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2 小心高商誉风险

2020年1月11日,A股首家卫星导航上市公司北斗星通披露,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5亿~6.5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北斗星通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不是经营性亏损,而是资产减值。

2019年,北斗星通的资产减值合计6.5亿元,其中商誉减值5.3亿元,应收账款坏账损失0.5亿元,无形资产减值0.4亿元,剩下的0.3亿元是存货减值损失。

这已经不是北斗星通第一次商誉减值了。2017年年底,公司商誉达20亿元,2018年商誉减值4.5亿元,2019年商誉减值5.3亿元。减值以后,商誉的账面价值还有约10亿元。

高额的商誉与北斗星通前两年的频繁并购有密切关系。自2015年开始,北斗星通围绕“北斗+”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并购:2015年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了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天线”)和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利电子”);2016年收购了东莞云通、广东伟通;2017年收购了杭州凯立、德国In-tech GmbH(以下简称“德国In-tech”)和加拿大Rx Networks Inc.(以下简称“加拿大Rx”)等公司。

对于商誉,我在之前的章节里和大家简单聊过,这里再次举例讨论。

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商誉是在溢价并购时产生的。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亿元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首先,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的(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其次,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

商誉出现在哪里呢?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收购完成以后,2亿元的商誉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2019年年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做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其他所有资产都是在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每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三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其次,在做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允许把并购对象的整体股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最后,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中要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季报中同样要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比如,这次北斗星通做了5亿元的商誉减值,利润相应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股东权益相应少了5亿元。

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我认为,我们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净资产比超过了50%,那么这家公司我们暂时不要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