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的论元实现:基于识解的压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1 动结式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广义的动结式包括某人将某物移入(出)某处的路径动结式(path resultatives)(Goldberg&Jackendoff 2004;Rappaport Hovav&Levin 2001),即Goldberg(1995)所说的致使-移动构式或汉语的动趋式(赵琪 2009),如(1):

(1)a Sam shoved John outside the room.
b The officer yanked him inside the car.

狭义的或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动结式(2),即本书所讨论的动结式表示一实体对另一实体发生作用,使其发生状态变化的属性动结式(property resultatives)。根据认知语法提出的语言编码策略,英语动结式又可以分为由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构成的施事性动结式,如例(2),和由非宾格动词构成的客体性动结式,如例(3):

(2)a John hammered the metal flat.
b She ran herself tired.

(3)a The clothes steamed dry.
b The pond froze solid.

作为特殊结构,动结式涉及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与本书相关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动结式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动结式形成的认知理据是什么?Goldberg(1995,2013)认为状态变化是处所变化的隐喻。所以,动结式是通过隐喻从致使-移动构式延伸而来。但人对物体发生作用,因而物体发生状态变化,是人类基本的、独立存在的经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能观察体验到事物的状态变化,就像经历到事物发生处所变化一样。何以见得两者具有延伸关系?此外,Goldberg认为客体性动结式是施事性动结式的一部分。客体性动结式正是通过这种部分传承关系而形成的。那么,部分传承的机制或认知理据是什么?

动结式研究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其论元的实现。动结式的乖戾之处是除make和get等少数动词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一致外,其余动词的论元都少于动结式的论元数目。为此,Goldberg的构式语法(Goldberg 1995;Goldberg&Jackendoff 2004,赵琪 2009)认为动结式给一元非作格动词赋予或增加额外的客体和结果论元,给二元及物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增加结果论元。但构式语法还需要解释动词为什么能接受动结式所赋予或增加的论元,动结式又是如何对动词的论元结构进行增容的,即动结式对动词的论元结构进行增容的基础和机制是什么。

Boas(2003,2005)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词的意义包括台上信息(on-stage information)和台下信息(off-stage information)。台上信息指词语所明确表达的意义,而台下信息指与词语相关的百科知识信息。动结式给动词所增加的论元由动词的台下信息提供,即动结式征用动词的台下信息,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征用的机制是什么。

我们将以第二章所介绍认知语法理论为框架探讨动结式形成的认知理据、其论元结构、凸显结构和句法关系,然后根据第三章所讨论的压制原则、基础和机制探论动结式如何对各类动词的论元结构进行增容,并实现为句法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