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亨利三世

约翰的儿子亨利三世[63],统治了英格兰五十六年。这个庸碌无能、优柔寡断、爱炫耀的国王,为了穷奢极欲的生活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努力与贵族保持着和谐,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的王国内一股新兴势力已经崛起。

这时候,欧洲大陆上掀起了知识复兴的浪潮,而法国巴黎正是这场运动的中心。我们曾经提到,征服者威廉进入英格兰之后,备受歧视的犹太人将他们相对高级的文明带进了英格兰。随着他们的金钱而来的是知识文化,这些都是撒拉逊人教授给他们的。人们得以直接接触东方的古老文化,这些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落后的欧洲。欧洲长期麻木的思想和落后的文化如同遇到了朝阳的晨雾般马上消散了,英格兰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牛津也就此重获新生。

彼时的牛津还不是如今高贵的学术殿堂,只不过是一帮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的乌合之众,及吵吵闹闹、寻欢作乐的年轻人,他们冲破了家庭的束缚,走到了一起。

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每当对教会和当时的政治举措有着激进的看法时,他们就会去街上抗议,因此,牛津的暴动成了每一次政治变革的序曲。

在这种暴动的环境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延伸。牛津大学的民主观念让国王震惊,敢于质疑现存知识的精神,也极大地震撼了教会。

这种古典学术的复兴,汲取了古希腊和拉丁的思想,引起了思想界的震撼。人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蕴含着全新的知识和真理,完全抛弃、完全否定了过去落后的行为观念,一种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精神应运而生。他们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彼得·阿伯拉[64]会说“真理远高于信仰”,为什么意大利诗人们要嘲笑“不朽”的幻想。这种新的思想要求人们尊重异教徒、尊重犹太人,因为正是这些人给欧洲带来了全新的思想。

罗杰·培根

罗杰·培根就是沉浸其中的人,无论新思想还是旧思想,他均有涉猎,他试图通过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来实现目标。他的《大著作》的意图原本就是想将这些知识传播给那些没有学识的人。然而,他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他就去世了,而他的著作的价值,在多年后才被人们发现。

怀揣着父亲收回法国领土的梦想,亨利三世想方设法撤销了《自由大宪章》,与贵族和人民对抗。而贵族和人民由于共同的危机,紧紧团结在一起,在贵族西蒙·德·蒙德福特[65]的领导下,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而奋斗。

第一个真正的议会

在牛津镇,贵族和主教们召开了一个伟大的会议,这个会议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议会”。1265年,西蒙·德·蒙德福特不仅召集了贵族和主教,而且在每个城镇选了两位镇民参加,此外,还在每个区选了两位市民参加,这也是第一次有了一个真正的代表团体。平民百姓能和贵族、主教坐在一起,参加会议,这就已经跨越了身份和阶级的鸿沟。直到1295年,也就是三十年后,这种议会形式才真正有了法律效力。但这次的牛津会议已经出现了“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区别,“民有、民享、民治”的政权也由此开始。

爱德华一世[66]

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继承了王位,在他执政期间,不仅重新批准了《自由大宪章》,还增加了一些特权条款。然而,对犹太人的赶尽杀绝,是他统治期间的一大败笔。

他占领了威尔士北部,这里,一直是不列颠人和威尔士人聚居的要塞,作为对被征服地区的补偿,他将威尔士的首领封为“威尔士王子”。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在这时修建完成的,并且开始成为英格兰杰出人物的安息之地。此外,火药的出现,使得骑士们多了一种抵御敌人的手段,而且苏格兰也被征服。还有,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魔石,据说是苏格兰的守护神雅各布的枕石,并且这块枕石成了英国王室加冕的座椅,从那时起,这把座椅见证了每位英国国王的登基礼。

征服苏格兰

苏格兰被征服后没有像爱尔兰那样,它没有因为这次战争遭受什么磨难。苏格兰人没有选择低头屈服、任人宰割,他们不会束手就擒,相反,他们会奋起反抗。

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67]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而统治了英格兰,班诺克本[68]大捷也使得布鲁斯的名字有了光辉。

爱德华二世执政期间,他的名声十分狼藉,这使得他的王后伊拉贝莎让他禅位给他们的儿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三世。从此,王朝的实权掌控在王后的情人罗杰·莫蒂默[69]手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爱德华三世是个铁腕国王。刚满十八岁,他就组建了议会。莫蒂默也被绞死在泰伯恩刑场,他的母亲则被终身监禁。

旧日的英格兰已经离我们远去,如今的英格兰有着先进的代表议会制,有着代表人民意志的下议院,有着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着许多理想,有着庄严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着火药、编织技术等。邪恶的国王、贪婪的野心、权力的滥用,注定了英格兰的成长之路不会平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爱德华七世[70]时期。1901年的结果早在1327年时就已有显现,当时爱德华三世刚刚登基。

征服苏格兰之后,爱德华三世又进军法国——这只是英格兰要征服荷兰的序曲,只是国王拓展疆域的野心。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战役[71]中,英格兰战胜了法国,这给好战的国王和他的儿子“黑王子”爱德华[72]带来了无尽的声望。榴弹炮也是在这场战争中首次使用,骑士和弓箭手们都嘲笑这小小的玩意儿,不曾想它的威慑力如此巨大。爱德华三世爱德华三世的英勇战绩,给英格兰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但英格兰之后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爱德华三世将王权上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财政支出也多了很多。他还将自己的儿子封为公爵、大地主或男爵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形成了完整的贵族阶级。他是英格兰的英雄,也是英格兰的标志性人物,但亦是他使得法国人开始觉醒,并使得他的继承者们陷入了一场持续百年之久的战争中。

“黑王子”死后,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席卷了战后奄奄一息的英格兰。曾经英勇无比的老国王爱德华三世,带着难过和忧愁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理查二世

“黑王子”爱德华的儿子理查继承了王位,史称理查二世[73],他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然而,这位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既没有才华,也没有智慧,他祖父花巨大代价打下的江山,对这位软弱的国王来说,不过是个大累赘。战争像一个无底洞,需要无尽的人力物力,为了填补这个无底洞,国王必须征收极高的税款,这就激起了人们的愤懑。为了摆脱沉重的负担,各个阶级的人们在铁匠瓦特·泰勒[74]的领导下开始反抗(1381年)。

最终,国王做出了让步,英格兰恢复了太平。然而,人们已经学会了一种反抗不公正待遇的新办法,空气中弥漫着新的气氛,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极少数人才能锦衣玉食,而大多数人只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呢?这是英国第一次反对财富不均的革命,人们在街上常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吟唱:

“彼时,亚当耕地,夏娃纺线,

那时,何来绅士,何来贵族?”

早期的撒克逊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国王和人民之间的悬殊越来越大。最初,人们总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从那时起就吸取了教训,知道了不该轻视人民的地位、践踏人民的权利。

约翰·威克里夫

约翰·威克里夫[75],一直向人们揭露罗马教廷的种种恶劣行径,人们持续不满的情绪,让教皇和教廷非常惶恐。以牛津地区为中心的人们对教廷产生了质疑,他们开始调查教会专横独断的证据。威克里夫坚定地认为,《圣经》是基督教的根基,他还将《圣经》翻译为简单的撒克逊英语,让人们能够自行学习基督教导世人的话语。

16世纪的马丁·路德[76]的改革,正是对14世纪威克里夫的回应,他们都反对已经脱离了精神世界的教廷的专横独断的统治。教廷逐渐走向衰败的时候,将焦点放在了物质财富上,以此来引诱人们加入他们,目的就是想拥有更大的世俗权力。

与这些斗争紧密结合的是另一场斗争,那便是语言。当时英格兰盛行的语言有三种:教会里用的是拉丁文,上层社会用的是法语,而普通民众则是英语。英国诗人乔叟[77]写作的时候会根据读者来选择语言,威克里夫翻译《圣经》的时候也是这样。法语和拉丁语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王室英语”成了文学作品和交流通用的语言。

理查二世本可以成为一个睿智而伟大的国王,本可以平息和控制国内不同的势力,然而,他什么也没做。民众的不满情绪持续高涨,但这也不过是因王位而引起的权力之争。可怜的国王成了各个阶级和党派纷争的牺牲品,最终他被国会判定为没有能力继续掌权,于是便废黜了他。然后,将王位授予了他的堂弟兰开斯特郡的亨利[78](1399年),金雀花王朝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