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减去貌似机会的“伪机会”

假设有两位创业者,安公公和优等生,由于听了雕爷讲课,有了创业的冲动。

这位安公公,有50万元,这时他想,干点啥好呢?

这时,他发现有个做鞋的品牌叫“Loake”,中文译做劳克,英国牌子,平均3000多元一双,不是最顶级的鞋,也肯定是高档货了。

安公公通过一番折腾,终于拿到了劳克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

就在这时,创业人士优等生也有50万元,他选择了卖鞋油。不同的是,优等生先拿40万元买了个小鞋油厂,起名“翰王”,定位在中高档鞋油,租高档商场的专柜开卖。

两人都是50万元成本起步。但资金的运用结构不同。

接下来,这两个小企业,就发生了很多故事……到底是安公公发财了呢?还是优等生发财了呢?

安公公说,我坚决要面子,所以,代理个世界名牌的奢侈品鞋子,很不错。干好了,也能赚很多,我就卖英国鞋!

优等生挺现实,干啥都是干,鞋油这东西,感觉谁都需要,薄利多销,市场可比那很贵很贵的英国鞋大多了!再说了,能买个鞋油厂,我可就是厂长啦!所以,我选择卖鞋油!

不过,优等生这人,为人圆滑,头脑灵活,突然想到个问题。

干任何生意,都有风险,他明白,也评估过干鞋油生意的风险,觉得还可承受。但这时,他想起了老师一直唠叨的“视野”问题——难道,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仅仅只有“风险”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吗?

优等生不像安公公好面子胜过赚大钱,优等生直觉认为,还一个东西附着在“机会”背后,需要评估。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要知道,机会和风险的关系,是内部和内部的关系:有一个机会,必然面临着相应风险。

而“机会成本”呢?它是这个机会和另一机会的比较,是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优等生陷入了思索,他明白,除了这个鞋油生意,50万事实上还有很多生意可以干啊!没准成为下一个李嘉诚的生意在等着他呢,当然也可能是个赔钱买卖……谁知道呢?但如果说没有另一个机会,肯定不对。

总之,最后优等生考虑再三,觉得这个鞋油生意,还是比较稳妥,一咬牙,还是买了鞋油厂,拿着“翰王”鞋油挺进燕莎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