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家礼教的式微和再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大幅下降,地方士家大族影响力剧增,在自两汉已降的官方话语体系中儒表法里的思想教育主旨也逐渐式微。随着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玄学、道教兴盛,佛教传入并迅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思想进入儒、玄、道、佛争鸣的时代。
于是从魏晋时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违传统教育思想的德育思潮,诸如向秀、郭象的“独化”论,主张“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决然自得而独也”,全盘反对名教乃至教育本身;而阮籍则主张“以明堂为病舍,以讽诵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主张摒弃任何教育的固定模式,“越名教而任自然”。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儒家名士以传统教育思想卫道者的姿态批评当时社会中“无”的主张,如《崇有论》中批评称“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物务自婴,遂相放效,风教陵迟”。这种争辩持续到了南朝时期。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以及其迅速的汉化进程,北朝统治者“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孔子再次成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代表,如前秦苻坚,不但“考学生经义”,还建立官学,亲自赴之“问难五经博士”;而北魏孝文帝则以身做表,“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性而作”,同时培养大量有相当文化教养的少数民族学者,推进其汉化过程。
由于各民族文化、思想流派的大碰撞、大讨论以及统治者服务于重塑大一统王朝的需要,教育理念上的思想合流逐渐到来。梁武帝提出“三教同源”,建立官学、私学,使得统一融合的思想再次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为随后隋唐时代的崇儒兴儒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