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2]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3]而辟焉,之其所敖惰[4]而辟焉。故好[5]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6]矣。故谚[7]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1]之:相当于“于”字,“人之其所”即“人于其所”。辟:偏向。

[2]恶(wù):厌恶。

[3]哀矜(jīn):怜悯。

[4]敖:通“傲”,即骄傲。惰:懈怠,怠惰。

[5]好(hào):喜爱,喜好。

[6]鲜(xiǎn):少有,鲜有的意思。

[7]谚:谚语,俗语的意思。

译文

之所以说“齐其家在修其身”,是因为人的认知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从而偏离事物原本的样子。对于自己喜爱的、跟自己亲近的人,往往会过分偏爱;对于自己轻视、厌恶的人,往往会存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往往会偏信;对于自己怜悯的人,往往存有偏私;对于自己看不起的人,往往会过分怠慢。因此,对于喜欢的人、事,在喜爱的同时能清楚地知道他(它)的不足,对讨厌的人、事,又能明白他(它)的可取之处,实在是很难得的。因此,谚语说:“人看不到子女的短处,这是因为溺爱的缘故;人不知道自己的庄稼长势很好,这是因为贪婪的缘故。”所以说,不修身养性就不能治理好家族。

点评

本章讲到“修身”与“齐家”的关系。《易·家人》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其中道理与本章一脉相承,都认为只有严于律己,处世端正,才能把家治理好。

在《大学》的整个框架之中,“修身”一结束,紧接着就是“齐家”,因为除了自我以外,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家人。连家人之间的关系都搞不好,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去疼爱的人,是不可能对别人怀有仁爱之心的。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就是说,在约束家人之前,必须先要求自己,“推己及人”是儒家一贯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就没有资格要求家人做到。

纵观古今中外,家始终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伏尔泰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然而,家庭关系很容易陷入尴尬,中国古人就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么,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诀窍是什么呢?按《大学》恶说法,就是“修身”。只有家中人人品德端正,待人接物不偏不倚,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

要做到不偏不倚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克服内心的诸多偏见,正因如此,才要强调“正己”,而后才能“正人”。历史上由偏爱而造成的悲剧,最著名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郑武公的夫人武姜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郑庄公寤生,一个是共叔段,武姜偏爱小儿子共叔段,一再要求庄公给弟弟分封土地,以至于郑国最富庶的地区都归共叔段所有。最终,共叔段贪得无厌,甚至发兵来攻打自己的哥哥,最终落得“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这一出悲剧不就是武姜偏心的后果吗?

现在,“家”的规模变小了,基本上以“父母加子女”的核心家庭为主流,但是偏见导致的家庭悲剧仍然存在,如十几年以前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父母对男孩过度溺爱,导致其骄奢淫逸不能成材,对女孩漠视甚至辱骂,导致其自卑甚至轻生。所以,先“正心”“修身”,而后才能“齐家”的道理,千载之下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