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的开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动乱的大和

南北朝时期的大和

过去的研究认为,南北朝期间,一乘院追随南朝,大乘院追随北朝,兴福寺一分为二。这是依据一乘院实玄的父亲近卫经忠属于南朝一方等事实来推测的。但根据安田次郎的研究,兴福寺整体一直属于北朝一方,也就是武家(室町幕府)一方。幕府为照顾兴福寺,未在大和设守护,兴福寺握有事实上的守护职权。一乘院与大乘院虽然处于激烈且反复的对抗状态,但与南北朝的对立毫无关系。

特别是观应二年(1351)的“两门迹争执”,是个关键的时间点。一乘院与大乘院的纷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十年。兴福寺,以及众徒和国民完全一分为二。两门迹为了将“众徒、国民”的武力拉入本派麾下,竞相拿出更高的赏赐。结果,一乘院、大乘院的领地落入“众徒、国民”的手中,门迹对庄园的控制权徒有虚名。

曾研究过十五世纪后半叶的大乘院门主及兴福寺历史的寻尊说:“这场战乱是兴福寺灭亡的开端。”寻尊是个对什么事都持悲观态度的人,对于他的这句评价也应该打个折扣,但说两门迹的分裂和对抗将“众徒、国民”推上了历史舞台,却是没有错的。是否能得到“众徒、国民”的支持,成了事关门迹和院家兴衰的关键。

虽然刚才提到兴福寺追随武家一方,但“众徒、国民”未必追随武家。高市郡的越智氏,宇智郡的二见、牧野、野原氏等大和国南部武士均因靠近吉野而属于南朝一方。其中散在党的越智氏格外重要。

散在党指不参加长川、长谷川、平田、葛上、乾协五党任何一党的武士,也就是大和国内零散分布的武士结成的一党。其盟主是以高市郡越智乡(今奈良县高市郡高取町越智)为根据地的越智氏。越智氏是大乘院一方的国民,自称源氏。南北朝时代越智氏是大和国内南朝一方势力的中心,观应扰乱时逃离京都的足利直义(足利尊氏之弟)甚至都要仰仗他们的力量。

另一方面,幕府一方有名的人物是以添下郡筒井乡(今奈良县大和郡山市筒井)为根据地的筒井氏。筒井氏是乾协党的一员,最初并无多大的存在感。但至德二年(1385),筒井顺觉成为乾协党中的重要力量。(《西大寺文书》)根据寻尊的解说,筒井镇压兴福寺嗷诉有功,被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封为官符众徒。(《大乘院寺社杂事记》)向来官符众徒的任免权在兴福寺别当手里,因此足利义满的这次任命是个特例。筒井在乾协党当中崛起,背后应该有幕府的支持。

大和国的各郡

应永十一年(1404)七月,一乘院一方国民、长川党的箸尾为妙攻击了筒井顺觉。幕府命二者停战,请兴福寺别当大乘院孝圆出面协调,孝圆却说“这是一乘院的问题”,面有难色。最终,幕府强令二者停战。(《寺院细细引付》)然而,应永十三年,足利义满重提旧事,追究箸尾为妙、十市远重攻击筒井氏的罪责,向大和派出讨伐大军。(《药师院旧记》)箸尾、十市战败,足利义满没收了他们的领地,将其赠予春日社和兴福寺。(《大乘院寺社杂事记》)应永十五年筒井与箸尾交战之际,幕府军为援救处于劣势的筒井,也曾向大和派出援军。(《东院每日杂杂记》)

之后,筒井与箸尾纷争不断,虽然每次幕府都下令停战,但由于筒井一贯忠于幕府,箸尾却曾偏向南朝,因此幕府的裁定总无法避免地偏向筒井一边。为了挽回劣势,箸尾越发和越智走到了一起。

此后,大和国内的纷争发展为亲幕府的一乘院一方众徒筒井,与反幕府的大乘院一方国民越智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