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中华美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1]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2]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4]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5]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6]向昏黑。布衾[7]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8]。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9]未断绝。自经丧乱[10]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1]。安得广厦[12]千万间,大庇[13]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14]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三重:几重的意思。三是约数。

[2]挂罥(juàn):挂着。

[3]塘坳(ào):积水的低洼地。

[4]忍能:竟忍心这样。

[5]俄顷:一会儿,顷刻间。

[6]漠漠:形容天阴沉沉的样子。

[7]布衾:布被,一般用麻布、葛布等制成。

[8]骄儿句:意思是小儿睡觉时乱动,把被里子都踢破了。恶卧,睡觉时乱动。

[9]雨脚如麻:形容雨下得很稠密。

[10]丧乱:指安史之乱。

[11]长夜句:房子漏雨,屋里都被淋湿了,我又怎么能挨到天明呢?彻,通宵,整夜。

[12]广厦:大房子。

[13]庇:庇护,保护。

[14]突兀:高耸的样子。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正当安史之乱,杜甫弃官西迁秦州,几经辗转,又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成草堂定居。上元二年(761)秋,一场暴风雨席卷了成都草堂,卷走屋顶的茅草,顿时屋漏,室无干处。万方多难之际,诗人又当此窘境,感触颇深,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诗人以写实的笔调叙述了狂风破屋的场景:茅草四散,群童作恶欺老,黑云密布,布衾似铁,床头屋漏,雨脚如麻。这样逐层推进的铺叙,十分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凄楚的处境。“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天下丧乱,自己又屋破偏逢连夜雨,叙写至此,可见诗人的内心何其悲凉!在这样的凄凉情景之下,诗人接下来的抒情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如何能够得到千万间大屋,使天下的贫寒之士有栖身之所,笑逐颜开,任风雨吹打不动摇!推己及人,表达对天下贫苦之士的同情。而结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出人意表,竟愿以己屋独破、自己冻死的结局,来换取广大寒士的幸福,更展现了“诗圣”杜甫悲天悯人、舍己为民的无私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