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世渊源
武将世家
据《穆天子传》记载,赵姓的祖先名造父,是西周穆王的车夫,车技高超,能够驾驭八匹骏马拉的车子,深受穆王信任。穆王喜欢巡游天下,造父得以经常随侍左右,立下了功绩,穆王便将山西赵城赏赐给了他。此后,造夫的子孙以封地为姓,这就是赵姓的起源。
赵匡胤祖籍河北涿郡,在古代也隶属赵姓源地,他的祖先从西汉时起就开始历任地方武官,官职虽然不高,却也有一定地位。到了唐朝末年,赵匡胤的家世逐渐败落,不知道从哪一代起他家迁居到了赵城罗云村,赵匡胤的祖父赵敬年轻时为了谋生流落到一百多里外的王才里、下马宽、宣皇源一带,在这一带他结识了妻子刘氏,并且生下儿子赵弘殷,赵弘殷就是赵匡胤的父亲。后来他们被生活所迫回到罗云村,过着一般农民的日子。从赵敬在各处谋生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位勇于冒险、不甘心沉沦凡世、渴望着改变生活境况的人物,后来少年赵匡胤游侠山西各地,与他祖父当年的行为多么相似!
赵敬一家在赵城罗云村尚未生活多久,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便到来了,战乱频繁,生产遭到破坏,百姓难以度日。不安分的赵敬觉得时机来了,于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离开罗云,南下洛阳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据说,赵敬生活贫困,雇不起车辆,就把两个孩子放在筐里用扁担挑着赶路。后来,这段故事在赵地广为流传,并被演绎成赵弘殷挑着赵匡胤和二子赵匡义南下。其实,赵匡胤比赵匡义年长十二岁,年龄悬殊,他们的父亲怎么能挑着这样一对儿子赶路呢?不过在罗云和赵城附近,至今人们依然津津乐道这段故事,并且搬出很好的佐证——在当地人们把筐子叫做龙窝,而且还流传着一首《筐子为何叫“龙窝”》的民谣:
筐子又名叫“龙窝”,这种叫法不太多。发源之地是赵城,逐渐扩大半个省。
传说宋王赵匡胤,祖籍赵城罗云村。幼年老家遭饥荒,随父逃荒走洛阳。
其父一路把饭讨,一副担子肩上挑。担子担得小儿郎,匡胤光义坐两筐。
自古贵人多磨难,遭难方能受锻炼。匡胤光义两兄弟,长大果然成了器。
文韬武略样样强,讨饭之家出帝王。人称帝王是真龙,从此筐子有别名。
长辈教育小儿郎,常拿“龙窝”做比方:为人吃得苦中苦,不能成龙也变虎。
这首在晋南地区广为人知的民谣,反映了人们对于赵匡胤的喜爱之情,也传达出一般百姓渴望子女成才的迫切心情。确实,不管当年坐在筐子里的是赵匡胤兄弟还是他的父亲叔父,总而言之,他们一家追求上进、勇于奋斗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挑着儿子背井离乡的赵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武将世家的出身。他一路南下,看到各处都受到战乱侵扰,军阀混战不休,人人都争抢着做皇帝霸占一方,身为武人后代的他血液沸腾了,决定投军从戎,重拾前辈旧业,准备在战场上拼杀一番,也许能够建立功业、光耀门第。军阀混战的特点就是处处抓丁入伍,不管出身门第,很多人凭借强硬的武力便可以晋升高位。就像前面说过的五代十国之中的许多国主,他们本是农民或者匠人,没有读过书,更不懂得如何治国安世,凭着作战时一两次勇敢的冲杀而受到提拔,此后一发不可收,最后竟然能称霸做皇帝,想起来令人唏嘘悲叹乱世之乱。赵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觉得与其坐等受死还不如拼一拼呢!于是他主动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士卒。很快,他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得到提升,成为一名武官。赵敬经常拍打着盔甲刀枪向儿子们炫耀:“瞧,这是我们祖上惯用的器具,如今我也拥有了,这是祖上在暗示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丢了祖先们的脸啊!”
赵弘殷,涿郡人,是北宋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他被追封为宋宣祖,谥号武昭皇帝
赵弘殷在父亲的亲身经历启发下,自幼喜爱武功,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无所不通,等他长到弱冠之年,便开始跟随父亲征战各处,每次参战都非常勇猛,名声越来越大。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被敌人打败了,将士们四散逃命,赵弘殷也骑着马狼狈而逃,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逃亡却成就了一段神奇姻缘。
一段奇缘
赵弘殷一路奔逃,连日苦战使得他身疲力倦、精神困顿。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没有好好休息一下了。尽管他身体强壮,可是也难以抵受得住这般磨难。赵弘殷跑着跑着,渐渐迷失了方向,他又饥又渴又累,放慢了速度,任跨下马匹漫无目的地游荡。
当时正是冬天,夜晚来临,寒风肆虐,赵弘殷身上的盔甲已经丢弃大半,露出里面单薄的衣衫,令他倍感凄凉。不一会儿,空中飘起雪花,大片大片地落在赵弘殷的身上,寒意直侵他的心底。
燕赵大地的冬天像一块寒冷的冰毯,紧紧包裹着逃命在外的赵弘殷,他茫然四顾,周围寂静无声。战事已经结束,饱受战火蹂躏的百姓们早早地关闭门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目光所及,漆黑一片,就和赵弘殷此刻的心情一般无二。赵弘殷走走停停,希望寻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可是他走来走去,不管村舍小户还是大家门第都紧紧关闭着大门,悄无声息地拒绝着这位战场上的勇士。
赵弘殷心想,找一处庙宇或道观暂时躲避一下也好。可是天不遂人愿,他发现方圆几十里内仅有的几处庙宇、道观已经被战火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难以容身。这可怎么办呢?年轻的赵弘殷陷入绝望之中,他迷迷糊糊地朝前走着,又来到一处村庄前。他早就放弃了去人家家中投宿的念头,于是牵着马在一座高大的门楼前停下,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一边对马说:“我们就在人家门前蹲一夜吧!”
任凭雪打风吹,赵弘殷困乏难当,竟然靠着大门睡着了。第二天,天色未明大门就轻轻开启了,原来是这家的仆人早起扫雪。他出门看到赵弘殷正靠在门边一副昏迷的模样,顿时吓得惊叫起来:“你是干什么的?喂,你醒醒!”
赵弘殷慢慢睁开疲乏的双眼,看到眼前有人说话,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是……我是……”话没说完他就一头栽倒了。原来他在饥寒交迫之中昏迷过去了。
仆人吓傻了,好一阵子才慌慌张张跑进内院去禀告老爷。这家老爷姓杜,原是唐朝一名地方官吏,眼见战乱不休,朱温篡权称帝,他就辞官回家了。
杜老爷听说一位军士打扮的年轻人在门前晕过去了,急忙起身来到门外。他看赵弘殷冻得脸色发紫、浑身僵硬,连忙命人把他抬进门去,用姜汤热水喂服他。不久,赵弘殷苏醒过来,看着眼前救命恩人,眼睛一热,泪水滚落腮边。杜老爷问他:“你叫什么?是不是一名军士?为什么流落到我家门前?”
赵弘殷一一据实回答,并感谢杜老爷救命之恩。
杜老爷向来厌恶战争和军士,可是他见赵弘殷倒是老实诚恳,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天气严寒,不便立即赶走他,就命下人收拾一个住处让赵弘殷暂时住下来。
很快,杜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老爷收留了一个军士,夫人不解地问:“老爷,这些当兵的素来横行霸道,经常抢掠民间,你为什么收留这样的人?”
恰好杜老爷的四女儿站在一边,她听母亲这么说,没等父亲回答就抢着说:“母亲,人和人怎么会一样呢?别的军士抢掠百姓,难道这个也一定如此吗?乱世纷纭,终究要有结束的一天,女儿觉得将来肯定会有正义之师来平定乱世!”
杜老爷欣喜地看着四女儿,他知道这个女儿自幼学文,能言善辩,很有志向,不同于一般女孩儿家。他曾经暗地里想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今天听她这么谈论时事,胸怀气度竟然强过一般男子,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点着头说:“对,乱世不会长久。”他接着朝夫人说:“我看那个年轻人诚恳友善,不像恶人,你放心,不会惹出麻烦的。”
杜老爷果然善于识人,赵弘殷在杜家住了几日,不但没有招惹是非,反而十分勤恳地帮助仆人干活做事,对老爷、夫人极其尊重。经过几日了解,杜老爷也知道了赵弘殷的出身,得知他是武将之后,颇有战功,对他自然刮目相看。半个月后,赵弘殷听说自己的部队就在不远处的郡县驻扎,当即提出回归部队。杜老爷爱惜他这个人才,送给他钱财让他做为路资。赵弘殷回绝说:“弘殷承蒙相救之恩已是感激不尽了,哪里能够收取您的财物。”这下杜老爷对他更加喜爱了。
临别这天,赵弘殷穿戴整齐去辞别杜老爷夫妇,发现他们全家都在客厅等着自己,就连杜老爷的四女儿也在场。短短几日相处,赵弘殷了解到四小姐聪慧大方,杜家上下都特别敬重她。赵弘殷青春年少,每次见到四小姐总会脸色通红,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四小姐却很大方,总是笑吟吟地看着他,有时候还会对他嘘寒问暖,非常关心。今天,四小姐也出来送别自己,赵弘殷一颗年轻的心不知不觉狂跳不止,立在客厅里好大一会儿也没有开口。
杜老爷似乎察觉出什么,笑呵呵地开口让赵弘殷落座,这才打破了刚刚的尴尬局面。随后,他向赵弘殷提出一件大事:将四女儿许配给赵弘殷。赵弘殷听了,惊喜异常,涨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弘殷不过沙场武夫,何德何能配得上智勇美貌的四小姐?”
四小姐大方地站出来说:“如今乱世横行,投军报国才是大丈夫所为!”赵弘殷激动地说:“小姐志向不俗,弘殷自叹不如。”
杜老爷夫妇见他们彼此志趣相投,很谈得来,十分高兴,随即安排筵席为他们订亲。
订亲后,赵弘殷即启程赶回部队。不久,赵敬被任命为涿郡刺史,他想起赵弘殷订亲一事,觉得杜家本是官宦出身,与自己如今的家世也匹配,现在儿子不小了,便遣人到杜家迎亲。
这桩在乱世之中的姻缘,颇具神奇色彩,曾经引起许多人感慨。但是这桩婚姻造就的神奇不止于此。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辗转乱世,始终不堕壮志,他们的儿子赵匡胤更是胸怀天下,最终一举结束乱世,创造了辉煌的大宋王朝;其后,赵匡胤又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匡义,使得赵弘殷夫妇两个儿子先后成为皇帝,这才是最最让人称奇并久久传颂的神奇之处。
追溯乱世风云,我们看到了赵匡胤出生之前的社会状况以及家庭情况。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赵匡胤的出生将是种什么情况呢?武将世家,自然渴望男婴降临,匡胤的父亲为自己的儿子取名“香孩儿”,其中隐藏着一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似乎预示了这个小小男婴不同凡响的未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呱呱婴儿,赤子之心,这是每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步,那么赵匡胤降临人世后,他的最初岁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父慈母爱,家境良好,这些条件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遇,也注定了他的个性特点。父母为了预知儿子的未来,精心安排了抓周,匡胤会按照父母的意愿抓取物品吗?身为父母的宠儿他又是如何度过自己幼年的每一天?他最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是什么?这对他日后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