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政治学学术规范的目的
关于学术规范的目的和作用,叶继元等曾结合图书馆学的学术情况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1)参考他们总结中的通论性表述,并结合政治学学术的发展情况,我们也可以概括出政治学学术规范的目的和功能。
1.3.1 更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
之所以强调政治学的学术规范,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学在此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更为根本的,学术规范是有效展开学术交流的前提性条件。政治学者之间围绕某一具体的学术话题展开交流;政治学内部不同的二级学科之间,围绕共同的学术主题展开学术讨论;不同的政治学研究机构之间,就相关重大政治学问题所展开的合作研究,都必须以各方都严格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规范为前提。否则,这其中的交流就很难称其为交流,或者是低效或耗损式的。特别是在政治学的学术批评或学术讨论的公共场合,只有参与的各方都严格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规范,才能使学术批评和学术讨论保持在学术的边界之内,也保证其应有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品味。否则,就会成为互相攻击、争夺话语权的角斗场,或者变成互相拆台、互相揭发对方立场和动机的政治化讨论。这都违背了政治学内在要求的学术本质。
1.3.2 更扎实地促进学术积累
人类的知识、思想和学术的演进,是一个不断“站在前人肩膀上”向前看的过程。学术的发展更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要经历众多学者甚至是若干代学者持续不断的钻研和探索,才能取得一定的研究发现。因此,学术研究者一方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发现,另一方面又要与周围的学者和相邻学科学者互相碰撞、批评和合作,从而在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基础上将学术事业往前推进。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怎样评估前人的研究,怎样看待他人的研究,以及怎样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学术的问题。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基本的规范,只有遵守学术规范,学术积累才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只有严格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学术积累的轨迹才是清晰的,学术积累才是有效的,也才能够被学术共同体接受。
1.3.3 更明确地促进学术创新
学术创新与学术积累密切相关。没有积累,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将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突破。对学术研究来说,更是如此。学术不是纯粹的思想上的“灵光一闪”,它需要严谨地按照学术研究的过程加以证明,包含积累和创新这两大部分。政治学学术积累需要遵守学术规范,政治学的学术创新更需要遵守学术规范。这其中涉及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最终实现了学术创新的政治学研究,首先是在政治学研究与写作的基本规范下展开的;二是对政治学学术创新的定位和定性,也是在政治学的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下完成的;三是学术创新性最终被学术共同体接受,也是在广泛、深入而持续的学术规范检验下才能实现。比如,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的“结构功能分析”(3),在政治学理论和分析路径上都具有创新性,但都经历了欧美特别是英语学界长期和广泛的研究实践与学术讨论,其中无不体现着欧美政治学界相应学术规范的影响。
1.3.4 更有效地形成专业认同
在我国学术界,政治学者的专业认同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整个国家的泛政治语境使普通公众对政治学的专业性缺乏了解,由此形成对政治学者的刻板印象,即将他们同那些讲政治课的老师相等同;其二是源于政治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及其研究生态,政治学具有理论和抽象的色彩,与政治现实的结合往往缺乏具体的路径,容易“不接地气”;其三便是政治学相比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规范性程度。政治学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门类,其在现代学术分工和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声誉与地位,部分来自于该学科的专业门槛。这种专业门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术规范。一方面政治学研究需要遵守社会科学已经形成的通则,并运用社会科学界已经通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政治学在研究规范和研究技术方面不能落后于其他学科,否则就容易被视作“技不如人”或“天马行空”、“大而无当”,难以获得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平等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政治学研究在问题意识、研究范式、分析框架、分析视角和基本关怀方面,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科属性,以保证其研究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学科贡献。显然,对学术规范的强调和贯彻,有利于这两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也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目标,政治学的研习者才能赢得来自本学科的学科认同感和职业尊严感。对一个学科的长远发展来说,这种专业认同无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