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网店运营:淘宝天猫网店运营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电商运营的本质——基于产品运营人性和需求

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全方位观察,仅仅看一个角度、一个层面是不够的。本节从六个角度剖析电商运营的本质。

2.1.1 现状: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竞争激烈

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产能过剩是指如果生产产品的能力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的需要。几年前,市场追求人无我有;现在,市场追求人有我新、人有我潮。

供小于求,卖家在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这时为卖方市场,卖家有更多话语权;供大于求,买家在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这时为买方市场,话语权又到了买家手上。产能过剩导致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买家也就更挑剔。

几年前,中国网民数量逐年攀升,开网店的卖家相对较少,网上的产品也相对较少,简而言之:买家多、卖家少、产品少,网店卖家总体感受是生意好做。

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增长趋势放缓,但开网店的卖家越来越多,网上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崛起,无线时代玩法频繁出现,比如直播、短视频等占用网民太多上网时间;成规模的网购平台或渠道越来越多,比如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网易考拉、微商、微信小程序商店、公众号等。简而言之:在买家数量增长少的情况下,卖家、产品、购买渠道都在增多,随之的感受就是竞争大、生意难做。

2.1.2 买家的选择困难

站在卖家角度,觉得买家难找,生意难做,而站在买家角度,其实更痛苦:产品多、同质化严重、可以购买的渠道也多,选择异常困难,特别是“试错成本”太高。

举个例子,小王要买一件连衣裙,她首先要解决购买渠道的问题,其次解决从谁手上买的问题。

能买到连衣裙的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渠道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网易考拉、微信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商店、公众号网站、微博橱窗、今日头条小店、抖音橱窗等;线下渠道如步行街商店、商场专柜等。

影响小王决定购买渠道的主要因素是:她平时的购物习惯。比如,她多年来只在线下品牌专柜购买,说服她到网上买会比较难,她即使到网上买,也会首选对应品牌的线上渠道。再或者说,她手机上只安装了一个“手机淘宝”App,已经习惯在淘宝购物,说服她去线下逛街或安装其他手机App也会比较难。请记住,“顺应习惯”比“说服改变习惯”轻松,并且“顺应习惯的销售”更容易成功。

假定小王到淘宝上购买连衣裙,如果她目的明确,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款式、材质、价位、在何种场合下穿着,那么,她会直奔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店铺选购,旁人的意见较难改变她的决定。

如果小王目的不明确,她自己也不确定最后会买什么样的连衣裙,接下来她将面临巨大的选择困难。

比如通过淘宝站内搜索寻找,在淘宝网首页以“店铺”搜索关键词“女装”,搜索结果有超过140万家女装店,继续搜索关键词“连衣裙”,搜索结果有超过100万家相关店铺;再以“宝贝”搜索关键词“连衣裙”,搜索结果有几十万件,仅呈现出的结果就有100页,共超过6000件;如果稍微变换一下搜索关键词,比如“连衣裙 夏”“连衣裙 新款”等,又会出来更多结果……

再比如,通过淘宝首页的类目引导寻找连衣裙,像聚划算、淘抢购、天猫超市、天天特卖、淘宝直播、哇喔视频、有好货、每日好店等,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

与小王有类似困扰的买家非常多,产品过剩,同质化严重,挑选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精挑细选,到手后发现各种不如意……

买家的选择困难是谁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一是市场竞争;二是最上游的生产商;三是卖家。

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满足需求的方案出现;需求多的地方,竞争就大。类似的,需求量大,同质化的解决方案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需求循环。

2.1.3 电商运营的本质

笔者从市场层面、买家角度展开现状问题,是希望你从根本上理性认识电商运营的本质:不是纯粹地运营产品,而是在产品的基础上运营人性和需求。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只要有新东西出来,就很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获得认同;而在物资充裕且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跨越,买家见多识广,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追求品质,越来越挑剔,让买家信任并买单,卖家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2.1.4 将“流量思维”向“流量池思维”转变,培育“认知思维”

你可能会想“竞争这么大,买家这么难伺候,店铺能做起来吗?”

如果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肯定做不起来。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流量思维”?什么是“流量池思维”?并且学会用“流量池思维”经营店铺,培育精准人群的“认知思维”,这不仅适用线上网店的生意,线下门店同样适用。

什么是流量

在实体经济时代,人们买东西都去街上,门店的流量就是街上的行人。

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上网买东西,每一台设备对应一个IP(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意为互联网协议)地址,比如115.152.50.100,一个独立的IP访问网店只产生一个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表示,网店的流量就是UV量。

什么是流量思维

线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实体门店,就是流量思维,因为人流量就是客流量。比如,大城市地铁站边的小吃街、火车站的商铺、校园内的小卖部等,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不用花太多心思寻找客流量,只需花心思在产品、成交、服务上。

线上,在访客量大的平台开网店,也是流量思维,因为平台的访客量大,能分到你店铺的访客量才会大。比如,去阿里巴巴采购批发平台开批发店,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开零售店,它们是电商网购平台的代表,占据90%以上的网购流量。

流量思维的核心词是不断拉新;用大面积、多渠道的拉网式手法,拉来大量新客户源。比如PC互联网时代,整体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几年,也是淘宝网店很好做的几年,当时的“爆款思维”“店群模式”都是流量思维的产物,那时候新流量很好抓,动作快、脑子灵活的卖家通过大量拉新,快速卖爆某个产品,在售后回购这块很少深度运营,一个产品口碑不行了,换一个再来;一家店不行了,换家店重新开始……赚快钱、做一锤子买卖的人有很多。

流量思维就像一个漏斗,前拉后跑,可以赚到快钱,但不能持续,也没法沉淀客户。

什么是流量池思维

流量池思维的核心词是拉新、留存。与流量思维最明显的区别是“堵漏”,所以,必须有一个“容器”将属于你的客户“圈”起来,这个“容器”可以是 QQ、QQ 群、微信、微信群、公众号、千牛旺旺、旺旺群、钉钉、钉钉群、自有网站/App,甚至可以是自媒体社交平台,比如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抖音、快手、火山等。

“流量池思维”也可以理解成“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考虑问题,了解用户的痛点、心理感受、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不断融入自己的产品设计、产品招商、营销推广、售后服务中去。

什么是认知思维

老卖家们经常说“网上的买家,忠诚度太低,经常朝三暮四,轻易就被同行、竞品拐走”,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他们不曾有意识地培育其“认知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没有给买家留下“强记忆”或者“非他们不可的理由”,说服力不强。

认知思维的核心词是回购、裂变。买家在已有购买体验的基础上,自发回购且帮你宣传。但是认知思维的培育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花时间耕耘、沉淀。

举个例子:小张身处三线城市,卖土鸡蛋为生,经常在小区门口流动摆摊,1.5 元一个,顾客大多是摆摊点附近的居民,下面细数三种卖鸡蛋的思维区别:

“流量思维”的卖法:不同小区,不论新老顾客,没有区别,每天有人买就正常卖;几个月下来,哪些是新顾客、哪些是老顾客,小张根本分不清;累积了多少顾客,也不知道;每天能卖多少鸡蛋,心里没底,靠运气。

“流量池思维”的卖法:每天把每一个购买或意向顾客全部加上个人微信并分别备注,把不同摆摊点的好友拉进不同的群;需要新鲜鸡蛋的,在微信上或群里吼一嗓子,没时间买的,可以约定时间送货上门。几个月下来,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拉近,凡是摆摊点对应的小区住户都在小张的圈子里,每天能卖多少鸡蛋心中有数。

“培育认知思维”的卖法:在“流量池思维”卖法的基础上,强化品质,1.5元一个的土鸡蛋可能比超市还贵,因此小张把培育顾客认知的重点放在“土鸡蛋的真实性和品质”上,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定期晒图、晒小视频,让老顾客参与反馈、评价。长此以往,潜在顾客会尝试购买,已经购买的顾客认同产品品质会自发推荐,形成裂变;小张再收集整理不同需求,不定期搞活动回馈顾客。

这就是典型的“流量池思维”+“培育认知思维”的社群玩法,不管是线上网店生意,还是线下门店生意,都适用。只有思维到了这个层面,才能指导后续的执行落地。

2.1.5 学会缩小而非放大竞争

小张用“流量池思维+培育认知思维的社群玩法”卖鸡蛋,这是一个典型的缩小竞争的案例。将目标人群与竞争环境分隔开,不容易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并且利润空间会更大。比如小张流动摆摊卖鸡蛋,竞争环境是小区附近的超市、菜场、生鲜店等,小张将顾客拉进自己的微信,先入为主+隔离,顾客接收到的都是小张卖鸡蛋的信息,有购买需求时,会优先考虑小张。

再比如,当下很流行的一种缩小竞争的玩法——朋友圈卖货(非“轰炸”模式的微商朋友圈信息)。举个例子:

拿出手机,打开“手机淘宝”App,在顶部搜索框中搜索关键词“真空收纳袋”,部分搜索结果如图2-1左图所示,由于同类竞品多,卖家们不得不拼价格、拼款式、拼质量、拼卖点、拼视觉、拼货源、拼运营引流技术,竞争异常激烈;而图2-1中图也是真空收纳袋产品,区别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整个朋友圈信息从上往下只有它一个,再无别的竞品,通过“短视频+图文详情”在客户心里“种草”,以“0元下单+货到付款”的形式促成交易,将目标人群圈在卖家自己营造的产品氛围里,性价比高,风险低,非常容易刺激买家“冲动”购买。

图2-1

这种玩法背后需要技术,在第7章会深入讲解。

除了学会“缩小竞争的思维”,继续学会从以下三个维度缩小竞争,胜算更大。

人群定位

人,因性别不同,分男、女;因年龄不同,分为未成年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每一类产品被制造出来,都有其适用对象,有些产品的适用人群与最终购买决策人群不同。因此,有货源的读者,侧重研究产品对应的适用人群和购买决策人群;暂无货源的读者,在选择货源前先分析适用人群和购买决策人群,因为人群基数决定了产品今后的销售规模。

比如,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 17.9%,产品适用人群是这个年龄段的话,相对好做。再比如,开放二胎政策后,新生婴儿数量呈上升趋势,婴幼儿的人群基数逐渐增大,对应的产品也相对好做,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具备购买能力,购买决策人群是其长辈。

除了性别、年龄,分析目标人群的喜好度(如养生、收纳、数码、游戏、美妆、美食、运动、阅读、音乐等)、星座、终端(计算机或手机)偏好、地域分布、购买力等也有助于制订运营计划。

技巧:第一步,基于人群选品;第二步,挖掘目标人群的行为偏好;第三步,基于人群偏好挑选推广工具、推广渠道、制订运营计划,落地执行。不要想着做全天下人的生意,针对某一类人的生意更好做。

关于数据分析,推荐阿里巴巴系的两个数据分析工具:生意参谋、阿里指数,以及百度指数和百度热搜风云榜。

价格定位

简单理解就是产品的定价路线走低端、中端还是高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与价格定位的强关联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品牌、是否优惠等,如图2-2所示。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制定较为合理的销售价格。

图2-2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价格区间,推荐一个查询小技巧:在PC端启动浏览器,输入淘宝网网址,以“宝贝”搜索关键词,比如“墙纸”,在搜索结果页中查看价格区间,如图2-3所示。0~22元,51%的用户喜欢;22~90元,42%的用户喜欢;90~310元,6%的用户喜欢;310元以上,0%的用户喜欢。

图2-3

如果你在淘宝或天猫卖墙纸类的产品,店内有定价在“0~22元”和“22~90元”两个区间的产品,理论上可以覆盖93%的目标人群。

“通过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查询价格区间”是非常实用的利用目标人群为产品定价的技巧。

为什么说是“利用目标人群”呢?因为在淘宝站内搜索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符合买家搜索意图(搜索意图=搜索的关键词,比如“墙纸”)的卖家产品(指标题、类目属性、符合发布规范、没有违规、有一定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展示出来,比如有“墙纸”需求的人,才会搜索与“墙纸”相关的关键词,而搜索这些关键词呈现出来的产品都与“墙纸”相关。本书第二篇会讲站内搜索优化引流内容,其实也是利用了搜索的本质。

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大概判断某类产品的目标人群对价格的接受度,很多品类的产品不是我们自认为的价格越低越好或越高越好。建议学会这个小技巧后,立即动手,去查一查。

从“利用目标人群为产品定价的技巧”衍生出另一个技巧叫作“制定店内产品的价格梯队”。还是以“墙纸”为例,假定店内有38款不同的墙纸,卖家想尽量广地覆盖目标人群,这38款不同的墙纸可以参照图2-4所示的价格梯队布局,这样的话,只要是目标人群进店,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都有适合的产品解决方案。

“制定店内产品的价格梯队”也可以看作一种选品和产品布局技巧。很多卖家苦恼于店内产品的购买转化率低,有时候除了“视觉呈现”或“促销策略”因素,“选品与店内产品布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你的店内并没有适合买家的解决方案才导致目标人群流失。

当然,不同引流渠道的产品选择策略不同,定价策略也不同,“墙纸”的案例侧重从“淘宝站内搜索优化引流”的角度分析。

图2-4

影响淘宝站内搜索排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想获得更多免费、优质、精准的搜索流量,除了使用“选品与价格布局”优化技巧,还要结合“标题关键词布局”“上下架时间布局”等其他优化技巧,本书第二篇会深入讲解。

视觉风格定位

视觉风格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产品拍摄(核心,重要),比如通过场景、造型、模特等体现出与同行、竞品之间的差异;二是产品详情描述页的视觉呈现,含主图、主图视频、SKU分类图、详情描述图等;三是PC端+手机端店铺装修的视觉呈现;四是产品发货的包装视觉,比如定制包装袋、飞机盒、礼盒等。建议将这四个方面的色彩尽量统一,加深买家对产品、店铺、品牌的记忆。

2.1.6 无效流量、泛流量与精准流量

当你透彻理解“流量池思维+培育认知思维+缩小竞争思维”后会发现,流量大小与转化率不一定成正比。流量小,不一定做不好。这里涉及三种流量概念。

第一种叫“无效流量”:也叫虚假流量、垃圾流量,比如利用软件刷出来的非真人访问产生的数据,对成交没有任何帮助。这类流量越大,对卖家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越大,成交转化率会很低,甚至没有。

第二种叫“泛流量”:都是真实的人访问的数据,但访问的人中真正有购买意图的比较少,从而造成购买转化率低。比如新手卖家使用直通车推广,展现量很大,点击率很低,原因之一就是目标人群不精准,泛流量太多。

第三种叫“精准流量”:很好理解,由目标人群、目标决策人群或已经购买过的人群访问产生的数据,此类流量越大越好。笔者有个学员是茶农,自己有一片茶场,他微信里只有400多个好友,但每年为其带去的销售额超过200万元;还有一个学员,学服装设计的,私人定制小众改良中国风旗袍,微淘粉丝不到3万,只要上新开直播,单场转化率可以做到20%左右。这都是精准流量的威力。

重要总结:

1.电商运营的本质:是在产品的基础上运营人性和需求。

2.顺应精准目标人群的习惯,解决他们的选择困难。

3.透彻理解并学会“自建流量池+培育买家/顾客/粉丝的认知+缩小竞争”。

4.非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广告推广,请尽量多地圈建“精准人群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