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摩梭霓裳
◎韩 锐
我,是一个摩梭姑娘。
我的家乡在盐边县永兴镇虎鼻村,这是一个犹如现代“世外桃源”的地方。时至今日,我的长辈亲朋们仍然生活在这里,保持着古朴的民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我13岁之前,我总是和一群跟我一样穿着长褂的男孩子一起,在山上放牛唱歌,在河里摸鱼捉虾。男孩子们从小便被剃了光头,所以姑娘们的小辫子总会被他们拿来逗趣。
娜姆是同我一天出生的,因为比我早出娘胎两个小时,我便唤她姐姐。娜姆生得俊俏,她的小辫总是换着花样的出现,让所有的小姑娘都无比崇拜和羡慕。娜姆经常带着我们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看河边洗衣服的姐姐们,看她们美丽的衣裙,幻想着自己成年礼那一天能穿上人生的第一套正式的摩梭服饰。
终于盼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那天,母亲早早地便给我准备了8个碗和8双筷子,我在家中洗完澡,站在米柜上,由母亲帮我穿戴衣裙,母亲把我长长的辫子盘在有珠花的头饰上,然后给我穿上红色金边衣,围上花腰带,最后穿上绿色的百褶裙。穿戴整齐的我,跟着母亲来到火塘边,对着香火和火塘边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磕头,旁边还有个念诵经文的喇嘛,履行完这些仪式,喇嘛便会向祖先们通达我已成人,祈祷祖先们保佑我平安健康。柜子里的米、碗、筷寓意着荣华富贵,快乐成长。
这便是我人生中第一套正式的摩梭服装,虽然简单,但我仍然记得摸着新衣服的手感和穿着它和娜姆在村子里窜来窜去的喜悦。这种感觉就像初春的花朵,夏日的新绿,秋天的红叶,冬日的暖阳。
时光如梭,我和娜姆在成长的岁月中选择了各自的方向,我去大学继续深造,娜姆为了供家里两个弟弟读书,在附近的小镇开了家店,专门制售摩梭服饰,店名就叫“摩梭霓裳”。
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并没有冲淡我们的感情,每当我放假回来,娜姆总会给我准备好最好看的衣裙,当夜幕降临时,便点起篝火,跳起锅庄。
那时候的我们,年轻、热情、充满活力与激情。正如我们穿在身上的衣裙,愈加精致和成熟。
我们的手工头饰更加丰富明丽,不再是单一的花朵,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串珠和银饰。金边衣用黑色或红色金丝绒布料缝制成大襟右衽短衣。长不过脐,袖口紧小,外翻寸许露红里为饰。铜银纽扣从颈项、右胸、腋下分三组两副排列。花腰带也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成了定情信物之一。看上谁了,便可以送花腰带给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而我们的百褶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同场合,在裙子的颜色上,也有不一样的讲究。比如,我们平日里多穿白色的百褶裙,在成年礼上或者重要场合,会选择蓝色或者绿色的裙子。而看似简单的百褶裙也包含着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展开的话足足有6米。也是这样,走起路来才够摇曳生姿。而百褶裙上有一条红丝带,这个是不可缺少的。听老一辈的人说,这不是什么款式,这条红丝带代表着我们祖先的迁徙路线。
当我把我要结婚这个消息告诉娜姆的时候,她双眼含泪,许久,才从里屋拿出一套衣裙给我。她对我说,这套衣裙和手工头饰,她几年前便开始准备了,每一针一线每一个细节都是她精心设计的,希望我能成为最美的新娘。
结婚当天,我衣着盛装,红色金丝绒加上细密金色镶边的上衣,纯银饰腰带,褶皱分明的蓝色老布百褶裙,最美的是用鲜花、银饰和红色珊瑚珠打造的手工头饰。服饰没有了少女时期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张扬,在人生重要的时刻,身上的衣裙仿佛在告诉我,至此便不再是可以任意犯错的少女,而今往后的日子,应该是更加有质感和层次的人生。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忙于工作和生活,2001年回老家,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娜姆,她已经嫁人了,现在的她,戴着没有任何装饰的青黑色头帕,上衣金边也换成了黑红边,百褶裙也只穿蓝色与黑色。再也没有鲜艳的颜色,但是,却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成熟美。
分别的那个夜晚,我和她坐在火塘边,打开相册,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回忆时间赋予我们的点点滴滴。
娜姆的“摩梭霓裳”服装店生意也愈发红火。她总是对我说,从摩梭人的历史上来说,服饰的继承,大都是一传一,家庭传个人,师傅传徒弟。传统家庭中,妈妈会传给女儿,如果你有天赋,也可以拜师学艺,摩梭人希望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找到继承人。如今,“摩梭服饰文化”已列入四川省级“非遗”项目,作为摩梭人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为文化的传承出一分力。
我想,除了文化传承,陪伴我们从13岁到结婚为人妻为人母的每一套衣裙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纪念,无论这现代社会有多么华丽的美衣裘服,都不能超越族人心里对摩梭服饰的热爱与尊崇。它们更像是生活中一个个时光轴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保持美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