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创业革命(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创业新边界

每当我提到“内创业”这三个字,所有人的反应往往先是一愣,之后便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有人认为内创业就是内部项目孵化,有人把内部研发和小团队创新当作内创业,有人觉得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就是内创业,有人则把企业的二次创业看作内创业,还有人把新业务拓展和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当作内创业,更有甚者将阿米巴视作内创业。当然,也有人说内创业是在“玩概念”。这些对内创业千差万别的理解,恰恰反映了人们很想搞清楚内创业的内涵,但因缺乏一个明确定义,一直对内创业的认识是“云里雾里”。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创业?

内创业就是企业提供资源,让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冲动的员工和外部创客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企业变身为一个孵化平台,内部员工则变身为创客,双方通过股权、分红、奖励、文化等多种方式成为合伙人,最终共享创业成果、共担创业风险的一种现代创业制度。

这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的定义。如果要用极简的话来说,那就是“用创业的壳,解企业的惑”。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企业不是为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才选择内创业。因此,你必须站在企业角度而不只是创业的角度,才能看清内创业的本质。

下一个问题来了:内创业的“内”怎么理解,新边界又“新”在哪里?这是做内创业必须搞清楚的。

“内”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传统的认知,即内创业只能由企业内部员工来做;另一层含义则是新的认知,外部人员同样可以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创业。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人员边界。

“新”也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内创业资源既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内外资源的联动共同推动内创业落地,这也打破了传统的资源边界;另一层含义是内创业的玩法跟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游戏规则的变化也是“新”。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模式边界。

所以,当今时代的内创业是一种开放式的内创业,是一种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创业。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定一项企业活动是否为内创业?除了“内”和“新”的不同,还要看是否满足以下三大标准。

标准一:要独立创造市场价值,单有产品价值不够

很多人将企业内部的创新或研发等同于内创业,这是一种误读。问题在哪儿?问题的核心在于内部创新或研发活动往往只创造了产品价值,而没有独立创造市场价值。只创造产品价值不是创业,产品研发只是企业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能独立创造市场价值的全环节活动才可以被认为是创业。因此,判定内创业的第一个标准是:内创业是一个能独立创造市场价值的活动,是内创业个人或团队从提出创意到实现创意、创意市场化的全程控制和推动活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内创业个人或团队是一个新的事业团队,而不是内部创新或研发某个环节的负责人或执行者,这个人或团队从头到尾参与并最终创造新的市场价值。

标准二:要整合创业全过程资源,而不只是单个环节资源

企业中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往往只能影响和整合单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的资源,而内创业需要整合的是全过程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人财物资源,还包括技术、供应商、外部客户、公共关系等资源。我们可以将内创业想象成由不同资源“珍珠”串起来的项链,单个资源“珍珠”只能实现内创业的某个功能,只有当所有资源“珍珠”串起来,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独立创造市场价值的一串项链,从而被叫作内创业。这样看来,企业内部单独成立的新产品研发、科研项目、技术攻关或市场开拓,就不能叫作内创业。

标准三:要分享创业价值,而非简单的劳动工资价值

内创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创业,因此内创业团队不仅要和母体企业“共苦”,还要与母体企业“同甘”——得到母体企业的认同,并与母体企业分享创业价值,而不是传统的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工资价值。具体来说,有两种分享价值的方式:一种是股权回报,即母体企业和内创业团队根据各自所占股份在退出时得到相应的股权变现;另一种是非股权回报,即内创业团队和母体企业获得创业家价值回报。注意,这是“创业家价值”,超越了普通员工劳动的工资报酬。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韩都衣舍内部的“三人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内创业团队,虽然母体企业和内创业团队都没有占股,但这个小组按照创业公司的方式运转,机制灵活、动力十足,母体企业分享的是三人小组带来的内创业价值溢出,三人小组分享的则是按照“销售收入×毛利率×提成系数”这样简单有效的公式计算的内创业价值回报。

综合上述三点,内创业是企业内部员工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或外部创客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从创意原型到实现独立市场价值并与母体组织分享创业价值的过程及其结果。

这样的一个新定义,与之前人们对内创业的认识有很大不同——时代在发展进步,同样的词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内涵。而要想真正了解内创业的独特之处,理解当代的内创业,你一定好好看后面四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