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全球治理面临挑战
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出现了一些无序的和碎片化的现象。全球治理体系在对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多边经济协调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的同时,需要进行框架外协调。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如下风险,需要积极管控,多加防范。
(一)全球金融治理架构严重缺失导致系统性风险
当前全球金融与货币体系中没有像WTO这样的机制性框架,当出现冲突时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危机治理。首先,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资本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利益不对称情况,发达国家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时,资本出于逐利的目的,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引发发展中国家资产价格的上涨和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入,而当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流动性,提高利率时,又出现资本的逆流和资本大规模的流出,这就是所谓的全球金融周期。其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受到了救助,但是这会进一步滋生“道德风险”。再次,主权债务重组问题。目前,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但是全球针对主权债务重组并没有一个有效的重组方案和治理的模式。最后,长期融资问题。一方面,全球处于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本要寻求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全球又缺乏为长期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这导致长期资产结构的错配,全球对于长期发展融资和公共产品融资并没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制度设计。
(二)全球贸易治理碎片化与区域贸易协议分散化阻碍全球贸易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创造能力下降,多边贸易谈判进展受到阻碍,而各类区域贸易协定也导致全球贸易合作变得更为分散化。当前,全球范围内有3000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导致全球市场变得更加割裂、分散。此外,令人担忧的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从而抑制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如何构建新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促进全球更加开放的贸易与投资尤为重要。
(三)全球投资保护主义盛行
当前,新兴经济体的海外投资会遇到来自发达国家的“安全审查”,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一些政府监管,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理由来阻止外来投资,形成投资保护主义。同样,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在国外投资基础设施被视为触及国家安全领域。一些中资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基础设施,如港口等,也遭到澳大利亚政府的抵制,从完善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应该加快启动全球多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
二、发挥G20“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平台”的作用(2)
(一)G20推进全球治理改革任重道远
如何在全球治理的重大议题上凝聚智慧、形成决策、共同行动,是G20中国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G20中国年相关问题,包括G20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贸易振兴计划、全球投资协议、全球价值链、全球治理改革前景和G20机制建设等若干重要议题值得调研,为杭州G20峰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1. 全球治理改革是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环节
2016年,国际社会面对的一个基本现实,即全球化和科技革命造就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攸关。然而,这个“地球村”却缺少有效的全球治理架构,缺少有效的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缺少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缺少有效的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体制框架,缺少有效的促进全球创新发展的动能机制。“失控”的“地球村”扩大了贫富差距,产生了全球温室气变效应,扩大了能源无序消费,加剧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表明,有51.9%的投票人支持“脱欧”。即英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投票人支持“去欧洲经济一体化”,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大于收益。如何解决好利益可能受损的人口从开放、增长和发展中获益,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前途:一个是光明的前途。国际社会,尤其是G20成员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在创新增长蓝图、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与指标体系、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决策指导性原则、反腐败2017—2018年行动计划、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巴黎气候协定生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另一个是黑暗的前途。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但主要“村民”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较大,规则缺少强制执行机制,全球公共议题缺少连续性,很容易陷入以邻为壑、对抗冲突、四分五裂的发展困境。
G20作为开展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重要平台,有责任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和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世界对G20中国年充满期待,期待中国能够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扩大全球贸易投资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创新发展和全球价值链合作、全面深化全球治理改革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给出中国建议,做出中国贡献。同时,G20的相关议题和建议中,存在从激进方案到渐进方式的各种不同选择。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表明,无论在英国、欧洲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都存在着广泛的分歧和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治理改革的宏大目标应采取渐进方式,确定有限目标,寻求达成分阶段的“满意解”,逐步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和体系。
G20中国年将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界别和组织、不同利益诉求方的代表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地球村”通向未来之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广泛参与、不断交流和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探索、成功与失败,通过G20成员之间及与非成员代表之间的不断沟通,最终达成相互了解和信任,制定同舟共济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方案。
2. G20中国年在行动
G20与可持续发展。G20大力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在2016年制订行动计划,使G20的工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地衔接,有利于落实全球发展新议程、促进G20转型并将发展问题提上全球议程。然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仍面临诸多风险和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潜在产出增长率预期下降,全球贸易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贸易投资体制对发展问题的忽视,G20的作用被边缘化的风险上升,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建设和结构问题突出,发达经济体与大型新兴经济体之间竞争关系的出现,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都增加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难度。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G20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包括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创新增长模式,发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构建世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全球发展新议程,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推进三方合作战略,实现合作共赢;保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
G20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G20杭州峰会应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建议,包括继续发挥好联合国的领导作用;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发达国家应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增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实效;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加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能力建设。
全球贸易振兴计划。对当前全球贸易疲软原因的探究: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导致贸易增长艰难前行。二是全球贸易投资体系加速重构,区域化加快推进,将对世界贸易秩序带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三是全球结构性因素导致贸易失速。四是新科技革命动能尚未对有效供给、生产率增长和全球价值链产生显著影响。五是贸易保护主义阴霾不散,尤其是全球产能过剩严重增大了全球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六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导致净贸易额缩水。
实施贸易振兴计划应对全球贸易疲软。一是改善全球贸易治理。G20成员共同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促进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推动建立G20贸易投资合作机制,实现G20贸易部长会机制化。二是降低贸易成本。提升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5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增强各成员国之间产业和贸易的互补性发展。四是坚决遏制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五是推动普惠贸易。六是致力于全球范围的科技合作创新。
全球投资协议。建立全球投资协议框架的必要性。全球投资已经成为进行国际化生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的驱动力量。由于长期滞后的国际投资协调机制,始终缺少一个全面的制度安排,至今也没有一个类似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管理机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例如,国际投资体制已经到了庞大复杂而难以运转的地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合法性危机日益突出;传统国际投资协定的投资促进功能严重不足。
建立全球投资协议的可能路径:一是采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诸边”模式,构建普遍性多边投资规则。二是推动建立长期基建投资规划对接,成立基础设施投资二十国集团(II20)。以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话为宗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长期的基建投资规划对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高效的基建国际发展机制。三是推动高标准投资协定谈判,增强在国际投资体系中的话语权。四是渐进整合已有的国际投资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太平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涵盖140项双边投资协定(BITs)的超大型自由贸易协定,采用“开放性区域主义”的立场,促进国际投资体制的体系化并形成普遍性投资规则。要建立全球公平投资规则体系,提高以发展为基础的投资便利化程度,推动全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更加开放,承接全球产业投资转移,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新一轮分享全球投资中促进技术外溢和知识外溢效应的实现。
中国应积极促进全球投资协定的制定及落实。中国应借助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优势,将自身的优势项目元素融入全球投资协议的制定中,引导协议设置导向,如将“一带一路”融入全球投资协议框架的制定之中。
G20框架下全球价值链与国际产业合作。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贸产业格局、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挑战,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有助于解决全球贸易低增长问题,提升全球经济体生产力、改进资本和技术的错配、扩大全球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
G20主要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情况的评估。当前,G20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生产关联不断加强,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中间品贸易和贸易增加值最大的国家,发达经济体以前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而新兴经济体则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徘徊,但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推进G20框架下全球价值链合作倡议。一是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导向的开放包容性政策体系。这是促进全球价值链高水平合作的核心。二是以降低成本为切入点,减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保护政策,提升全球价值链合作水平。三是加大全球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价值链参与水平。四是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大中小企业伙伴计划,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五是推动G20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接。六是在G20框架下考虑将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投资规则推广到多边层面。
全球治理改革前景和G20机制建设。从目前全球治理改革前景看,一方面,国际组织直接促进了国际协调与合作,各种国际组织蓬勃发展,给全球治理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国际组织在许多特定问题领域的决策和立法对国家主权行使构成了直接或间接的限制,又给全球治理改革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积极推进G20机制建设。实现G20机制建设可以考虑“三步走”方略:一是着力促进G20协商机制的有效性,强化G20决策—执行功能之间的传导机制,使G20峰会达成的协议和共识最大限度地得到落实。二是重视议题设置的实质性成果,要具有延续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妥善处理与美国、G7及金砖国家等双多边关系。
中国推动G20机制建设的作用。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主办国,议题设置应强调在G20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把促进增长和就业作为核心任务,促进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全球经济治理长效机制转变,推动落实G20《布里斯班行动计划》和全面增长战略。
(二)G20推动全球治理需寻求渐进方案
G20作为开展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成员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总人口占全球2/3、国土面积占全球60%、贸易额占全球80%、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85%,G20有责任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做出不懈努力。当前,全球经济分化与复苏的“不均衡”性趋势,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未来面临更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G20推动全球治理需寻求渐进方案,可以从“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四条路径推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应遵循渐进原则,发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寻找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整体开放的可行性方案,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议程并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采取“中+美+3”五国方案渐进解决G20机制化问题。
1. 推动全球治理需寻求渐进方案
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和公正性。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出现了一些无序的和碎片化的现象,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英国“脱欧公投”、核武器问题等,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改革以应对全球新常态。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激进方案,希望解决全球所有的问题,希望这些议题越全越好,越多越好,越深刻越好。但从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来看,实际上解决全球性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准备、更充分的交流。另一种是建议采用一些渐进的方案,设定有限的目标,不是寻求最优解,而是寻求满意解。通过一些有限的目标、有限的议题,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追求最优的方案,而是追求改善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 渐进方案的路径选择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G20应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四条路径渐进推进。
创新深化全球结构改革和调整,培育世界增长新动力。创新在过去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然而,与实体经济发展相比,金融、房地产发展得更快,经济的泡沫化、虚拟化严重,创新逐渐被遗忘,导致世界创新进程被200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打断。因创新而稳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1990年以来其产业结构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持续下降,2000年以后,几乎在所有技术领域,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都大幅下降。进入21世纪智能世纪之后,多数政府重新认识到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G20应将创新作为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途径。
深化全球治理改革,构建全方位国际合作新格局。良好的治理是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制度保障。G20框架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是全球治理的未来趋势。G20应继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深化国际税收合作,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具体包括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强化资源能源危机应对能力,加强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新兴多边开发机构与世界银行等既有机构的合作,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新进程等。
推动全球贸易投资整体开放,构建世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当前,全球贸易投资开放进程受阻。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创造的能力也在下降,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全球贸易合作变得更为分散,主要是由于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达成。除此之外,还有3000多个双边的多元化的自由贸易协议,使全球市场变得更加割裂和分散化。另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融资也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抑制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如何发挥国际贸易和投资对增长的推动作用,如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G20能够做什么?全球期望G20中国峰会能够给出解决方案。
落实全球发展新议程,推动全球包容、联动式发展。发展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核心关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议程规划了未来世界发展的宏伟蓝图,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探索。G20支持联合国倡议。2015年G20峰会发布的《G20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公报》第19条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为国际发展工作设定了一个转型、普遍、富有雄心的框架。G20积极承诺落实其各项成果,核准《G20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框架》,加强在发展领域的对话和参与,并在2016年制订行动计划,使G20的工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地衔接。可见,G20的未来进程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G20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G20应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包括如何在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落实这些计划目标。
3. 渐进推进全球治理的新思路
借助G20中国峰会,中国可以设置有限的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渐进推进全球治理。
应遵循渐进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G20应继续发挥全球经济治理合作主要平台的作用,遵循渐进原则推动全球治理。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广泛停滞的风险,以及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未来经济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建议G20敦促各国将加强合作、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机构改革、共同维护国际和平等议题作为优先议题,在G20峰会上进行讨论,寻求改善方案,为国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此外,G20应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寻求推进南北合作、拓展南南合作和加强同第三方合作的渐进方案。
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G20应突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各国开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结构改革,加强供给端调整,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为提高生产率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为世界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同时深化各国在创新、新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扩大青年、妇女、小微企业参与创新的机会并分享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各国在G20框架内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避免因政策取向分化造成的负面外溢效应,促进全球经济重回健康增长轨道。同时加快区域组织一体化进程,通过域内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研究推出国际贸易和投资整体开放的可行性方案。一是降低准入门槛,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当前,无论是比较畅行的区域自贸协定,还是一系列与投资贸易保护主义相关的高标准,如劳动保护、绿色环保,或者一些新的高标准的要求,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准入门槛。二是重视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对欠发达国家给予特殊待遇安排,增加它们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可能性;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解决其瓶颈问题。三是G20应积极与OECD及其他一些常设组织开展合作,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样,基于新的研究和领导人会议的结果,才能够建立新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例如,G20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原则,来重启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者建立一些原则来处理贸易投资争端。四是采取有效举措,确保有关区域贸易谈判保持开放、透明、包容,最终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大发展、大繁荣。
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议程并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推动G20成员率先制定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带动全球范围内的包容、联动发展,促进各成员国在能效、粮食安全、就业等领域采取行动,为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同时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通过能力建设、技术转移、市场准入等方式,强化发展中国家造血功能,增强其发展的自主性。
渐进解决G20机制化争论的方案。我们建议采取“中+美+3”五国方案解决G20机制化或制度化争端,即中国、美国加上3个系统性重要国家,中国和美国作为永久的成员国,其他3个国家可随时调整,同时成立一个小型的非秘书处的工作局,从而把G20从应对机制变成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平台。国际上关于G20机制化的激进方案是建章立制,即建秘书处、建规则、建立全球治理的制度框架。这个方案设想是非常好的,但是最后实施会证明是非常困难的。第三种方案认为国际上已存在太多的机构,不用再建新机构,即G20不设机构,连小局都不设。但是,若不设任何机构,G20将成为空谈的论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试想如果没有专业的研究力量,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向各国政府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G20将无法有效推动全球治理改革。
此外,G20应敦促发达国家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增强援助实效,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解决多哈回合谈判尚未解决的问题。此外,要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对发展挑战。
(三)G20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国际社会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千年发展目标中未完成的事业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继续实践,直到所有目标都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主要平台,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过程中,G20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实现世界经济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包括如何在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落实这些计划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借助2016年G20杭州峰会平台,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建议,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出可行性方案。
1.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官方发展援助、市场准入、债务可持续性、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基本药品和获得新技术五大核心领域指标完成情况来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成果显著,但并未完全实现,不平等状况仍然存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呼吁国际社会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千年发展目标中未完成的事业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继续实践,直到所有目标都得以实现。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成果显著。2000年9月的联合国“千年峰会”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承诺帮助全世界的贫穷人群在2015年之前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旨在解决贫困问题,并涉及健康、教育、性别差距、环境等问题。具体来看,8项千年发展目标分别是: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做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这8项目标的进展通过21项具体目标和60项官方指标来监测。
2015年7月,联合国发布《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在许多具体目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半、小学教育性别均等、将无法获取改善的饮用水水源的人口减半等具体目标。报告显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大多数进展是在2000年后取得的。2015年发展中地区的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1%,比2000年的83%有所提高,整体而言,已经实现消除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中两性差距的具体目标。2015年全球91%的人口能够获取改善的饮用水水源,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以上,每千名新生儿的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90人下降至43人,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45%。在抗击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等方面,2000—2013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下降了约40%。2000—2015年,有超过620万人避免死于疟疾。2000—2013年,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干预措施拯救了约3700万人的生命。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施效果评估:不平等仍然存在。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千年发展目标差距报告》(3),从官方发展援助、市场准入、债务可持续性、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基本药品和获得新技术五大核心领域对成绩和缺点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2000—2014年,来自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按实际值计算增加了66%,达到1352亿美元;债务方面,大部分重债务国负担有所减轻。但在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和消除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贸易壁垒方面,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部分发展目标尚未完全实现,包括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进展并不均衡,仍存在巨大差距。冲突仍然是人类发展的最大威胁,受冲突影响的国家通常面临的贫困率最高。截至2014年底,冲突已迫使近6000万人逃离家园。尽管妇女在议会的代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女童入学,但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妇女在获得工作、经济资产及参与私人和公共决策方面仍然面临歧视。尽管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8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遭受饥饿。来自最贫穷的20%家庭的儿童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是来自最富有20%家庭的儿童的2倍以上,前者失学可能性是后者的4倍。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失学儿童的比例从1999年的30%增至2012年的36%。在环境方面,199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50%,此外,水资源短缺目前影响世界40%的人口,预计受影响人口还会增加(4)。全球约有1/3的人仍在使用未经改善的卫生设施。
表1-2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施效果评估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网站资料整理。
中国为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提前完成多个千年发展目标,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1990—2011年,帮助4.39亿人摆脱贫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了2/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3/4,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及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降低了一半。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并协助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国际社会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千年发展目标中未完成的事业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继续实践,直到所有目标都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议程涉及可持续发展的3个层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以及与和平、正义和高效机构相关的重要方面。具体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涉及人、地球、繁荣、和平和合作伙伴五大内容,为实现“结束全球贫困、为所有人构建尊严生活”的目标构筑了清晰的路线图。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最新的国际发展目标体系,相比千年发展目标更加强调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一是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二是更加重视实现发展的路径,强调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增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自主性;三是更加重视全球发展的联动性,强调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表1-3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续表
资料来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网站。
2. G20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携手迈向2030年的重要意义
G20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携手迈向2030年具有重要意义。《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了未来世界发展的宏伟蓝图,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探索。G20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是开展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主要平台。G20应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G20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高度契合。G20支持联合国倡议。2015年G20峰会发布的《G20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公报》第19条称,G20积极承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成果,使G20的工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地衔接(5)。加强G20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领域的对话和参与,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计划目标。
G20有责任推动和落实联合国的发展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需要各国共同探索。G20作为开展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主要平台,其成员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并且都是联合国成员国,G20有责任推动和落实联合国的发展议程。通过加强国别合作、区域合作以及多边层面的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有利于促进G20转型。当前G20面临从金融危机反应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G20从一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随着危机减退,2009年匹兹堡峰会之后,G20面临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2010年G20首尔峰会正式将发展议题列入峰会议程,是这一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然而,G20在转型期仍面临合法性和执行能力下降等问题。由于G20没有设立永久秘书处,不具备建章立制的能力,也无法执行政策,其执行能力低下、治理机制“碎片化”和“多元中心”等问题仍然无法解决。G20的转型与国际体系转型紧密相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推动G20成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可以考虑将G20作为联合国经济安全理事会,以解决G20的合法性问题。
有利于将发展问题提上全球议程。近年来,G20高度重视包容性发展问题。2010年G20首尔峰会将发展议题列为主要议题,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缩小发展差距。这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两者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利于解决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惠及处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有利于推动互联互通,拉近各国间距离,建立更加便捷的全球贸易、能源、物流网络,减少增长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好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6)。
3.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全球贸易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贸易投资体制中对发展问题的忽视,G20逐渐淡出的风险,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建设问题,发达经济体与大型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问题和风险,增加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难度。
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降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经8年,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危机阴影,产能过剩、自由贸易进程放缓、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等问题,使得全球复苏缓慢艰难,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继续分化。IMF预测,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为3.1%左右,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1.8%,美、欧、日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2%、1.6%和0.3%,均低于早前预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下滑程度较大,201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4%,连续5年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尽管2016年预期增长4.1%,但远低于2010—2015年5.4%的平均增速。巴西、俄罗斯陷入衰退,使这些国家财政收入、就业发生严重困难,推迟了结构改革进程,也给复苏势头蒙上了阴影。
全球贸易萎缩。2015年全球贸易负增长,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71个主要经济体出口下降11%,进口下降12.6%。全球散装货物贸易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一直徘徊在历史低位。2016年以来,全球贸易持续了2015年的下滑趋势。WTO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第5年放缓。全球贸易萎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贸易价格下降引起的,也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此外,全球需求低迷、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等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这说明世界经济活力严重减弱。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2015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价格下跌,美、日国债和欧元、日元等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反映出全球避险情绪浓厚,投资风险偏好下降。2016年伊始,全球股市普遍大跌,大宗商品市场深度下调,尽管此后主要股指和油价出现反弹,但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6月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其后续影响仍在金融领域逐步显现。
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新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至负值,这意味着投资者宁可亏钱也不愿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表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已发生巨大变化。作为避险资产和低息融资货币的欧元和日元大幅升值,截至2016年8月8日,日元汇率从年初120日元/美元升至102日元/美元附近,欧元汇率从年初的1.08美元/欧元小幅升至1.11美元/欧元,黄金从年初的1075美元/盎司升至1340美元/盎司。
图1-5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1-6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负值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全球投资积极性受到打击。2015年全球投资增长了38%,但投资规模仍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5年全球FDI流向逆转,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规模6年来首次超过发展中经济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预计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2016年全球FDI规模将会下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凸显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投资期望收益较低和投资者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全球投资低迷,不但影响当前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影响未来生产率和潜在经济增长。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体制中对发展问题的忽视。由于多哈回合停滞不前,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谈判,来构建高标准的新型贸易投资规则,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开展了区域或双边的贸易协定谈判。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参与其中,它们将进一步被排除在全球产业分工之外,其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
G20逐渐淡出的风险。自2010年进入转型期以来,G20历届峰会只是达成一些原则性共识,未能转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投票权改革等有关世界经济治理的重大问题上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G20的影响力明显下降。G20有沦为“清谈馆”的倾向,甚至有逐渐淡出的可能(7)。
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建设问题。能力建设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来理解其内涵。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向可持续发展过渡,不同的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特殊困难,对发达国家来说有着特殊责任。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向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与能力建设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强化发展中国家造血功能。
发达经济体与大型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目前,围绕如何开拓当地市场和获得项目,G20成员国中的发达经济体和大型新兴经济体在非洲等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甚至产生相互猜疑,这对各方都不利。
地缘政治风险加大。随着各国对“伊斯兰国”(ISIS)的打击、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断交、叙利亚危机问题、难民潮问题、朝核问题等,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这将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例如,2016年1月,中东地区爆发地缘政治风险,沙特阿拉伯宣布与伊朗断交,两国关系面临失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增加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仍没有结束,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将会拖累未来几年的世界经济增长,IMF最新预测进一步调低2016年和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6年和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为3.1%和3.4%。
4.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
G20应充分发挥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优势,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做出不懈的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共赢。
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议程,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各国发展战略相融合。有效推进落实2030年发展议程,首先,G20成员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其次,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其发展的自主性。
创新增长模式,发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G20应努力挖掘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一方面,在G20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复苏;另一方面,G20各国应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以解决经济发展重点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
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G20框架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是全球治理的未来趋势(8)。G20应继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例如,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强化资源能源危机应对能力,加强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新兴多边开发机构与世行等既有机构的合作,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新进程等。
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构建世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历史经验表明,全球化时期,经济增长最快,贸易增长更快,贸易增速要高于经济增速;非全球化时期或全球化“退步”时期,经济增速放缓或衰退,贸易增速更慢,贸易增速要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说明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根据IMF和WTO的最新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1%,全球贸易增速为2.8%,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5年(2012—2016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G20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G20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发展;重视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对欠发达国家给予特殊待遇安排,增加它们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可能性;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解决其瓶颈问题。
落实全球发展新议程,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近年来,G20将发展问题放在宏观政策协调的首位。例如,2015年G20安塔利亚峰会以“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为主题,重点围绕“包容、落实、投资”3个支柱,既推动落实G20既有承诺,促进投资以驱动增长,同时又注重在提升发展的包容性等领域取得新进展。G20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通过制定《G20包容性商业倡议》《G20国别侨汇计划》和关注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电力可及性等,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了一定努力(9)。G20将进一步推动成员国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以此带动世界的包容和联动发展。
推进三方合作战略,实现合作共赢。G20应利用自身及各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在发展问题上的三方合作机制,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保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然而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对当地及全球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究其背后原因,美欧等强权前几年进行的各种干预难辞其咎。为此,G20应该强调避免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内部事务横加干预,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维持各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安全,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基本条件(10)。
5. 中国的战略选择
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凝聚了全球的共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在此背景下,中国可以做出如下战略选择:
支持联合国的领导作用。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实现上述目标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作为各国行动的协调中心,联合国在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应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推动G20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G20应发挥全球经济治理合作主要平台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分化与复苏的“不均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未来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各国应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对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对外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重回健康增长轨道。各国应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国际社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机构改革,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为国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G20应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推进南北合作,拓展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敦促发达国家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
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援助义务。发达国家应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提供优惠的财政和技术资源,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努力,包括支持它们实现各项千年发展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发援会)的数据显示,官方发展援助净额在2014年达到1352亿美元,与2013年的数额持平。官方发展援助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下降,之后,官方发展援助在最近几年已稳定在1350亿美元的水平。但是,2014年提供给最不发达国家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数额下降了16%,减至250亿美元。联合国对官方发展援助设有具体目标,即官方发展援助额相当于国民总收入的0.7%和将国民总收入的0.15%~0.20%拨作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2014年,丹麦、卢森堡、挪威、瑞典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5个国家已达到联合国的0.7%的具体目标,然而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的总体成绩远远低于0.7%的具体目标。2014年,它们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共计相当于捐助国国民总收入的0.29%,交付差距为国民总收入的0.41%,或1910亿美元(11)。发达国家应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增加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增加对受援国的基础社会服务的援助力度,应进一步增加不附带条件的援助比例,增强援助实效。
表1-4 官方发展援助实施效果评估(2013—2014年)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经社部,经合组织/发援会,《千年发展目标差距问题工作组2015年报告》,联合国网站。
消除贸易壁垒并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2000年以来,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激增。新的超大区域举措代表了贸易关系的转变,并对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了挑战。它们也给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因为这些国家很可能直接被排除在区域贸易协定之外,享受不到其利益,无法参与制定新的贸易规则。200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商品仅有65%享受免关税待遇,2014年这一比例达79%(武器除外)。同期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免关税的占比从70%上升至84%。南南贸易已成为扩大贸易的一个重要来源(12)。但是,2013年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仅占世界贸易的1.17%。发达国家需要消除更多贸易壁垒,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同时需解决多哈回合谈判尚未解决的问题。
加强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建设。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全球就难以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在能力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帮助,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对发展挑战。
G20杭州峰会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建议。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4个重点议题包括: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其对增长的推动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着力从3个新的角度寻求峰会的突破:一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发展开辟新前景。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期待以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为契机,制定世界经济创新增长的新蓝图。强调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推动主要经济体就此达成新的共识,合力把世界经济拉上强劲复苏之路。把发展问题放在宏观政策协调突出位置,推动G20成员率先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带动全球范围的包容、联动发展。中国应借G20杭州峰会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建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可行性方案。
(四)中国与G20合作的总体形势分析与研判
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二十国集团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会领导们针对重大的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和建设性交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中国作为本届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开出了“中国药方”,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维护我国自身发展和安全利益的需要,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国际社会对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亦有较高的期待,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尚没有上升到可以决定重大国际事务和制定国际规则的地位,如何在立足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下,正确研判国际形势,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运用政治智慧冷静推动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 中国与G20合作的总体形势分析与研判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8年了,世界经济增长仍然是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7月发布的最新预测,将201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3.1%,其中对中国的经济增速从6.5%上调为6.6%。但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预期是4.1%,对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预期只有1.8%。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下调到2.8%,也就是说比全年经济增长还低。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即世界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过去比世界经济增速要快1.5倍甚至2倍,而这两年它的增速甚至低于世界经济,这表明全球需求持续低迷,世界经济活力严重减弱。另外,全球潜在产出水平持续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存在着“广泛停滞的风险”。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只会加剧全球经济的恶化。
在这个形势下,中国主办G20峰会被寄予厚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全球经济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6年第一季度的增速为6.7%,是7年来的最低点,中国经济步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从速度和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和效益导向。2016年中国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保持6.5%~7%的经济增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中国的发展与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结构性改革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6年的经济形势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较为复杂和严峻的一年,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和矛盾,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正面临着压力测试,包括美联储加息节奏如何,全球高债务水平对金融稳定的威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连续6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能否有效建立起来等。6月23日,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再次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难亦会对世界经济运行与业绩带来负面干扰。国际社会能否实现同舟共济、抱团取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因素让我们对未来抱有更多信心。互联网、新能源、大数据、共享经济等新的发展势能,将推动全球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创新将升级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战略选项,这一趋势确实值得期待。
发挥G20“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平台”的作用。G20作为开展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的主要平台,其成员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总人口占全球2/3、国土面积占全球60%、贸易额占全球80%、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85%,G20有责任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做出不懈的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优势互补、合作互动、互利共赢。
当前,全球经济分化与复苏的“不均衡”性趋势,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未来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各国应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对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对外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重回可持续增长轨道。各国应重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之间的统筹协调,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国际社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机构改革,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为国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G20应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推进南北合作,拓展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敦促发达国家及时兑现承诺、履行义务。
2. 中国拟在G20取得的预期成果建议
G20应携手振兴全球贸易。G20成员共同努力,携手振兴全球贸易。一是改善贸易治理,推动多边体制和区域性安排协调发展,使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性贸易安排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对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贸易和投资安排应秉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基本原则,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双引擎增长。建议G20首脑授权G20贸易部长进行多边贸易谈判,谈判成果逐渐扩展到非G20成员以及非WTO成员。
推动建立全球投资协议。促进投资是G20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投资议题被几任轮值国作为议程优先项,但进展甚微,多项议题并未得到落实。同时,由于二十国集团成员众多,达成一致意见难度较大,如何加快全球投资治理进程,成为建立全球投资协议的重要挑战。因此,努力促进全球投资协议的落实,有效打通不同贸易经济体之间的多边投资壁垒、消除冗余和矛盾,将促进全球投资协议的进程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实施中,方能行之有效地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带动贸易增长,实现G20峰会的根本目的。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推进全球投资治理进程,促进全球投资协定的制定及落实;另一方面,在全球贸易投资协议中发挥中国优势。
推进G20框架下全球价值链合作。一是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导向的开放包容性政策体系。这是促进全球价值链高水平合作的核心。二是以降低成本为切入点,提升全球价值链合作水平。首先,降低贸易成本,减少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保护政策;其次,降低生产成本;最后,降低循环成本。三是加大全球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价值链参与水平。四是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大中小企业伙伴计划,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首先,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减免、技术转移、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使小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更好地发挥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出口商、跨国公司分包商以及进入海外市场的服务商等的作用。其次,基于安塔利亚倡议,各国应当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经济体系。再次,支持并加强国际组织的贸易融资和贸易促进的工作,特别是支持中小型企业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机构。最后,通过国际商会和B20,加强促进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对话和交流,建立一个促进对话和交流的机制,以此借鉴商业新兴发展经验。五是推动G20与APEC对接。首先,应对影响全球价值链新兴发展的贸易投资壁垒。其次,全球价值链数据统计合作。APEC将成立一个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增加值统计数据中心。再次,大力促进服务贸易新兴发展。最后,使新兴发展中的经济体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六是在G20框架下考虑将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投资规则推广到多边层面。首先,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考虑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其次,探讨如何处理各国际经贸规则之间的轻重缓急。最后,探讨将国际经贸规则推广到多边层面的路径和方式。
推进全球能源议程。G20能源部长会议是推进全球能源议程的重要平台,也是G20峰会框架下的重要专业部长会议。可以说,G20在全球能源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6月29—30日的G20能源部长会议,共形成了4项成果,包括1个主文件和3个附属文件。主文件是《2016年G20能源部长会议北京公报》。3个附属文件分别是《加强亚太地区能源可及性:关键挑战与G20自愿合作行动计划》《G20可再生能源自愿行动计划》和《G20能效引领计划》。《北京公报》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文件和纲领性文件,对G20成员和全球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今后中国仍将本着开放、积极、务实的态度与大家保持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G20能源议程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