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适度人口理论

西方适度人口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初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规模,后来又研究最适宜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等。适度人口思想最早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坎南(Edwin Cannan)。他在1888年出版的《初级政治经济学》中从人口增长是否有利于获得最大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适度人口问题。他认为研究“人口规律”就是去寻求能获得最大生产率的人口数量,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二者之间必有一个最合适的人口数量。在任何一段时间里,假定资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不变,一国的适度人口是使人均产量或人均收益最大的人口数,与这个人口数相对应的人均产量或收益最大的点称为“最大收益点”。人口增长在未达到“最大收益点”之前是人口不足,超过“最大收益点”之后则是人口过剩(见图2.1)。

图2.1 坎南的适度人口示意图

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Johan Gustaf Knut Wicksell)在1910年发表的《适度人口》中最早使用了“适度人口”这个术语。他强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当有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密度,这个“适度人口”必须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相一致,不应超过该国农业资源及其提供食物的能力所允许的限度;适度人口是该国工业潜力允许的最大规模生产所能容纳的人口。英国人口学家卡尔·桑德斯(Alexander Morris Carr-Saunders)在《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的研究》(1922年)一书中最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适度人口论”。他认为人口的“适度数量”,是考虑到自然环境、已经采用的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能够提供按人平均最大收益的人口数量。面对当时人口城市化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又提出了能使居民获得高生活水平的“适度密度”问题。美国人口学者费伦奇(J. Ferenczi)在《人口的综合适宜》(1938年)中把适度人口研究扩展到人口质量,提出了人口的“适度质量”概念,主张用适度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应能使每人获得最高的人均收入,并保证社会的和平与幸福。

当代适度人口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索维(Alfred Sauvy)。他在1952年出版的《人口通论》中,一方面继承前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适度人口”的传统,另一方面把“适度人口”的概念扩大到非经济领域,考察许多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同人口增长的关系。他认为:“适度人口也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在这些目标中,首先应当考虑个人福利,所以要着重考察“经济适度人口”。索维所说的“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的,即最高的按人平均产量和收入的人口,也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他比坎南等人前进一步的地方,是考察了技术进步等经济增长变量对“适度人口”的影响,提出了人口“适度增长”的概念,由“静态适度人口论”推向“动态适度人口论”。通常所谓“静态适度人口”,是指假定在生产技术、经济结构、物质资源、产品分配、年龄构成、工作日等条件不变,并且充分就业,又没有国际贸易和移民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经济标准所确定的最适合的人口。而所谓“动态适度人口”,是指假定在生产技术、经济结构、物质资源、产品分配等条件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按照与经济增长有关的经济标准所确定的最适合的人口;主要研究在生产技术等条件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同经济增长或社会福利增长的关系。索维还提出了“实力适度人口”,即一个国家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最大实力”随边际产量和生活水平而变动,当边际产量刚好超过最低生活水平时的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实力适度人口”。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实力目标和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执政者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目的而要增加人口,认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家的实力也会增长。所以,索维断言“实力适度人口永远高于经济适度人口”。在索维看来,重要的是精确计算“适度人口”。只有对它做定量分析,才能知道实际人口低于还是高于“适度人口”,即一个国家是人口不足还是人口过剩。索维还认为,要改善人口的现状,必须缩小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之间的差距。和一些马尔萨斯主义者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的主张不同,索维认为,如果人口过剩,除非有可能向外移民,否则最好是提高适度人口,而不是减少实际人口。办法是增加就业机会,而不降低个人效率和福利。他提出了人口上限和人口下限的概念及其制定办法,界定了人口过剩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他还具体定量地计算出法国适度人口约在5000万~7500万人。

经济学家科尔(A. Cole)和胡佛(H. Hoover)提出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宏观模型出发,来确定最佳人口规模的理论。根据科尔和胡佛的理论,可以把人均收入与人口规模看成函数关系,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内,当非劳动资源的供给不变时,存在一个能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规模,这一规模就是最佳人口规模;与之相适应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并不是固定的,当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新的自然资源获得开发时,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最佳人口的扩大就会同时出现。

由此可见,适度人口概念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适度人口概念与人口承载力有关,它展示了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适度人口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关系的理想状态,其标志是人口充分就业、平均生活水平高、均衡的人口构成和丰富的资源(潜力)等,是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高度平衡关系;二是适度人口是一个弹性的概念,强调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的可变性,即不同的技术水平下有不同的适度人口;三是适度人口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经济、资源和环境而言的。适度人口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都存在理想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因此人口调控是必须的。当人口过多时需要进行调节达到适度人口,当人口过少时需要进行干预,从而实现适度人口。适度人口理论不仅表达了人口调控的必要性,而且指明了人口调控的目标,尽管适度人口很难界定和测量。不过,适度人口理论更多从人口数量调控出发,而对人口结构调控关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