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有思想的企业家才能走得更远
记得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哲学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是1988年我在四通的时候。那时候四通如日中天,有人评论说,四通是具有“哲学根底的企业”,当时我听了这样的话感到莫名其妙。
在近28年的企业工作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办企业终究为了什么?什么样的企业才更具价值?什么样的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周留征博士的这本书通过对任正非思想及华为公司的剖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企业是有“道”的。谁能较好地掌握这些具有本质性的道理,谁按企业内在的规律办事,谁能发现变化而且能够正确应对变化,这样的企业在大方向和战略上才不会出大错,才可能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企业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财富。说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这个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是什么产品、什么服务,提倡什么文化,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的利益是否可以公平分享,人们在自己工作的企业中是否有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身处变化的时代、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正确地(切忌盲目)剖析和理解华为公司的成败得失,一定会受益良多。
华为公司在长达27年的发展中,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出奇制胜,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在世界的通信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华为公司有一个具有哲学思想高度的领路人——任正非。任正非是一个有特色、有思想的企业家。他有让别人难以企及的经营业绩,也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性格弱点。人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他最后基本都能成功,可谓是险中求胜的企业经营高手。他不会开发,也不做销售,他永远在思考中。他从不张扬,从来如履薄冰,就像当年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谓“运筹”,就是把握方向,掌握火候,运用智慧。
在华为的企业实践中,利益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也是任正非独具特色的企业思想。尽管大家都称任正非为老板,实际上,他的股份非常少,1.4%,百分之七八十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华为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么大,能够凝聚15万多人的力量,每年近3000亿元的收入,专利数量也是中国企业中最多的,是因为这个企业是大家的。在华为,人人是企业的股东,人人是企业的主人。如果说曾经兴盛的四通,是因为一种思想追求的感召力,华为则是在一步步践行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
华为还有一个特点是对知识、对技术的尊重,这与时代变化的特点非常契合。任正非是我遇到的企业老板里对知识、对技术最关注的一位。他在讲话中,就曾提出,“我们华为什么都不值钱,唯一值钱的,就是大家的脑袋。”至少在别人还没听到知识经济这种说法的时候,任正非就提出了“知本主义”,这就是华为为何能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有今天这样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切,还是取决于他深厚的哲学思想。
任正非的企业思想也有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记得早期,任正非并不主张员工干部有大的建议,甚至有过把别人的万言书丢到纸篓中的愤怒。自从他在华为“2012实验室”的讲话中提出要重视哲学思想以来,一直提倡华为要大力培养思想家和战略家,应该说是其自身的人生阅历和企业经历的总结。也许他认识到,当有一天他终于淡出的时候,华为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对企业的认识具有哲学高度和深度。
1996~1998年,我曾受任正非的委托在全国各地与电信系统建立大约10个合资企业,推动华为从狭小的“农话市场”进入规模巨大的“市话市场”,完成了神奇的一跃。这种利益分享式的战略思维让我对任正非肃然起敬。周留征博士正是在那时进入华为公司并历任山东华为多个管理岗位,工作多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又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作为华为合资合作部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我很欣慰于周留征博士的学业有成和不懈努力。他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深度思考,能够通过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华为的成功之道以及任正非的企业思想,至少在我的视野中是独到的。
在中国具有哲学思想的企业家确属凤毛麟角。思想有多远,企业才能走多远。时代呼唤有思想的企业家的大量涌现。留征博士的这本书也许会给很多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以启示——他们会以华为为榜样,以自己的企业为平台,通过艰苦的学习、实践和深度思考,成为“不同的任正非”。这也是我的期望。
李玉琢
2015年1月28日
(李玉琢 华为公司原执行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