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让决策更具洞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推演一下未来会怎样”

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现代化、先进、科学的预判方法,推演往往是听得耳热,却让人一知半解。究竟什么是推演,怎样开展推演,如何形成可靠的推演结论来辅助决策?很多人或是兴致颇高、虚心求解,或是能言一二、管窥蠡测,但能系统弄清楚如何将推演运用在国家和企业综合战略领域的凤毛麟角,甚至一些实践都是得之奇技、失其精要。什么是战略推演,什么是沙盘推演,什么是兵棋推演?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是莫衷一是、交叉混用的。这种混乱不仅不利于推动这种方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关键的是不利于战略思维和战略研究文化的演进。而这种战略思维恰是21世纪中叶复兴大国所必备的,也是在变局中谋生存的组织和企业决策所必须掌握的有效工具之一。

决策者都希望预见未来,尤其是希望能够百分之百地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以便早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决策者受到输入的种种信息的启发,想到了“推演”。而抓落实的实践者们则无从下手,四处求教什么是推演、怎么推演、如何做好推演,以期尽快拿出被不断催缴的关于未来会怎么样的“准确答案”。洞见未来并不是像所有决策者所渴望的那样能够预测未来,对未来的事态给出确定性的结论,做出准确的预测。事实上,未来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对不确定性的规模和多样化程度的低估。[5]预判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必须承认未来是不可以精准预测的。“我们无法得知明天会怎样,而这种不知道本身就会影响我们明天的行动。”[6]

对推演认识的误区拖累了我们战略思维和战略研究文化现代化的演化进程。我们此心拳拳,渴望一种先知的先进能力。恰恰是这种奢求,让我们难以理性地看待我们所必须长期与之共存的“深度不确定环境”。虽然诸如人口统计状况、长周期宏观经济趋势以及一些特定领域的技术发展等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在十年周期或者数十年的周期中可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稳定,因此可预判性稍好),但绝大多数事态都无法预判。就情景想定(scenario planning)等未来学方法而言,它对研判未来的价值并不是预言,而是作为辅助决策、启发思维的战略研究工具,因为它能够帮助决策者尝试思考不同的未来,进而考虑如何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态和挑战尽早做好准备。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两个世纪以来的世界风云变幻、鏖战与兵燹、危机与剧变都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不确定性与突发事态永远无法消除,我们应该追寻的并不是“拨云见日”“洞若观火”,而是常思“备战备荒”,学会在丰年备粮、治不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