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
一般来说,接到一个课程需求,在确定了培训目标之后,我们会遵循搜集信息、搭建逻辑线、组织要点、工具方法四个步骤来设计课程。
一、搜集信息
1.学员信息
学员信息主要包括:多少人参加,对该主题熟悉程度,彼此之间是否熟悉;是自愿报名参加,还是被单位指派参加;工作内容,学员以及上司的期待;年龄、性别比例、学历水平、工作经验,等等。
了解学习者信息,十分重要。这决定着我们设计课程内容的深浅,以及每一部分的授课方式。
讲课这么多年,我极少收到学员和客户的负面反馈。而2018年,给北京某区社保局讲授我的版权课职场幸福课时,我遭受了挺大打击。
当时要连续给该社保局的公务员上四天课,一共四批学员。第一天课后的晚上8点多钟,我正在酒店休息,该局人事负责人敲我的门。
开门之后,她不好意思地和我说:“王老师,您的课讲得不错。但根据学员的反馈,我能给您提个意见吗?”
我说:“当然可以。”
她说:“您明天讲课时候,小组讨论的部分,能不能压缩一下时间?您每次讨论,都给学员八分钟时间,大家觉得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在拖时间。”
我:“……”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样的讨论内容,在外企、私企,甚至国企讲课时,八分钟都不够用。可是客户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讲师必须满足。
我回答:“好的,好的,明天我调整。”
第二天,遇到讨论环节,我就只给学员留两分钟的时间,多余的时间,我都用视频、故事、段子来演绎。课堂气氛活跃,欢声笑语,课后的学员评价很高。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前要根据企业性质,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方式。
2.内容信息
内容信息主要包括:实用理论、相关案例;引经据典、数据参数;图示照片、影像音乐;游戏测试、故事哲理,等等。
信息来源的渠道有:图书馆、互联网;公司资料、同事和员工的记录;研讨交流会;同行互换。
现在是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无论你是企业内训师,还是自由讲师,什么课程都不要闭门造车从零开始自己弄。
我清晰地记得,在第二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刚刚入职不久,老板就要求我这个培训主管来设计价值观培训,要对企业2000多员工全员开讲。
我作为一个新人,对新公司价值观毫无了解,就吭哧吭哧开始做课件,弄了一个多月,也没有让自己满意的进展。偶然一天,我在翻阅前任留给我的电脑文件夹时,发现了他做的价值观课件,几乎已经成型!后来我仅仅优化了一下,加上了我的一些思路,不到一周,就搞定了这个课程设计。
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完全不应该一头扎进去,该联系下前任啊!虽然他离开了公司,但我有联系方式,一个电话就可以问到有没有资料可以参考。
企业内训师,在做课程的时候,务必寻求同事的帮助。你要相信,除非你设计的是公司从未有人讲过的全新课程,否则一定有人做过一些东西。
即使内部没有人搞过,就上网去搜。网上有太多太多课件可以参考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思考的主题,前人一定思考过。
而对于自由讲师,可以多参加各种培训师沙龙。同行互换,是十分有效的资料获得方式。
现在我创立的鹏程管理学院,有600多弟子,其中有很多是培训师。无论任何培训主题,只要在群里提出需求,一定会有同门分享PPT出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家提供不了的。
在搜集课程内容信息时,尽量找到信息的源头、时间、数据等等,尽量做到精确。
比如在我的版权课职场幸福课里会讲DISC行为风格,介绍该理论提出者威廉·马斯顿时,我会说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法学博士,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书《常人之情绪》,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DISC理论。1938年,他出版了第二本书《测谎仪测试》,是测谎仪之父。1941年,画了漫画,创造了神奇女侠这个形象。
年份准确,书名正确,学员会感知到你的专业。如果泛泛地说他首先提出了DISC理论,发明了测谎仪,创造了神奇女侠,就没有力量。
再比如,讲到DISC四种风格的行为特征时,我会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来诠释。比如张飞是D(支配性)、诸葛亮是C(服从性)。我会说《三国演义》第几回,诸葛亮做了什么什么事,体现出了明显的C(服从性)特质。
职场幸福课是版权课,我授证了很多讲师。前几天,我沈阳的一个弟子,到一家公司去讲这个课程,课后得到了极高评价,她把一个学员的反馈截屏发给了我。
学员原话是:“哇,今天的老师太厉害了。很少听到女老师讲三国,她讲得惟妙惟肖,极其生动。而且,第几回都知道,真是了不起!”
哈哈哈,我这个女弟子,连《三国演义》都没读过!她不过是把讲师手册里我备注的内容,统统背会了。用精确的章回数,征服了学员。
实话实说,当我们培训师设计完一门课程,虽然有时候会和客户说,根据前期的沟通和调研,课程是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其实,在不同的客户那里,课程的核心内容,都不会改变。
那怎么调整内容,让学员感觉到连接呢?有两个建议可以给你参考。
第一,搜集客户信息,和课程内容有机连接。
在我的版权课职场幸福课里,有关于思维模式的内容。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同,但不管想法多么特立独行,必须符合那些共同价值,也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法则,比如正直、诚信、公平、善良、勤奋。
在京东讲课时,课前我搜索了京东的企业文化。现在京东提倡“T型文化”,T下面这一竖,指“正道成功”。上面的横,左面指“客户为先”,右面指“只做第一”。我和学员讲,京东把“正道成功”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正道”指的就是那些共同价值,即道德法则,学员十分认同。
而到了链家地产,我就举链家创始人左晖的例子。地产行业,最初你去门店买房的时候,广告上的房源有真有假。销售人员用低价的,根本不存在的假房源吸引你进门店,这是业内潜行规。
而2008年,链家率先提出“真房源”概念,也就是保证链家地产门店列出的房源绝对是真的。开始的两个月,链家成交额大幅下降,销售人员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一时间怨声载道。而两个月之后,成交额迅速回升。链家用符合共同价值的诚信、正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这为链家后来成为房产销售行业第一名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讲到这里时,链家学员频频点头,觉得这个老师好厉害,对链家的历史了解得这么深入。
其实我只是授课的前两天,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内容。
第二,根据授课城市和学员特点,用辅助方式产生连接。
如果课程内容无法和具体客户产生连接,也不妨用内容之外的,其他辅助方式拉近和学员的距离。
比如到成都讲课,课前或课程中间,我会放歌曲《成都》。到西安讲课,我会放许巍的歌,因为许巍是西安出来的歌手。
学员是70后、80后居多,课间我就放李宗盛、张信哲、周杰伦的歌。如果90后居多,我就放年轻人听的流行歌曲,华晨宇、肖战的歌。虽然我不喜欢,但学员喜欢啊。
二、搭建逻辑线
完成第一步,搜集完学员信息和内容信息,我们就可以搭建课程的逻辑线了。这就像有了一颗颗珍珠,我们要找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
不过要声明,第一步搜集信息和第二步搭建逻辑线,不是必然的先后顺序。如果开始你已经想好了课程逻辑,先有了线,可以再去搜集需要的内容信息。如果头脑里没有课程逻辑,就先找到珍珠,再设计线。
常见的课程逻辑有以下三种方式。
1.时间线或事务的先后顺序
比如我在第一家公司时,曾经给混凝土搅拌员做过混凝土搅拌的流程培训,就是按照开机(操作哪些按钮、观察操作台哪些指示灯)、搅拌(按照配比,往搅拌罐里配多少砂子、水泥、添加剂)、卸车(操作哪些按钮,往运输车里倾倒混凝土)三个步骤来做的。
再比如我的两天版TTT培训,见下图,就是按照讲课的先后顺序做的:培训准备(课程设计、课前准备、视觉辅助)、培训过程(放松和控制紧张、开场白、关键原则/肢体语言)、培训跟踪(结束语、行动计划、培训评估)三个步骤。
2.空间线,即从大到小
比如做新员工培训,如果你们公司是跨国公司,就可以按照总部、中国区、你们公司,这种从大到小的逻辑关系,逐级展开。
3.分类
这也是培训很常用的一种逻辑线,即找到该主题最核心的几个要素,分别展开。
比如讲新员工快速适应职场,不妨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新员工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如产品知识、组织架构等;要具备什么技能,如岗位操作技能、Office软件操作技巧等等;要拥有什么态度,如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等。
再比如讲一个新产品,可以从涉及的人、才、物三个角度讲解。
当一个主题,不符合某一步骤、流程、时间线时,就可以使用分类这种方式。
这就是逻辑线,一般你的培训课程,能搭建出清晰的逻辑线,听众就能跟上你的节奏,不至于头脑混乱了。
当然,光有逻辑线还不行,最佳的课程逻辑是能构建出模型,这是我这本书,和市面上你能读到的其他培训主题的书,最大的区别了。这个我会在下一节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讲解。
三、组织要点
有了逻辑线,也就是课程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细化,确定每一个部分要讲哪些要点,也就是知识点。
拿上面一张图片,也就是我的TTT课程大纲为例。培训准备——培训过程——培训跟踪,就是我的逻辑线,按培训流程的先后顺序搭建的。在每一部分里面要讲的具体内容,就是要点。比如“培训准备”这部分,我就会讲到“课程设计”“课前准备”“视觉辅助”三个要点。
在组织要点这个步骤,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每一部分的要点之间,也要注意逻辑关系
我们不能想到什么讲什么,要点之间也要按照时间先后、从大到小、分类等逻辑关系安排,不能一盘散沙,随意堆砌。
2.重点突出,取舍有道
不能在每个要点的讲解上,花费同样的时间,要突出重点。
同时,不要试图讲太多要点。我总是提倡,一个培训师,不要在课堂上讲太多的知识点,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有限的知识点讲深、讲透。如果堆砌太多知识点,每一个都是蜻蜓点水,学员的感受不会太好。
对于第二步搭建逻辑线和第三步组织要点,推荐大家用一个工具去做,那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下载软件用电脑绘制,比如MindManager和XMind,前者花钱,后者免费。
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做课程设计,提前勾勒出课程的总体逻辑框架和要点。
我拿经典培训课程关键对话为例,用思维导图解构一下它的核心逻辑。
导图中中间部分那本书,就是《关键对话》,有兴趣可以在网上买到,这是一本经典的冲突管理方面的书籍。同时也是一门课程,导图根目录,从“①脱离困境”到“⑧采取行动”,就是课程的逻辑线。而二级目录,比如“脱离困境”下面的“关键对话三要素”“关键对话定律”“脱离困境技巧”,就是要点,也就是在这个部分,要讲解的知识点。
思维导图在手,搭建逻辑线、组织要点全都有。它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一门工具。
它不仅仅可以用来做课程设计,如果讲师可以用导图画出自己课程的核心内容,印在脑海里,那么讲课时,遇到投影仪坏掉、电脑失灵等意外状况,会毫不慌张,拿支白板笔,在白板或大白纸上,就可以边画边讲了。
这就达到了武林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四、工具方法
至此,一门课程,完成了前三个步骤:搜集了足够的学员和内容信息、搭建了清晰的逻辑线、组织了将要讲到的要点。
那么,这些内容,要如何演绎和呈现呢?这就到了课程设计的最后一步:工具方法,也就是用什么方式去传递和演绎内容。
总体来说,授课方法分为以下四大类:
1.课堂培训
课堂培训有: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化教学;E-learning;测试。
2.启智培训
启智培训有:经营模拟:实战模拟;沙盘模拟;案例分析;演练、演示;研讨、辩论;引导式讨论;游戏。
3.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有:参观访问;团队训练;野外拓展;小组竞赛;角色扮演。
4.思维创新培训
思维创新培训有: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
一个成熟的培训师,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选择适合的授课方式来演绎,才能达到培训效果。
根据培训主题的特点,我们一般把培训分为三大类:
第一,知识类。比如企业内部ISO质量体系、安全法规等等。这类培训,适合用讲授法进行,但一定要配合使用学员手册或各种形式的小卡片,供学员后期回顾,否则学完很容易忘记。同时,培训完要以提问,或者笔试等形式进行测验,以确定培训目标是否达到。
第二,技能类。比如企业里的销售技巧、培训师培训、机器操作、办公软件等等。这类培训,必须使用练习法,让学员实际操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有些TTT培训里,讲师会让助理在后面录制视频,录下学员演练的过程。没有练习,一切技能类的培训,都不会产生效果。
第三,态度类。比如企业价值观、职场阳光心态,还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都偏向这类培训。在讲授这类课程时,一定要给出具体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哪些行为符合我们提倡的价值观或态度,否则学员也不知道怎么做,就会假大空。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门课,授课之前,我会给参加课程员工的主管发一封邮件,在里面列出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七个习惯的,请主管给其下属进行打分。
课程结束的六个月后,邀请主管再次给下属就这些行为进行打分,看看这段时间里,员工是否有了行为改善。
同时,不同授课方式,会影响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记忆,就像下图所体现的一样:
时间或其他条件允许,我们应该采用更有助于学员吸收的方式授课。并且,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变换授课方式,一般来说,八分钟就要改变一种方式,即讲授大约八分钟,放一段视频,再做个小组讨论。用形式的不断变换,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着重分享八种常用的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