什么歌,求得风调雨顺、求得平安四季、求得人们在黄土地上顺风顺水。

从大年初二开始,排门子秧歌会沿门沿户送上吉祥祝福,当然热情的主家也会尽自己所能给秧歌队的人好招好待。就算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老百姓也十分盼望秧歌队能到自家来,他们相信,秧歌队到了谁家,就是为谁家驱邪驱病,能保他全家四季安全生产,更预兆着生活美满、如意发财。

流行于榆林南部县市区的完整沿门子秧歌,先由“报子”一人提前通告以备迎接。秧歌队到达后,列于队首的两位“门神”首先进入院内,边挥舞手中鞭、杖,边跑遍全院各处以驱赶厉鬼,然后全体队员进入主家院内,伞头在秧歌队员们转动作舞的圆圈中,通过演唱以恭喜发财、吉祥平安为主要内容的“唱秧歌”进行拜年,再根据主家院落大小、主家所给予的礼遇及迎接规格等情况,或闹大场子,或踢小场子,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二人台、跑旱船等轮番上演,热闹非凡。伞头的歌声不光唱着吉祥幸福,更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不仅说尽吉祥话,还会对庄户人家的勤劳、女主人的巧手和家庭的后继有人等进行盛赞,一曲唱罢,主家笑得合不拢嘴自不必说,围观众人也一定发出开心的笑声。

沿门子秧歌出发了张丽娜摄影

过去,沿门子秧歌队还会集中时间,进行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大比拼,这样的比拼被称作“彩门秧歌”,彩门秧歌堪称过去乡间的文化擂台,歌唱内容十分广泛,天文、地理、文化、礼仪、传说、生活日常无所不包,引来十里八乡的人围观,那种火爆的场面绝对不亚于央视的《星光大道》节目。从21世纪开始,随着乡间人口的流动,彩门秧歌常常难以被组织起来。随着近年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古老的民俗逐渐复苏,彩门秧歌又渐渐在民间出现了。

英姿飒爽

传统的彩门秧歌有着非常强烈的仪式感。约定的时间到了,接待一方会在村口搭设三道彩门进行秧歌表演。一道彩门:两队秧歌互相礼见、问候;二道彩门:伞头斗智;三道彩门:双方联合表演。在陕北农村,人们高度重视彩门秧歌的比拼,这关乎村子的荣耀,赢的村子在下一年扬眉吐气,输了的可能在好长一段时间都会铆着劲儿期待来年的重夺胜利。客队在赴邀当天,会由“报子”持邀帖先行拜见主队。村口彩门前,打扮一新的“汉程官”唱着秧歌词表示欢迎客队,随后主客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开始了,唱着民歌的伞头要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旋律优美地对自己队伍的人数、表演内容等互相进行自我介绍。随后在锣鼓伴奏下双方才能向第二道彩门进发。二道彩门后的比赛最为精彩,主队伞头的提问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囊括民俗节令、生产劳作、传说故事、猜解谜语等,他会犹如发放连珠炮一样提出自己的问题。客队伞头对每一问题必须准确、快速、无误地给予回答才可过关。若客队伞头一时难以对答,则立刻由二伞头等后备队员顶替应答,直到主队满意方可。这种互问、对答的演唱方式,实际是对双方伞头知识、即兴编词、灵活演唱能力的一种考验,同时也达到以唱秧歌形式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在圆满结束相互的盘歌之后,两队人马才能走向第三道彩门进行精彩的秧歌表演。

在陕北,乡间有沿门子秧歌队,小县城里各色秧歌队伍的精彩红火更是不能错过,锣鼓大镲声中,汉子矫健、女子飒爽,舞龙、舞狮精湛,大头娃娃憨态可掬……陕北人天天有红火可闹、天天有红火可看,日子过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各县、市、区之间进行集中的秧歌会演是陕北榆林的惯例,在“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开展后,秧歌队伍更是有组织、有规模。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前后,在榆林市文化旅游部门的组织下,或在榆林城区中心,或在河滨榆阳小街,或在其他人群集中处,每天都有各家秧歌队拿出各种绝活精彩展示。扭秧歌的队伍中,男的不论是老汉还是后生,都生龙活虎、激情四射;女的不论是婆姨还是姑娘,都婀娜多姿、柔情似水,陕北人特有的精气神在歌声、鼓声、身姿扭摆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有跑驴、跑旱船、大头娃娃表演,逗得围观群众捧腹大笑。各种表演让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一起目不暇接地感受各种红火热闹、各种沸腾璀璨……

沿门秧歌踢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