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文集(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时代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理念、路径及实践研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中国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新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亲自谋划和推动了共青团改革,把建立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作为新时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五大目标之一,特别强调共青团工作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在新时代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央企业责无旁贷,而中央企业青年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应当更好地发挥作用。本课题研究聚焦于探索新时代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理念、路径和实践,即如何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挖掘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搭建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更好带动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促进创新驱动战略落地,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成才,推动共青团改革和更好发挥作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青年创新创业提出了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之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在全国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创新创业,显然,“双创”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央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推动创新创业中责无旁贷,而中央企业500万青年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也迫切需要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发展对青年创新创业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共青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希望共青团广泛动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动员广大青年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团十八大明确提出“共青团改革再出发”,要主动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要求,带领青年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生力量,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共青团改革不能喊空口号,不能空对空开展青年的思想引领,而应该结合青年的岗位实践、帮助青年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来推动,掌握新的理念、平台、方法来服务青年。党中央要求我们创新创业,国家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中央企业青年也必须跟党走,勇立在创新创业的潮头,中央企业共青团也应当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中深化改革。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提出了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任务。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高度评价和办好国有企业的殷切嘱托,面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艰巨任务,必须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力量开展创新创业。中央企业现有35岁以下青年468万,在1100多万职工中占比42.5%,这支队伍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依靠力量,已经在中央企业的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企业青年朝气蓬勃,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能力水平高、团队协作好,在全社会中最拥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最富有探索精神。某种意义上说,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速度和程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速度和程度,影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高度,推动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让中央企业青年以实战的状态接班,为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

新时代青年筑梦追梦圆梦也需要主动开展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将全过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霸凌主义,企图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种现实与理想可能发生冲击,迫切需要中央企业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融入推进中国梦实现的生动实践中,融入中央企业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宏伟进程中,脚踏实地地开展创新创业,用中国梦书写青春梦。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共青团也应当为青年创新创业搭好平台。

从国际上来看,国际许多权威分析机构和分析家认为中国正处在新一轮信息革命和创新创业的风口,如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2018)认为美国新一轮信息革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其分析的许多美国事例在中国却可以找到大量的反证;2013年以来,美国每年新诞生的“独角兽”公司份额一直在下降,从2013年的75%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一半(49%),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3%,2017年前三季度则下降至41%,而中国同期独角兽企业数逐步跃升,2017年前三季度已接近美国占36%;2017年世界新申请专利数、新创建企业数等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18年美国著名的创新创业投资孵化器Y Combinator公司正式进入中国。Y Combinator投资孵化过的公司一共为842家,投资过的创始人有1667个;从YC毕业的公司已经融资了30亿美元,而市值超过了300亿美元;其中有4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32家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016—2017年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共计有超8万个青年初创企业参赛,显示出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热情高涨;而2016年中国有4298家众创空间,其中,民营企业建立的众创空间占到总数的65.8%;这些众创空间为4.9万家常驻的企业和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开放式创业工位77.7万个,帮助1.5万个服务的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帮助2.2万家在孵企业获得27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资助,实际上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还十分有限。与美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成熟度相比、与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的迫切需求相比,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无论从理念、路径还是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新时代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理念和路径

“创新”和“创业”都不是什么新名词。但是,在当今中国,“创新创业”具有特殊的语义。它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发展理念”中关于“创新”的理念的延伸拓展,也是李克强总理倡议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简称“双创”)的内在含义。什么是创新创业?百度百科定义如下: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创新创业,既具有创新创业的一般含义,也兼容上述特殊政治含义。

而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就是以中央企业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因此涵盖的范围包括一般范畴中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只不过参与主体为中央企业青年或中央企业青年发挥主要作用而已。一方面,中央企业青年不可能脱离中央企业的中心工作去创新创业,这与党中央要求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不符;另一方面,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也不是一般的创新创业,具有其自身特点和优点,如航天科工高红卫董事长所言,“双创工作更多地涉及跨界创新、颠覆性创新、原始创新。这些突破性、开创性很强的工作,应更多地安排没有丰富工作经验、业内没有很大知名度但是非常有激情、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去闯”。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在中央企业团工委的具体推动下,中央企业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积极搭建四个平台,即学习平台、实践平台、展示平台、保障平台,推动中央企业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双创活动,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以赛促创,广泛开展。即举办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评选,引领和带动中央企业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13—2018年,初步统计各中央企业举办青年大讲堂、创新沙龙、创新培训班3.4万场次,开展青年创新、创意、创客大赛9949场次,青年“双创”参与人次128.8万,筹集青年创新基金超32亿元,组建创新团队1.4万个,形成创新成果3.8万项,实现产业化项目3339个,产生经济效益97.2亿元,有力推动中央企业青年“双创”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二是建设平台,注重孵化。中央企业内部通过设立和组建青年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孵化器等平台,发挥集聚创新、协同互联作用,降低试错成本和创新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助推成果转化,加速实现“创新创意—技术—产品—产业”。如航天科工以航天云网为依托,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社会化“双创”大平台,促进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中国电科在全国建立华东、华北、西南、西北4个孵化平台,连续举办“熠星创新创意大赛”,现已升格成为央企“双创”大赛。同时,注重以央企青年“双创”辐射和带动小微企业和全社会创新创业,打造开放式共生创新生态系统。截至目前,中央企业搭建各类社会“双创”平台247个,牵头国家及地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9个。

三是产融结合,形成效益。即推动和争取中央企业将青年“双创”经费列入预算,主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青年“双创”提供资金资源保障。中央企业用于青年“双创”经费超过17亿元,项目支出13亿元,奖励支出1.1亿元,一些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设立青年创新基金。航天科技针对30岁以下青年设立“钱学森青年创新基金”,每年投入500万元,鼓励一线青年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中化集团注资1000万元,作为青年创新项目商业化运作的启动资金。

四是成果转化,形成长效。推动构建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在成果共享、收益分享上迈出重要步伐,激发“双创”内生动力,实现青年“双创”机制化长效化。南方电网允许核心团队参与创新成果股权分配,加大对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力度。华侨城对创新团队在工资总额和人才激励方面予以倾斜,中国电子、中国宝武举办“名家创新论坛”“院士与青年面对面”活动,邀请知名专家院士与青年分享创新体会,传授创新方法。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中铁注重发挥技术技能专家“传帮带”作用,持续推进导师带徒,帮助青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东风公司建立青年创新人才库,加强创新思维专题培训,建设创新人才梯队。

这些探索和实践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团中央高度肯定。王勇国务委员专门就央企青年“双创”工作,作出长篇重要批示,强调“中央企业青年‘双创’工作,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可喜可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主任肖亚庆多次对央企青年“双创”工作作出批示,给予肯定、寄予厚望。团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央企青年“双创”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对央企青年“双创”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中国青年报》连续多天在头版头条刊发消息,配发评论员文章。国务院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和知名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但是,这些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起来,央企内部青年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四类:一是观念问题,特别是很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认为创新创业是中小微企业的事,大企业要不要搞、能不能搞?他们担心,中央企业青年搞“双创”成功了,都出去转化成果办企业了,会不会导致人才流失;同时他们又担心,社会“双创”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不让青年搞创新创业他们可能跳槽,也留不住人才,怎么办?二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包括:如何界定职务发明?如何认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成?青年创新成果转化去办企业了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些真正涉及颠覆性创新的需要跨单位协同创新,如何突破重重壁垒?三是管理机制问题,包括:“双创”的经费如何有效保障?创新的风险如何分担?工作任务饱和条件下青年“双创”工作的时间怎么协调?创新成果产业化前景可观、具备创业条件的情况下,青年创客能不能保留央企体制内身份?四是大赛成果转化不足,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不足表现为“有项目缺孵化”,即项目发展成果和效益并没有在参赛后得到有效体现;“有资金缺资本”,央企各类基金众多、资金雄厚,但真正投入青年创新创业形成资本共担风险的少之又少;“有平台缺应用”,即各类央企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汇聚资源还比较分散,功能比较单一,尚未实现汇聚全国各类青年创新创业要素和在全团、全国创业青年推广应用;“有影响缺效益”,各类参与主体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还较为有限。

上述这四方面的问题,最核心的是理念问题。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首先要打破思想的藩篱,鼓励中央企业内部树立青年“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的理念。在岗创新,就是鼓励每一名青年在本职岗位开展自主创新,而不仅仅是项目任务自上而下分配式的传统创新;在职创业,就是鼓励职业青年可以在不离开航天系统和原单位编制的情况下开展创业,企业和个人共担创业风险。特别地,共青团组织在服务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中应该牢固树立新理念: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新时代共青团就应当青年创新创业,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努力“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当好联系党政、市场和青年之间的桥梁纽带,依托建立青年创新创业组织、完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等,把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紧密凝聚在团组织周围,逐步确立共青团在青年“双创”中的引领地位,实现为党育人和优化服务的有机结合。二是聚焦主责主线,真正依托中心主线、投入生产经营主战场,加强上下联动,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有机统一,有效减轻基层日常工作负担。三是推动资源统筹,即梳理、整合现有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导师、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全国青年双创项目库、人才库、导师库、园区库等动态数据库。四是实现开放共赢,强化创新创业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充分发挥创业企业、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对接,构建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帮助和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从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路径上看,虽然各个中央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不同,应当鼓励探索适合本企业青年开展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但从青年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所需要支持的资源要素来看,我们可以总结提出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路径关键是要形成“六个青创”体系,即打造集“青创群”“青创课”“青创赛”“青创板”“青创园”“青创云”于一体的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形成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完整路径。这一个路径,既能够有效整合中央企业优势的创新资源,又能够有效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更好地服务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同时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带动更多青年创新创业。下节我们将重点解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创新创业的案例,分析航天科工坚持“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理念,坚持“两个目标、两条战线、两套打法”原则,带动青年践行“三期三池一企业”创新创业思路,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专有云平台为内部青年创新创业的基础,依托航天云网搭建社会化青年“双创”服务平台,服务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评选,并同共青团中央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云平台,服务“六个青创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三、新时代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以航天科工为例

航天科工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一是集团党组理念先进,鼎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航天科工高红卫董事长指出,集团公司已经把“双创”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在2017年集团公司第三次团代会上,强调“共青团不仅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更是航天事业的助手和后备军”,新时代强国必先强军,强军之要在强科技。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关键在创新,关键在青年,大力支持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二是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条件。三是航天云网作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了丰富的青年创新创业资源,其价值基础也在于大规模应用(网络规模经济效应的获得)和个性化生产(范围经济效应的获得),而庞大规模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上云,给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航天品牌优势具有全国性号召力,更有利于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创业青年是成立中小企业的主要力量,共青团有400万个组织,汇聚着庞大的创业青年资源,因此航天云网平台也需要占有青年,需要发挥品牌优势赢得青年、赢得未来。五是航天创新文化传统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精神动力,特别是钱学森、黄纬禄等老一辈航天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勇于攀登、系统思考的创新科学方法至今仍在激励着一代代航天青年不断创新创业。

为此,集团公司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青年内部“双创”实践“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理念和“三七三池一企业”思路;2016年9月,策划依托航天云网承办“航天科工杯”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评选,利用航天云网引领500万央企青年创新创业;2017年4月,共青团中央与航天科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航天科工在工业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建设青年“双创”人才队伍,打造青年“双创”服务集群,构建青年“双创”云平台、加强全国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2017年9月第四届创青春大赛成功举办,在航天云网上线汇聚超50000个全国青年双创项目;2018年5月完成“航天科工杯”第三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颁奖活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出席颁奖活动并讲话,集团公司高红卫董事长致辞;2018年6月集团公司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等举办2018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动战略合作;2018年8月共青团中央和航天科工达成深化战略合作的共识,将围绕打造“六个青创”体系加强深度战略合作。

(一)依托专有云众创空间,推动青年内部“双创”,让青年以实战状态接班

一是以“双创”带动青年主动投身重大工程建设。为了持续提升武器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航天科工以跨界创新、颠覆性创新、原始创新为青年创新创业的主要任务,将“实现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培育导致升级换代的原创技术或激发行业重构的颠覆性创新”作为青年创新创业的主攻目标,构建了“体系与大系统主体创新+专业技术多维度‘双创’”的创新体系。同时航天科工在集团内部搭建了“专有云”平台,实现了全级次600余家单位线上注册,整合了17大类2900余项专业能力,为内部“双创”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内部资源“共享化”、需求“公开化”、交易“透明化”、运行模式“数字化”、制造能力“协同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团内共享。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聚焦集团公司“八重大一专项”创建青年创新工作室,截至2017年12月创建集团级青创室163个,院级青创室288个,厂所级青创室442个,6000多名航天青年创客依托青创室联合开展创新,有力支撑了青年“双创”开展。专有云线上众创空间培育940余个内部“双创”项目,超过90%的项目都是青年创客牵头,已有100余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

二是探索践行“三期三池一企业”青年“双创”道路。“三期”,是指“双创”中的创意种子培育期、创新产品孵化期和创业产业加速期三个时期;“三池”是指“双创”形成的创意池、种子池和产品池;“一企业”是指成立一批小微企业。集团公司规定,所属各单位投入不少于本单位自筹研发经费总额的1%用于创意阶段项目支持;集团总部每年投入不少于自主创新经费总额的2%用于种子阶段项目支持;设立初期规模为1亿元的准公益专项基金用于产品阶段项目支持;基于专有云平台建立5亿元规模的内部“双创”项目贷款池,并利用航天科工与国内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等有利条件,推进银行机构的“双创”支持政策落地,帮助青年双创项目进行大额融资。多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方向的青年“双创”项目脱颖而出,进入“三期”“三池”获得集团公司重点支持。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孵化内部青年创新团队433个,截至2017年12月共征集“双创”项目超2000项,营造了青年“双创”良好氛围,多个青年“双创”项目输送进入集团公司双创项目创意池、种子池和产品池。如三院三部毛凯、赵明青年创新工作室提出的真空管道飞行列车项目已经作为集团公司商业航天重大项目管理。二院高宝龙青年创客团队基于设备精灵技术技术入股于2018年5月成立南京极创物联网研究院,控股权属于青年“双创”团队,集团不控股;高宝龙由一名青年创客转型为一名四级企业CEO,同时能够享有离岗创业基本工资待遇、职级晋升不变等诸多优待,在全系统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正激励效应。

(二)依托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平台,带动外部“双创”,增添社会创新动力

航天科工聚焦“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建设航天云网平台,打造“制造与服务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新业态。这为全国青年“双创”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大手拉小手”提供线上“双创”全方位服务。面向社会开放的航天云网平台入驻企业已超210万户,其中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其中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雇员为青年。以航天云网众创空间为依托,提供招聘服务、日常运营、政府资源、技术服务、创业咨询、客户推广、IT服务、创业网校等十余种服务,帮扶社会性“双创”项目逾2000个,涉及工业制造、智能交通、基础材料、医疗健康、环境监测、金融服务等十余个门类。同时,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专家、标准、工程软件等各类“双创”资源,汇集了3000余项科研生产实验能力,无偿提供超过2.5万项标准、2万件专利给社会性“双创”团队使用。依托航天云网平台成功建设中央企业“青年双创”服务平台,通过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的评选,引领和带动中央企业500万青年运用航天云网开展“双创”。通过建设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云平台,支撑“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让“工业互联网+青年双创”模式服务全国青年创客。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已完成首期建设,开通了英语、俄语和波斯语平台,在伊朗、德国落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先后开展了与瑞典、德国、卢森堡等国家的4个国际青年“双创”合作项目。

二是“产业加服务”运行多个线下“双创”辅导中心。航天科工将产业链定位为“社会性总体院、总体部、总装厂”,广泛吸引、撬动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区域统筹布局,与地方政府联合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互联网+特色产业”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重点建设9家线下“双创”服务载体,为中小微企业及“双创”团队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双创”项目的存活率。其中,北京雍和航星园定位于移动信息服务产业领域,拥有光线传媒、网秦、鹏博士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2016年园区总产出达460亿元。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定位于文化创意与智能制造领域,已吸引210多家企业进驻,2016年园区企业总产出38亿元。江西南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引入首批34个辅导团队,包括3个院士工作室、1个博士后工作室、200人的专家智库。

三是“以赛带创、以奖促创”激发青年“双创”热情。利用航天云网支持中央企业500万青年开展“双创”活动,评选“航天科工杯”第三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带动中央企业青年开展“双创”项目近4400项,是前两届申报项目总和的三倍;与共青团中央开展战略合作,依托航天云网共同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将继续服务全国广大青年投身“双创”大潮。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云平台进展顺利,创青春APP研发成功并于2017年7月正式上线,下载量超10000次。2017年累计上线全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超50000项,有力支撑航天云网外部青年“双创”,取得较好规模效应。青创园、青创板、青创课、青创导师和云网众创等模块已经成功上线,全国青年“双创”示范基地线下园区、项目、投资、活动等模块陆续更新,基于航天云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年“双创”渠道已经基本畅通。

(三)加强管理创新,厚植“航天云网+双创”文化

一是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完善“双创”保障体系。2015年以来,将原有417项规章制度整合为235项,初步建立了基于智慧企业运行平台的规范化规则体系;集团层面制定了19项支持“双创”的政策措施,各基层单位根据集团公司政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达70项,全面推动“双创”理念在基层业务活动中的落实;健全“双创”人员保障机制,为企业员工自主创业、企业内部再创业扫清制度障碍;在集团层面设立了19个“三创新特区”,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的边界内,在特定项目、特定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试点。如制定实施骨干人员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资审批权限适度下放等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在岗“双创”实行“核心+弹性”工作时间制,对于离岗“双创”2年内实施回岗保障制度;完善“双创”成果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制度,将“双创”成果知识产权列为职务发明,“双创”成果产业转让后扣除前期投入成本,剩余部分50%由“双创”团队享有;此外,将青年创客作为后备干部选拔的重要来源,其创新创业贡献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定、公司经营团队选聘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双创”文化。推树青年创客典型和“双创”案例,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刊发,在集团公司内部媒体开设“双创”专栏专版,集中进行政策解读和典型推树;开展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印发《航天青年双创读本》,为青年开展“双创”学习、实践给予指导;利用团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辅导,集中学习宣讲集团公司“双创”政策,累计培训团干部和青年创客骨干超4000人次;成立青年宣讲团,对“航天云网+双创”模式进行宣讲和重点解读,推动7万航天青年学云网、上云网、用云网。举办创意沙龙、创新大赛、项目路演、创客座谈等活动80余场,参与青年人数超过2.77万,举办“双创”成果展,编发“双创”成果文集。集中展示青年创客“风采”,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原点创客”青年“双创”活动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50例”。团组织积极推荐部分项目参加外部大赛取得好成绩,2017年、2018年各有一项成果荣获共青团中央“创青春”大赛铜奖。6个项目被湖北团省委推荐入选湖北省青年创新创业板审核名单。

四、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的体会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体会到,要做好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做好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的重要论述,为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具体指针;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二要党政重视、亲自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是一项事业,大有可为,要着眼于通过青年“双创”培养青年领军型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要着眼于帮助各级团组织提高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将共青团改革在创新创业中引向深入。三要统筹资源、上下一盘棋,青年创新创业不能单打独斗,“六个青创体系”需要大量资源保障,从“双创”阵地到导师辅导,从线上平台到大赛组织,从资金保障到政策支持,都需要各级组织、各种资源给予支持保障。四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尤其要注重发挥中央企业自身资源、各类社会资源优势和各级共青团组织优势,主动适应团组织改革大势,推动青年“双创”工作“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真正让各参与主体能够有所收获。五是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引领,注重把握“两个需要”,调动“两个积极性”,即通过青年“双创”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需要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调动基层党政领导支持群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团干部组织带动青年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青年“双创”真正得到青年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同时,各级团干部通过推动此项工作,既落实了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要求、服务了中心工作,也练就了不仅会干团务工作而且会项目孵化服务管理等专业技能。

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业对于建设现代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作用,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加强:

一是发挥优势,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创新创业中的引领作用。要鼓励中央企业共青团组织当好联系党政、市场和青年之间的桥梁纽带,整合青年创新创业政策资源,建立健全青年创新创业组织,完善创新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把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紧密凝聚在团组织周围,确立共青团在青年创新创业中的引领地位,重点要搭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建好“青创群”;办好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上好“青创课”;做实青年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推好“青创板”;筑牢青年创新创业实体阵地,开好“青创园”;完善机制整合全团创新创业类赛事,办好“青创赛”;整合资源建立青年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搭好“青创云”。

二是创新管理,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攻关任务的青年科技人员采取更加灵活的薪酬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中央企业以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作价入股成立中小企业,提高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收益占比,建立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的产融结合机制。鼓励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通过实施骨干人员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资审批权限适度下放等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鼓励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实行“核心+弹性”工作时间制、工作地点弹性制,支持员工在岗创业,创业时间2年,特殊情况不超过3年;建立回岗保障制度,为企业员工自主创业、企业内部再创业扫清制度障碍;完善“双创”成果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制度。将“双创”成果知识产权列为职务发明,“双创”成果产业化转让后扣除前期投入成本后,剩余权益部分不低于50%比例由“双创”团队及个人享有;优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拓宽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发展,发挥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三是搭好平台,更好发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平台对新时代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鼓励跨单位联合创新创业,对内培育创客团队和创客空间,打造服务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平台。建立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试验、检测保障条件支持机制,支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已有试验检验条件优先支持“双创”项目使用,并按照市场价格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强化创新创业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充分发挥创业企业、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对接,构建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支持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研究,定期发布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研究报告和青年创新创业指数,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和总结青年双创新模式。

四要聚焦主业,更加重视和推树青年创新创业的楷模和标兵,真正引领时尚、引领风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组织青年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开展创新攻关,创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成果,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积极选树青年创新典型团队和人物,讲好青年创新故事。加大青年创新经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课题研究人员

齐先国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

刘芳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委员

张娟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群部群工处处长

蔡润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一级主管

谢 超 航天科工第四研究院团委副书记

张立尧 航天科工航天云网公司团委书记

主要执笔人:齐先国 刘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