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6]也。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其不善,而著[9]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0],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11]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12]严乎!”富润屋[13],德润身[14],心广体胖[15],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1]诚其意者: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无欺。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恶劣的气味。臭:气味。
[4]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容颜。
[5]谦(qiè):通“慊”,满足,满意。
[6]慎其独:即使独身一人,也不做非分之事,仍然保持谨慎小心、一丝不苟的样子。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躲避、掩藏的样子。
[9]著:显示,使……显著。
[10]中:指内在,内心。
[11]曾子:孔子的弟子之一,名参(shēn),字子舆。
[12]其(qǐ):同“岂”,难道不。
[13]润屋:装饰房子。
[14]润身:装饰自身的德行。
[15]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自然浑身舒泰。
译文
所谓的“诚意”,就是对自己真诚,不欺骗自己。就好像人闻到恶臭的味道就会心生厌恶,而看到美丽的容颜就会心生爱慕一样,一切发自内心,不自欺欺人,这样才算是真诚,身心如一,才能令自己感到满足、舒适。所以君子必须做到慎独,有人在身边和没有人在身边都是一样的。小人独处的时候坏事做尽,看见君子就赶快将不好的行为掩饰起来,极力证明自己的善良,殊不知君子看着他,就像五脏六腑都露在外面一般,一眼就能看穿他的虚伪,这种掩饰又有什么意思呢?只要发自内心地做一个真诚、有德行的人,外在必然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慎独”。
曾子说:“十双眼睛看着你,十只手对你指指点点,这难道不是严肃而可怕的事情吗?”财富能润饰房屋,而只有道德才能润饰身心,心胸宽广,不搞阴谋诡计的人自然身体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点评
本章主要论述“诚意”的内容。文中提到的“慎独”是儒家修身养性时经常提到的一种要求。人在有监督的情况下并没有多少差别,但是,一旦让人独处,道德上的差距立刻就能显现出来。比如,在没有监控的路段上出了车祸,道德水平低的人必然会逃之夭夭,因为他平时服从的只是世俗的约束,而不是自己的内心。而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需要他制、他律的。正因为明确地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所以,有修养的人只需要自律。
“慎独”的人不需要伪装,因为他们的内心本来就没有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说“君子坦荡荡”。从不花心思去暗害别人,从不小肚鸡肠地记仇,从不锱铢必较,从不不择手段攫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活得坦率,没有负担,因此也就身心舒畅,身广体胖。
朱子强调“格物致知”的同时,又强调“居敬存养”的道德修养方法。朱子认为:“敬则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惩窒消治。”(《朱子语类》)说明“居敬”要从人的内心修养入手,自觉抑制外物对人欲的诱惑,自觉守卫伦理道德,在道德修养中,尽力达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境界,“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朱子语类》)。可见,“居敬”的道德修养是朱子对二程提出“敬以直内,敬义夹持”的道德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朱子的人文教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人只有专心致志,谨慎认真,坚持“居敬”的修养之道,才能实现“明天理,灭人欲”的教化目标。朱子认为“敬只一个‘畏’字”(《朱子语类》)。“畏”就是“敬畏”之意,是指为人处世不放逸,遇事小心谨慎,要懂得收敛身心。
朱子说:“要在精思明辨,使理明义精,而操存涵养无须臾离,无毫发间,则天理长存,人欲消去,其庶几矣哉。”(《朱子语类》)可见,在道德修养中,只要能坚守住这种心智,只要能坚持住这种涵养,便可以超凡脱俗,成就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此外,“居敬”作为“涵养”的前提和基础,表现了个体道德修炼的途径。朱子提出“涵养之则,非礼勿视听言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是”(《朱子语类》)。说明了应当用礼仪和威仪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使其不偏离天理与人伦道德规范。朱子说:“养,非是如何椎凿用工,只是心虚静,久则自明。”(《朱子语类》)说明了“存养”的关键在于养心,在“敬”的前提下,收敛本心,不丧失本心,将本心安放在义理上。在个体道德自省、自律、自察中来穷理尽性以达天命,在存养中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