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设计
定性分析选用了实地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基于丰富、深入的定性资料,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复杂现象背后动态机制的方法,能够系统地研究问题的本质(Eisen-hardt,1989;Berg,2001)。殷(2010)认为,案例研究最适合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2)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访谈获得的定性资料,本研究试图剖析农民工创业层次转化的微观机制“怎么样”和“为什么”,最后建立扎根理论。
本研究的案例选取基于判断抽样。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或目的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且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比较方便。(3)在文献阅读与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城市创业农民工个案的选取主要考虑年代与行业两个方面。
农民工创业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三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业浪潮得益于国家出台的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第二次是在1992年前后,创业浪潮得益于邓小平南方讲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同时,《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两份文件的出台推动了创业浪潮的高涨。第三次是在2002年前后,创业浪潮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宏观环境的改变,积极鼓励“海归”创业,另一方面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通过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和跟踪扶持等对创业进行配套服务。其间颁布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创业的最重要的文件。(4)农民工创业是三次创业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第一次创业浪潮中的研究对象很难找到,在本研究中只有一个,因此主要选取了第二次与第三次创业浪潮中的农民工创业个案。
在城市创业的农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极少,大多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以第三产业居多。在第二、第三产业中,最为集中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在市场规模、盈利潜力、资金需求、技术含量、进入壁垒与退出障碍和经营风险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不同行业创业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创业路径。本研究选择了五个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零售业、餐饮业与居民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六个农民工创业个案。
在地域方面,本研究的农民工城市创业个案均在华东地区,江苏苏州3个、无锡1个、上海1个,还有1个是连锁经营,跨苏州与上海。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创业环境优越且有一定的同质性,由此宏观创业环境对农民工城市创业层次的影响可以不作为研究重点,而深入分析微观创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创业层次及其转化的影响。个案基本信息见表2-1。
表2-1 个案基本信息
定性资料主要通过对个案对象深入访谈获得。笔者首先围绕研究思路设计访谈提纲,然后依据访谈提纲对个案进行深入访谈。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具体访谈内容会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但总体上均围绕着主线:非农受雇历程、创业历程、创业资本拥有情况及其变化、创业环境的变化和未来的创业规划等。访谈时间大体控制在2小时左右,有的个案访谈是一次完成的,但大多数个案访谈是多次完成的,以保证资料的完整和深入。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但不做内容改动,以保证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