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底印发实施《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在高校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初具雏形,各试点高校建设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也初见成效。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厘清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实施路径,即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潜力,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

为总结前一阶段探索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经验,为下阶段推广提供更多参考,教育部在2017年6月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大会肯定了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敢为人先、谋划超前,路径清晰、层次分明,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样板效应;同时提出制定专业课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推广试点经验,努力彰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的育人价值。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助力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始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践行。

201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对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他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理论溯源来看,课程思政的理念虽然近几年才正式提出,但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当中就已有萌芽,在不同朝代教育理念中的呈现又各有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相继经历了“政治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到“德育”“学科德育”的过渡,再到现阶段的“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这些提法的变化反映了工作内涵的深化,也体现了工作重点的调整。但目前,在不少专项工作部署中存有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通用的情况,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也有混用的情况。

从外延上讲,德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共同职责,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统称。但为了区分,一般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较多称为德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多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强调挖掘学科和课程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资源,但在侧重点上还是有所不同——学科德育更强调从学科整体的视角来思考如何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而课程思政则是强调每门课、每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在使用上,学科德育的说法较多放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思政工作更多应用于高等教育阶段。对这些问题本书都有相关的阐释和辨析。

本书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梳理了中国传统育人思想的发展沿革情况,提炼与课程思政理念相关的思想萌芽;第二章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的变迁进行了阶段划分,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和现有主要的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是阐释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等的异同和关系问题进行了辨析,明确了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主要从全国、省市、高校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的当前实践情况做了简要梳理,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第五章主要从组织领导、工作原则、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设计、队伍建设和规律研究七个方面,就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做了进一步的思考;第六章选取《英语文学导论》课程为例,对专业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案设计做了初步探索,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要素的挖掘上尝试做些努力。因为自身认识可能存在的不足,本书对课程思政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研究素材相对较为有限,本书部分章节的论证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坚决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厘清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如阳光和空气般充满每间教室,滋养每位大学生的心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