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从0到1的新工匠

谈及工匠精神,人们言必说德国制造、瑞士制造,惊羡他们的精湛技艺,感叹他们的极致产品,崇尚他们“执着、专注、追求精益”的工匠文化。然而,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有着不同的声音。显然,他们在创新方面是世界的引领者。

美国人认为,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迪恩·卡门都是杰出的工匠代表,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富兰克林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匠,他的诸多发明事例还被写入了我国的教科书。同样的称号也可以用在乔治·华盛顿身上,他既是一位好总统,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博学、充满好奇心、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改变世界。

作家、教育家保罗·利兰·霍沃思这样描述总统华盛顿:“华盛顿永远在留意更好的方法,为了发现最好的肥料、最好的避免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方式、最好的培育方法,他愿意倾其所有。华盛顿曾表示不愿意沿着父辈们走出的道路前行。”这些话令我们有些人感到无比羞愧,不少人在鼓吹年轻人应该继承父辈的思想,把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而美国人却在讲如何打破父辈的思想。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巴卡拉克对工匠的评述更为动人:“漫无目的的疯子,最后却影响着世人”。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大量研究与调查,发现美国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基本内涵。

3.1 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新的,不是复制,更不是与之竞争,而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互不干涉。我想,这就是美国的企业很容易走向垄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比如,只有一个微软,一个谷歌,一个亚马逊,一个Facebook。关于创造方面,近期最具代表性的天才创业冒险家埃隆·马斯克。他的“猎鹰9号”火箭首次实现发射、回收全过程的成功,同时也是人类第一个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轨道飞行器。他将世界远远甩在后面。这样的工匠让人着迷,也受年轻人青睐。

3.2 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

他们的伟大发明很多源自于车库。这些发明通常纯粹是因为个人兴趣,或为实现某个有意思的想法。美国谷歌公司刚开始只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基于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怎样更好地查找信息而创立,也就是说他们一开始不是纯粹的商业目的。这一点与有些人只想多赚钱的想法刚好相反。他们只会被事物本身的趣味所吸引,并不受利益的驱使。简单来说,他们眼中的工匠纯粹就是能做出产品影响人类生活的人。

3.3 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

在我们的头脑中“完善”这个词比“发明”这个词占的空间大。“完善”讲究传承与修改,而“发明”则指破坏和创造。这种基因在我们这儿常被认为是“坏孩子”才有的,“好孩子”则会听话照做,不搞破坏,不违背常人的意志。然而在美国,所谓“破坏”成了工匠的基本特点之一,他们常背对历史开始一段充满发明创造的全新旅程。

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理解,可以从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的言论得到佐证。他说:“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都可以被称为工匠。

完全可以确信的是,他们对工匠的理解是注重创造,执着于新生事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有关新工匠,他们与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所著《从0到1》中的观念如出一辙——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彼得·蒂尔认为:“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没错,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到N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当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创造新东西容易。

美国人崇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注重在事物的碰撞中找到灵感,这就是人们会喜欢乔布斯和巴菲特的原因。为什么美国会产生众多从0到1的新工匠?

美国建国初期,一切资源都是新的,人们以划地为限的方式开发美洲这片肥沃的土地。一段时间后,人们又向西部挺进,那里有更丰富的资源与财富等待挖掘。很少有人会固守现有的资源,总是千方百计地开发新土壤、新资源。他们站在欧洲文明这一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性地开发美洲新大陆。“冒险”“开发”和“创造”渐渐地浸入他们的骨髓,从而形成了世界独有的美国文化。

除了创新精神,美国工匠还崇尚实用主义。他们建立的制度体系切实可行,既借鉴欧洲文明的样本,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没有绝对权威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形成了实用主义的风格,其制度体系为世界所独有,这些都为创新、创造工匠“土壤”添加了肥沃养料。

不得不提的是,他们疯狂崇拜英雄,特别是崇拜能创造的大英雄。开发美洲新大陆时,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人们不只是尊敬和羡慕英雄,“要成为英雄”的信念已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底里。在他们的眼中,英雄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例如,好莱坞大片中透过史诗般的场景,塑造的英雄能力挽狂澜。这些每每激发美国人的英雄情结和创造热情。

这些“肥沃土壤”滋润着“创客”式美国工匠精神,也让他们在过去的数年间里创造出不少影响世界的产品。一部以工匠为主题的小说《新未来的原创故事》中表示,“美国在二战中的胜利不仅归功于它的勇气与生产力,还归功于其工匠队伍,那些玩着汽车和收音机长大的众多年轻人,正是他们掌握着打赢这场战争所需要的机器”。

从0到1的工匠表现出创造的一面,他们的血液里已经有了对创新者的崇拜。西方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人是神圣的,那些能够创造新鲜事物的人,也像上帝一样神圣。因此他们中产生了大量的创客,出现了“创客文化”。

我们需要的不是改善性的传统工匠,而是从0到1的新工匠;我们需要的不是数量的增长,而是价值的增长;我们需要的不是复古式的精益,而是破坏性的创新。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然而它已前进在迷航中……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要想打破这一困境,任正非给出的药方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

可以看出,华为始终走在创新的道路上,它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0到1。作为创新代表的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也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虽然近年来在应用性创新上到达极限,但是在理论性创新上空白一片,长此以往,原有的成绩必然被德国、美国等擅长“从0到1”的国家击溃。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版的工匠精神!发现这样的新工匠时,就如同在沙漠中看到湖泊一样令人兴奋,它给我们指引了新的方向,它为新工匠精神的探索提供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