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中原初逐鹿[1],投笔事戎轩[2]。纵横计[3]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4],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5],凭轼下东藩[6]。郁纡陟高岫[7],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8],侯嬴重一言[9]。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释】
[1]逐鹿:指争夺天下统治权。鹿,比喻帝位。
[2]戎轩:战车,代指战争。
[3]纵横计:原指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主张,后多指争夺天下的策略。
[4]杖策:执马鞭,指策马而行。天子:即唐高祖李渊。
[5]请缨句:用汉代终军典故。终军曾自请安定南越,对汉高祖说,我只要拿一根长缨就能把南越王绑来。后终于说服南越王归汉。
[6]凭轼句:用汉代郦食其典故。郦食其劝说齐王投降,为汉高祖凭轼下七十余城。轼,车前横木。凭轼即坐车。藩,属国。
[7]郁纡:险阻迂回。陟:登。高岫:高峰。
[8]季布:汉初游侠,以重诺言闻名。
[9]侯嬴:战国时期魏公子信陵君门客,为其献计救赵,年老不能随行,遂自杀而亡。
魏徵
(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初重臣、政治家,以能言敢谏、刚直不阿闻名。有《魏郑公文集》。
【赏析】
唐王朝初建时,天下并没有统一,魏徵为了争取其他反隋势力归唐,主动请缨去黎阳(今河南浚县)劝降徐世勣。这首诗作于劝降途中出潼关之时。
诗人首先回忆了中原纷乱,自己投笔从戎、反隋投唐的经历。接着交代请缨劝降之事,以及在劝降途中的所见所感。山迥路远,萦回崎岖,且一路上因战乱而一片苍凉,极易激起悲伤的情绪。但诗人并未退缩,继续前行,正因为唐王室对他的器重。“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一语,表现了魏徵为唐王朝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为知遇者一诺千金、杀身成仁之士如季布、侯嬴,正是他的榜样:人生在世但求意气相感,功名利禄又何足道哉!
这首五言诗用质朴的语言、直白的表述,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计功名、以身报国的情怀。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王朝初创、天下未定之际,仁人志士是怎样为国操劳,为实现天下的安定统一而努力的。