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凭什么:拼多多运营从0到1实战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拼多多成长记

1.2.1 从拼好货到拼多多的演变

据官方统计,拼多多目前拥有4亿多用户和上百万个商家。截至2017年12月底,根据猎豹电商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周活跃渗透率已经超过天猫、京东、唯品会和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仅次于淘宝,位列第二。但2015年9月拼多多才正式上线,它是如何用三年多的时间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呢?

拼多多的前身 拼好货

拼好货是一个C2B闪购平台,主打水果生鲜产品。在拼多多出现之前,拼好货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根据用户的选择行为来决定商城的选品品类和产品价格。用户可以发起拼团,邀请朋友、家人、同事、邻居等参与拼团,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虽然拼团形式的电商出现过,但是经过实践的考验而最终留下的平台并不多,而拼好货这种拼团购物平台更是独此一家。

从拼好货到拼多多

说到拼好货和拼多多,就不得不提一下它们的创始人黄峥。2002年,黄峥从浙江大学毕业,随后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深造,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在美国的时候,黄峥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步步高集团的董事长段永平。段永平很欣赏黄峥的能力,并建议他毕业后进入谷歌工作。

2006年,黄峥回国,和李开复等人一起参与了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

2007年,黄峥从谷歌离职,并且在段永平的支持下开始创业。在创业期间,黄峥尝试了多种行业,包括电商代运营、社交游戏等,但都没有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

2015年4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黄峥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电商平台——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拼好货上线之后,用户通过拼团的模式,低价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他们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因此,拼好货迅速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并且它的主流玩法显示出了非常强的拉新能力。

拼好货创办不到一年,单日成交额就达到了千万级别,累积了2000多万名付费用户。拼好货之所以能够从同期的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它拥有自己的供应链,将货源、仓储、物流等各个重要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这种方式,拼好货可以全面把控产品的质量,并且最大限度地压缩产品的成本。

“低价”一直是拼好货的重头戏,很多用户都是被“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过来的。这种新颖的购物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购买欲望,拼好货的销售额瞬间猛增。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拼好货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订单猛增之后仓库不能及时发货,不能退货退款,出现水果腐烂的情况等。面对诸多问题,拼好货的管理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调动仓配运营团队配合平台,将体系稳定了下来。随着问题的解决,用户切实体会到了拼好货的好处之后,便将App分享给身边的人,使得拼好货的用户和订单越来越多。

2015年9月,黄峥创办了另一个电商平台——拼多多。拼多多采用了与拼好货一样的销售模式——拼单,但是与拼好货不同的是,拼多多平台上经营的商品囊括了更多种类,而没有聚焦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在运营方面,拼好货是自营模式,平台即是供应商;而拼多多则是平台模式,吸引各种商家入驻,然后与物流公司合作。

相较于拼好货,拼多多的发展速度更快、更让人惊讶,成立不到一年,用户就突破了一亿,并在2016年7月获得了B轮融资,腾讯、高榕资本、IDG资本均有投资。

但是,拼好货与拼多多的某些方面是重合的,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资源浪费。于是在2016年9月,拼好货和拼多多正式合并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拼好货成为拼多多旗下的子频道,并且将仓配业务拆分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公司。

至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在美国上市。

为什么要合并?

拼好货可以说是黄峥对电商领域的一个试探,在一开始,他或许对“拼单+低价”的销售模式并没有太多的信心。后来,拼好货取得了成功,这坚定了黄峥继续做这种电商模式的决心。于是,他创立了商业体系更加完善的拼多多。

从商业模式上分析,拼好货和拼多多都是以低价团购的模式,通过用户分享链接完成拼单购买,这就难以避免两者在某些功能上的重合,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两家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难免会力不从心,从而出现各种问题。

黄峥曾说过:“拼多多和拼好货都已经成长到了一个相当大的体量,一个缺商品,一个缺品质。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会更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也更有利于进一步集中力量,合并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

显然,两者合并后的发展结果完全达到了黄峥的设想。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更有益于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品品类共享、流量共享等目的,而且在合并之后,用户的购物体验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